觀察|疫情之下,如果雙年展不是「雙年展」……

2021-01-09 澎湃新聞

隨著疫情趨於好轉,世界各地策展人也在重新規劃如何為藝術重聚。但疫情危機讓人們對當代藝術雙年展(三年展)在未來的趨勢產生了疑問。作為藝術試驗場的雙年展,似乎自己也處在被測試之中。未來的雙年展會顯示怎樣的趨勢,如果雙年展不是「雙年展」,是不是會出現其他的形式?

2017年橫濱三年展,藝術家佐科·阿維安託(Joko Avianto)的作品《善與惡的邊界》。2020橫濱三年展暫定在7月3日如期舉行

據統計,目前為止,2020年預計舉行的43個雙年展類展覽中,約有20個已經推遲。其中包括原本計劃於5月23日開幕的2020年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推遲至今年8月29日

,而閉幕時間仍然是原本計劃的今年11月29日,這使展期縮短為三個月。10月美國紐奧良藝術三年展被推遲到明年,英國利物浦雙年展亦是如此;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將推遲至少一個月,塞納加爾達喀爾雙年展還沒有確定新的開幕日期。位於美國克利夫蘭的Front International決定乾脆跳過2021年,在2022年回歸。而今年3月開幕的、為期3個月雪梨雙年展,也因為疫情的發生在開幕僅10天後不得不暫時關閉。

「雙年展是一個試驗場。」第十三屆韓國光州雙年展的藝術總監德芬·阿亞斯(Defne Ayas)和娜塔莎·金瓦拉(Natasha Ginwala)說,「光州雙年展計劃於今年9月開幕,藝術的試驗場本身正在接受測試。」

自1895年威尼斯雙年展舉辦以來,開啟國際藝術展覽的想法便在多個城市醞釀,隨著21世紀當代藝術的全球化進程,國際雙年展的數量在近20年中激增。如今,它們的命運與一個大問題聯繫在一起:文化產業和文化習慣如何在疫情危機後再次崛起?藝術展覽本身依賴於資本和市場的驅動,如今也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其連鎖反應還涉及到藝術家駐地等相關的全球藝術生態系統。

雙年展的前提是國際性和公民性,也將引導藝術家、當地公眾和外地遊客(一個大型雙年展通常會吸引50萬名參觀者)圍繞一個試圖詮釋世界的主題發出共同探討,在幫助城市展示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形象的同時,也讓每一個參與者受益。

但在目前的狀況下,部分雙年展推遲一年舉行,另有一些按計劃進行的也根據現實情況做了調整,並在探索開發網絡項目。其中也隱含著一個潛在問題,這種兩年一度的當代藝術展覽模式在疫情後的世界是否仍然有意義?

在美國紐奧良,冠狀病毒奪去了數百人的生命,其中包括該城市的文化領袖。疫情之後,舉行藝術展覽可能並不是當務之急。

2018年利物浦雙年展上,西爾克·奧託-納普(Silke Otto-Knapp)的作品。

「我們正在經歷一些從未經歷的事。」共同策劃第11屆利物浦雙年展的策展人曼努埃拉·莫斯科索(Manuela Moscoso)和雙年展總監法託斯·於斯泰克( Fatos stek)認為,「人們對冠狀病毒的關注會隨著時間而變化,首先關注的是病毒本身,然後是對其含義的不同認知。」

過去幾周的「居家令」、跨國旅行的限制,讓雙年展面臨怎樣的風險?即將舉辦的七場雙年展的策展人和藝術總監又是如何看待未來雙年展的變化?

其中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策展人高度流動的生活突然中斷了。例如,光州雙年展的藝術總監德芬·阿亞斯是土耳其人,她住在柏林;利物浦雙年展的策展人曼努埃拉·莫斯科索是厄瓜多人,在因為雙年展項目舉家搬到利物浦之前,她一直住在墨西哥城。而在過去幾周,他們都被封鎖在生活的城市。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荷蘭桑斯比克展覽(Sonsbeek)的藝術總監索貝亨·恩迪孔(Bonaventure Soh Bejeng Ndikung)身上,他來自喀麥隆,目前在柏林。

但策展人卻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平衡——展覽的主辦城市、參展藝術家、公共和私人的贊助夥伴、以及展覽作品物流運輸——這些待跟進的工作,讓他們無法坐等疫情過去。

雙年展的推進方法之一「穩步前進」。雖然日本橫濱還未解除緊急狀態,但橫濱市政廳則不希望推遲將在7月3日舉行的「橫濱三年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2011年在東日本大地震後舉辦的「橫濱三年展」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當年8月開幕的「三年展」讓經歷了地震和福島核洩漏的日本人在藝術中獲得療愈。「他們認為,當人們經歷了某種強烈的體驗,對死亡和生命意義的焦慮變得明朗,繼而會轉向藝術。」印度「Raqs媒體小組」成員之一莫妮卡·納魯拉(Monica Narula)說。「Raqs媒體小組」也是今年「橫濱三年展」的主策展人,此外他們還曾擔任過2016上海雙年展的主策展人。

Raqs媒體小組

計劃中的「橫濱三年展」規模宏大,在目前公布的信息中可知,此屆展覽以「餘暉」(Afterglow)為題,意在探討去中心化的多元藝術發展,展覽將呈現65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尼克·凱夫(Nick Cave)、曼谷多媒體藝術家寇拉克裡·阿讓諾度才(Korakrit Arunanondchai)等雙年展的常客,也包括阿聯攝影師法拉赫·阿爾·卡西米 (Farah Al Qasimi)、南非藝術家勒博亨·坎耶(Lebohang Kganye)等新人,還包括13位日本本土藝術家。所謂「餘輝」,也蘊含了白噪聲(一種功率譜密度為常數的隨機信號)、輻射等含義,同時也探討人類如何在自己創造的破壞和毒性中生存。

Raqs媒體小組的此次策展工作也經歷著一個特別的工作流程,他們遠程指揮整個展覽,並有可能不能親赴現場參加開幕式,當然也許一些藝術家本人和他們的作品也會遲到。雖然對於一個重要展覽而言,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莫妮卡·納魯拉卻認為,「這可能行得通,這也是我們發現未知、與世界共同成長的過程。」

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也按計劃籌備中,只是開幕時間會推遲了一個月。據策展人雅格波·克裡維利·維斯孔蒂(Jacopo Crivelli Visconti)介紹,現在計劃在今年10月開放。維斯孔蒂是義大利人,目前他在巴西工作。他說,此次雙年展將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可以對抗當地「反文化」的立場,更重要的是,幫助治癒疫情之後的創傷。

聖保羅雙年展策展人維斯孔蒂將邀請傳統藝術家的加入雙年展,以吸引本地觀眾。

聖保羅雙年展將在城市的24個場館舉辦展覽,預計會吸引了大量本地觀眾參與其中,如此體量如果藝術界人士只是在開幕周走馬觀花,估計難以完全消化這些展覽。「除了主場館的群展外,還有很多藝術家的個展遍布城市之中,而且展覽並非只是當代藝術,一些歷史性的展覽也會穿插其中,以建立文化的坐標點,這可能是一扇藝術與公眾想通的大門。」維斯孔蒂說。

相比巴西其他地區,聖保羅的疫情相對嚴重。維斯孔蒂也坦言,雙年展的前景是不確定的。有些作品計劃還在調整,整個展覽還在排演之中。

面對如今的不確定性,部分雙年展明確地選擇延期。但隨之而來的是,調整後的展覽需加入疫情後的思考,而這一切有可能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完成。

「在經歷了共同經歷的一切之後,不能帶著一個試圖忘記一切的展覽來到這裡。」達喀爾雙年展藝術總監艾爾·哈吉·馬利克·恩迪亞耶(El Hadji Malick Ndiaye)說,「但舉辦一場僅僅關於疫情的展覽並沒有意義。」

紐奧良藝術三年展聯合策展人奈瑪·基思和黛安娜·納維,展覽將推遲一年

在紐奧良,推遲至明年舉行的三年展正在拓展合作,以獲得更多資源並保護受疫情影響的藝術家的工作。

紐奧良藝術三年展計劃邀請51位藝術家和創作團體加入,其中有8位藝術家來自紐奧良。聯合策展人奈瑪·基思(Naima Keith)和黛安娜·納維(Diana Nawi)表示,她們希望參展藝術家重新考慮自己的參展作品。在現在做具體的規劃還為時尚早,但希望最終的展覽方案能反映紐奧良和世界的新形勢。「推遲展覽的好處是,給了我們再次思考的時間。」基思說,「是時候去理解被庇護意味著什麼,有社會距離意味著什麼,以及社會是如何對此反應的。」

2008年紐奧良三年展上,阿根廷藝術家雷安德羅·埃利希(Leandro Ehrlich)的族譜《窗口與梯子》

然而,在疫情之後,「雙年展」的形式是否會有所改變?未來的雙年展的形式會否不像以往那樣,在一個炫目、熱鬧的開幕式後,再在城市中展開各個項目?

1949年以來,荷蘭桑斯比克展覽以不規則的間隔在阿納姆城市公園舉行,目前是四年一度。但在這個四年,藝術總監索貝亨·恩迪孔正計劃著「去中心化」,除了在阿納姆城市公園的展覽項目持續進行外,還將推出「持續公共流程」,與其他地區的衛星展覽進行更豐富的互聯,並將推出線上項目。

荷蘭桑斯比克展覽的藝術總監索貝亨·恩迪孔計劃製作大型數字和音頻節目。

該節目以科學公式「力量頻次距離」為題,是一個有關勞動力、工作環境和就業的線上項目。在實體展覽推遲開幕的一年裡,恩迪孔計劃製作一系列與疫情有關的音頻節目,並正在與各國的廣播電臺合作,希望在理髮店等公共場所播出。

這個項目不僅是數位化的,而且是本地化的,並與社區團體和書店等合作,還計劃在包括阿納姆在內的多個城市舉行小型活動。儘管如此,恩迪孔仍然認為,圍繞主要展覽的國際聚會是至關重要。「疫情總會結束,所以我們的展覽計劃一直在推進。」

然而,疫情結束後,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否會改變?

「公眾也許會減少旅行。」在聖保羅的維斯孔蒂說,「我們知道有必要更加本土化——不僅是在藝術領域,而是在所有領域。」

光州雙年展的藝術總監娜塔莎·金瓦拉(左)和德芬·阿亞斯

但是,這種閉門造車的藝術活動和生產方式(國際交流依託網上進行)是否與雙年展的國際化、跨界化趨勢相矛盾?

「外國人策展人有一種將當地人與當地人聯繫起來的功能。」阿亞斯說。她指出,她和金瓦拉為光州雙年展挑選的一些韓國藝術家在本國都鮮為人知。

「如果只是通過屏幕接觸來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那太奇怪了。」利物浦的雙年展總監法託斯·於斯泰克說,「我仍然相信身體的接觸。」

鑑於當下種種,荷蘭桑斯比克展覽藝術總監恩迪孔認為,如果雙年展不再符合目的,則放棄這種形式也未嘗不可。「我不在乎形式。」恩迪孔說。「問題是,人們依舊在做藝術嗎?依舊通過藝術表達嗎?如果是,雙年展只是一種容器。如果它不是雙年展,它也將是別的形式。」

(註:本文編譯自《紐約時報》,原標題為《雙年展是試驗場。現在它們也在接受測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威尼斯雙年展再度推遲,建築與藝術雙年展分別於明年後年舉行
    威尼斯雙年展主辦方當地時間18日宣布,原定於2020年舉辦的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延遲至2021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而原定於2021年5月舉辦的第59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被延遲到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展期7個月。
  • 威尼斯雙年展十年觀察:從2009到2019,世界在關心什麼?
    2019 年威尼斯雙年展根據義大利媒體在 2009 年的報導,當時的第 53 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在客流量上達到了「創紀錄的375,702 名遊客」。直到 2017 年,上一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結束時,短短 8 年時間裡,這個統計數字就已經翻了一倍:615,000 名遊客。義大利不是一個能夠果斷接受變化的國家。
  • 威尼斯雙年展二度改期:建築展延至明年,藝術雙年展延至後年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威尼斯雙年展二度修改檔期。澎湃新聞獲悉,威尼斯雙年展主辦方昨天宣布建築雙年展與藝術雙年展的新日期:原定於2020年的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延遲至2021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而原定於2021年5月舉辦的第59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被延遲之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展期7個月。
  • 2020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題發布:疫情與城市-700年透視
    作為文化部中意文化交流機製成員,北京國際設計周於2019年下半年開始,聯合大運河沿線城市,以《中國大運河》為主題,啟動了2020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城市館的方案策劃工作,並於2019年12月20日正式收到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的官方平行展的入選通知。鑑於2020年一月開始的疫情,無論是傳播速度、規模、影響都超出了全世界的預期,組委會和策展人緊急決策,決定將「疫情與城市」作為今年的年度主題。
  • |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客家文化...
    △ 2021年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圍屋之變——關於中國傳統移民建築的對話」創作討論會。創作的作品方案同時展出走,小編帶你先睹為快△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準備展部分展品。△嘉賓參觀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準備展。有小夥伴會問威尼斯雙年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展會?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因疫情延期三個月開幕,展期也縮短
    事實上,在一周前的2月27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辦方進行了一場線上發布會。原定於3月3日在倫敦義大利文化研究所(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舉行的新聞發布則宣布取消。在發布會上,威尼斯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塔(Paolo Baratta)明確表示,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按照原計劃舉行。
  • 雪梨雙年展疫情中「頑強」開放:以原住民藝術顛覆歐洲中心
    第22屆雪梨雙年展並未因疫情而取消(截止到當時時間14日澳大利亞確診病例達236例),於2020年3月14日正式對外開放,在6處場地呈現來自36個國家及地區的近百位藝術家的作品。自2014年的抗議危機後,雪梨雙年展的參展大牌藝術家在減少。但今年,該雙年展具有歷史使命,出現了第一位澳洲原住民策展人。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因疫情延期三個月開幕,展期也將縮短
    他觀察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儘管變化內容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都需要對生活條件進行重要的調整。」他還進一步解釋道,「因此,薩奇斯的策展方式將視野放得很遠,他將建築看作不同社會結構與不同政治環境的下的參考坐標。
  • 上海雙年展11月啟幕
    11月10日,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將如期登陸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本屆展覽主題確定為「水體」,跨度8個月,將持續至2021年6月27日。這將是上海雙年展歷史上時間跨度最長,與上海城市歷史、網絡平臺、國際機構連接最為廣泛的一次。   展覽由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以及三位策展組成員瑪麗娜·奧特羅·韋爾齊耶、露西婭·彼得羅尤斯蒂、由宓共同策劃。菲利帕·拉莫斯擔任研究與出版總監。
  •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正式啟幕
    開幕式首先通過專題片向大家介紹了本屆雙年展主題意義、策展團隊、組織籌備等情況。作為山東省第一個由政府主辦的國際雙年展活動,「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集結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5位藝術家,展出十餘個門類596件藝術作品,展現了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對「和動力」這一主題的深入思考與藝術表達。
  • 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十三日免費開放
    山東省第一個政府主辦的國際雙年展活動據介紹,雙年展是國際當代視覺藝術極高級別的展示活動,集中了國際最新藝術成果和前沿文化理念,是世界文化互融互鑑的最佳平臺和盛大節日。濟南國際雙年展是經省委宣傳部批准設立的山東省第一個政府主辦的國際雙年展活動,自202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將永久落戶濟南。
  • 全球藝術場館閉館展事推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因疫情延期3個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威尼斯雙年展官網獲悉,受疫情影響,原本計劃於5月23日開幕的202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推遲至今年8月29日,而閉幕時間仍然是原本計劃的今年11月29日,使展期縮短為3個月。
  • 中國示範區建築作品將首次現身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中國網4月1日訊 2020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將在8月29日-11月29日舉行。此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主題為「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 (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2020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總策展人哈希姆•薩爾基斯國際建築大師的集聚地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每年都會舉辦「TIME SPACE EXISTENCE」展覽, 該展覽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平行展覽
  • 開展時間不變,定檔11月的上海雙年展如何「雲籌備」?
    2020年11月上海雙年展將如期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為正在恢復中的藝術行業提振信心。昨天,PSA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代表上雙組委會向新民晚報記者強調,作為下半年中國當代藝術的頭條事件,上海雙年展已經定檔,不會因疫情取消。
  • 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引藝術熱潮
    策展人語:中國美協主席 中央美院院長 範迪安: 在文化建設上 山東有全球目光  在國際藝術界,雙年展是反映藝術發展最新趨勢、體現文化藝術水平的最佳方式。在2020年歲末之際,濟南國際雙年展得以如此大規模地舉辦,可以說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戰略性成果在文化發展方面的一個表現。
  • 鳳凰藝術 | 永別了,威尼斯雙年展第一位非洲策展人奧奎·恩維佐
    ▲ 奧奎與威尼斯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塔(Paolo Baratta)奧奎曾在2015年雙年展的聲明中表示:「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不會選擇某一事物作為雙年展主題,而是選擇由各種不同參數的三層濾網組成的濾光器
  • 融創帶你1分鐘了解202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上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策展人正是剛剛獲得今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伊凡娜·法瑞爾和雪莉·麥克納馬拉。由她們策展的201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為「自由空間」,強調在空間中,發生人與建築的交流。丨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館效果圖一場藝術界的嘉年華國際建築大師的集聚地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每年都會舉辦「TIME SPACE EXISTENCE」展覽, 該展覽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平行展覽
  • [分享]威尼斯建設雙年展資料下載
    瀏覽數:940 歡迎大家今天相聚在一起,參加我們即將啟程去威尼斯的項目,叫做「穿越中國從北京出發」,由北京國際設計周攜手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大柵欄舉辦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平行展,今天的主題用了「穿越」這個非常時髦的詞,但是這個穿越不是古今的穿越,而是跨越時空、跨越國度的穿越,是一種文化的穿 查看詳情
  • 疫情下的藝情|威尼斯雙年展因疫情影響推遲於2021年舉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威尼斯國際雙年展組委會正式宣布:由於受到冠狀病毒的影響、由哈希姆·薩基斯(HASHIM SARKIS)策展的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將延遲(但不是截止日期)為2021年5月22日——11月21日。
  • 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之世界的聲音
    兩年一度的藝術盛會威尼斯雙年展又要開始了,其中主題展歷來都最受人們關注的。都說主題展是威尼斯雙年展最為學術的一部分,但它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局、財經、意識形態的影響。  在威尼斯雙年展中,主題展(Central Pavilion)作為最核心的展覽,直接與雙年展的主題相聯繫,緊密地把世界各國的藝術集中起來,使雙年展成為名副其實的藝術EX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