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籬下的孩子,為什麼懂事得讓人心疼?

2021-02-10 昭德心理

從小隱藏自己需要的女孩,在感情中會更被動。

我有一個來訪者小薇,因為感情的困擾找到我。

 

令她難以忍受的是,自己總是掉入一個感情的怪圈——有人追求,她覺得也可以接受,在一起之後,又莫名的彆扭,覺得還是不夠喜歡對方,於是開始冷戰,一直到對方舉手投降,對她說分手。她才會鬆一口氣。

我問她,每一次都是對方主動跟你分的嗎?你想過主動提分手嗎?

她說,想過,但說不出口,那樣太殘忍,比起拒絕對方帶來的內疚感,我寧願再忍受久一點。直到憋出內傷,她才意識到自己哪裡不對勁。

小薇小時候,父母遠在外地打工,她先後在不同親戚家借住,多的時候一天得被帶到2個家庭裡寄養。她早早地學會了如何應對這些大人們。面對每個規矩不同的家庭,她摸索出最好的生存哲學——隱藏自己的需要,大人說啥便是啥。

後來,上小學後她被放到祖母那裡照看,祖母是當地的優秀退休教師,還會帶一些孩子來家裡補習,家教自然很是嚴格。加上小薇又是父母流產4胎後的獨生女,家人自然看重她。

 

她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小時候自己跟朋友約好了放學後一起去文具店買東西,祖母在其放學後沒接到她,愣是報了警,到處尋她,那時候她面對著一臉怒火的祖母,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從那以後,她被禁止一個人外出,上下學必須接送,這樣的狀態持續到了初三。

 

她說,她永遠記得,當年住在姨媽家,被逼著吃下一塊肥得掉油的紅燒肉那股噁心反胃的感覺,他們還說這是為了她好,飲食均衡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她不敢說拒絕,還裝作很愛吃的樣子,擔心惹他們生氣。因為如果姨媽打電話給她媽媽,她又會被送到另外的親戚家,她早已厭倦了適應不同的親戚。 

她慢慢壓抑自己的喜惡,只是聽從他們的指令,這樣最容易活下來。

寄人籬下的孩子,只有遵從大人命令和規則才能活下來,是可悲的。

 

理想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擁有一個穩定的、良好的客體(一般指父母),母親會先於孩子感受到孩子的情緒狀態,並及時給予回應,幫助孩子逐漸確立自己的內部感受,建立一個相對統一的、內外一致的情感體驗系統,能夠感受開心和難過,也能夠表達和接受這些情緒,慢慢地形成對於「自我」的認知。

科學的自我認知模型

可由於父母不得已的苦衷,寄人籬下的孩子倘若沒有遇到一個足夠穩定的、抱持的、接納的養育者,為了生存,他將不得不放棄「自我」的正常發展,把真實的情感隔離在外面,假裝自己「無所謂」,轉向一種越來越理性和目標導向的人際關係策略,比如討好型。

 

感受不到快樂,越來越無聊和沮喪,因為對他們來說,做一件事,很難說是出於自己喜愛而選擇,更多的時候是被動選擇開始或結束一段關係,一份工作,至於為什麼做這件事,選擇這個工作,他們的答案多是以「別人」開頭,仿佛這些與自己無關。

 

心理學家曾用「空心病「形容這一類人,強烈的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價值觀缺失。

這類人的特點是什麼呢?

1.在情緒狀態上看起來像是抑鬱症,長期低落的心境,興趣減退,社交活力缺失,如果去精神科醫院,大概率會被診斷為「抑鬱症」,但問題是藥物根本不起作用。

2.有強烈的空虛感和無意義感,他們從小是最乖的、聽話的好學生,他們會有強烈的自殺意願,但不是為了擺脫痛苦,而是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下去,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3.其核心的問題就是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正如小薇那樣,「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活下去而已。」

 你是誰?在哪裡?想要什麼?

跟小薇十幾次的諮詢之後,直到一種「詭異」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我停了下來,詢問她到底發生了什麼,她說:「我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諮詢目標是什麼。」

 

感謝她帶我深切地走進了她一直以來所處的困境——我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哪裡,想要什麼。

 

仿佛變成了20年前那個寄居在親戚家的小女孩,她感到害怕,又渴又餓,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想吃東西還是想喝水,只好一邊硬撐著一邊等外面的親戚能夠敲敲門看看自己。

 

一個人從完全依賴於母親的胚胎期後,再進入到物質和情感上依賴於周圍大人的童年階段,如果沒有一個理想的媽媽幫自己確立自身邊界和喜惡,就像被拋棄到一座孤島上生存,早早體會到無所依託的孤獨,經常感受到危險和威脅,也會有強烈的無力感和焦慮。

著名的存在主義大師歐文·亞隆在《存在心理治療》一書中說:「成長的過程是分離的過程,自主的過程,自我依靠的過程,自立的過程,個體化的過程,成為自己的過程,是獨立的過程。」 

我對小薇說:「你願意說一說你理想中的諮詢師嗎?」

 

她猶豫了很久很久,終於帶著很抱歉的微笑說,「可能會比你年紀大一點,從業資歷再老一點。」

她說完後,我們都鬆了一口氣,那股「詭異」的感覺消失了,此時此刻,我們都感受到一股暖流淡淡地流淌在關係裡。

寄人籬下的孩子,該如何放下過去,選擇更好的未來?

1. 放下對父母的 「忠誠」 。

他們內心會認為:父母都過得如此艱難,我不應該過得比他們更好。

或者,早早地讓童年裡那個弱小的自己所寫下的人生腳本給限制:他們對我如此糟糕,一定是我有罪,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活下來。

越是早一點意識到自己在未來生活裡有選擇權和主動權,內心的力量會越來越充足。

2. 發現 「寄人籬下」 帶給自己的好處 。

聽起來很荒謬,誰會想要「寄人籬下」的悲苦和無奈?

不過先別急著否定,想一想有過這些經歷的你,是否在察言觀色的能力上更突出,當有人遇到困難或需求時,你總是先於別人一步作出反應,遇到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環境,你總有辦法更快地面對「不確定」。

3. 學會接受愛,給予愛,感受愛 。

逐漸培養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的能力,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需要,也值得你為自己的爭取和表達。

自由,就是願意乘風破浪的同時,也明白其危險和擁有應對的魄力。


如果曾經有人拋下過你,你可以把真實的自己努力找回來,帶不帶著恨意都可以。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到,就像人的骨頭承受壓力和緊張會變得更加強壯,謠言或暴亂在有人試圖壓制它們時會變本加厲一樣,生命中的許多事物也會受益於壓力、混亂、波動和不確定。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需要在人生的種種不確定當中找尋那個獨一無二的自我。

-END-

策劃:M T

作者:柳蘅

編輯:番薯

設計:昊昊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

昭德心理app震撼上線,歡迎大家搶先下載~

相關焦點

  • 賀子秋說我不需要可憐 寄人籬下的子秋懂事得讓人心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賀子秋說我不需要可憐 寄人籬下的子秋懂事得讓人心疼 《以家人之名》評分一路狂跌,不出所有人意料,兩個哥哥爭妹妹的戲碼終於上演,當然結果也是顯而易見,小哥賀子秋完敗。當凌霄將李尖尖攬入懷中時,一直被蒙在鼓裡的賀子秋直接懵了,他對著哥哥與妹妹,更   原標題:賀子秋說我不需要可憐 寄人籬下的子秋懂事得讓人心疼     《以家人之名》評分一路狂跌,不出所有人意料,兩個哥哥爭妹妹的戲碼終於上演,當然結果也是顯而易見,小哥賀子秋完敗。
  • 最美「逆行者」身後,那些一夜長大的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1月23日,疫情爆發,孫濤就把孩子送到了奶奶了。一開始,孩子每天哭鬧,要打電話找爸爸,奶奶無奈地把電話藏了起來。後來,孩子慢慢懂事了,知道爸爸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不再纏著要爸爸了,還學會了跟爸爸報平安。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年的春節變得不同尋常。
  •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開篇催淚,懂事的小子秋讓人心疼
    給了三個孩子有愛的一個家與童年。 同時在這部劇中,小子秋的一言一行也十分讓人心疼。也許李海潮也發愁怎麼給這個孩子介紹自己和這個家,但是單純的子秋童言無忌以為李爸要和媽媽結婚,高興的喊了他一聲「爸爸」。可以看的出來,孩子對這個爸很喜歡。我們也欣慰,他有了一個善良的爸爸。而在後續的生活中,小子秋也懂事的讓每個人心疼。
  • 太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
    後來媽媽和後爸有了孩子是個小妹妹,這個孩子更是表現的「懂事」了,別人給他東西或者是做什麼,他都會說要給妹妹留一份,真到了家裡,媽媽和後爸顧著小妹妹,他也渴望父母的愛,但是他從來不說,還會表現得很乖巧。有一次這個孩子去表妹家裡做客,玩著她孩子的玩具時,她嫂子家的孩子來了,也想玩,直接就從人家手裡拿,他趕緊讓出來,還說「這個玩具我不愛玩,讓妹妹玩吧!」雖然沒有見過這個孩子,但是只聽表妹說,都感覺這個孩子讓人心疼。
  • 「綠色性格」的孩子,是大人眼裡懂事的孩子,可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在綜藝節目《奇妙小森林》裡,4位明星嘉賓帶著一群素人孩子一起生活和遊戲,孩子萌萌的表現更是自帶圈粉技能。其中小女孩彤彤特別懂事,在她身上所體現出的「綠色性格」的特徵,讓幾位嘉賓既感慨又心疼。面對不確定結果的挑戰時,也會表現得猶豫不決,躊躇不前。可見綠色性格的人,也是優缺點兼備的。02當孩子屬於綠色性格時,他會有哪些困擾呢?1.有委屈總是默默承受。
  • 幼兒園小朋友午睡自己哄自己,網友看的心疼:懂事的孩子讓人憐
    而有的孩子恰恰相反,他們的表現太讓家長省心,甚至省心的有些讓人心疼。小許是幼兒園的老師,每天和孩子們相處,經常被一些萌娃的舉動給吸引,最近小許班級裡又來了一位新的娃娃。小許本來以為又要經歷一場「惡戰」,小許本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可是另小許沒想到的是,這個娃娃好像格外的省心。
  • 你越懂事,越沒人心疼
    太懂事,傷害的是自己 曾在微博看見一張圖,內心感觸良多:圖片上身中數箭的女孩卻還要安慰身中一支箭的,因為對方會哭,因為對方知道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想想真的挺扎心的,明明身中數箭,遍體鱗傷的人是自己,可被關心、被安慰的卻是那個柔弱大哭的輕傷者。 我們會不自覺地誇讚懂事的女孩,卻沒有人願意做懂事的女孩。因為我們越懂事,就會越痛苦,就越得不到關愛。
  • 太懂事的人,活得最累,最讓人心疼!
    太懂事的人,往往做的事情會更多,他們承擔的壓力也比別人大得多,他們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在乎的人開心,盡力以自己的能力去替他們分擔所有的責任,他們一直在成全別人,對別人忍讓,懂事的人,真的很讓人心疼。《以家人之名》中的賀子秋從小到大就是一個非常懂事的人,李海潮曾說:「我其實不希望他懂事那麼早,因為跟著大人受罪。」
  • 永州最美孝心少年唐麗:懂事得讓人心疼!
    對母愛的渴望,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幼不知事的年紀,誰都陶醉於媽媽的懷抱。
  • 「媽媽,我能不能不懂事?」這個媽媽的回答,暴露無數孩子的心酸
    在這個家庭裡,這種 「姐姐要懂事」的戲碼應該是經常上演的。看似被媽媽「訓斥」的妹妹得意洋洋,而被「表揚」的姐姐卻悶悶不樂。恰巧近日在微博上刷到了#太懂事的孩子過得快樂嗎#這一話題,網友們的回答剛好就印證了姐姐的表現:太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
  • 太懂事的人只會讓人心疼?我覺得是讓人心動
    太懂事的人會讓人心疼?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見面吃飯。隔壁桌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小朋友吃飯,小朋友特別安靜,吃飯就乖乖的吃飯,服務員上菜,還會說謝謝。當即,我就跟朋友說,這個小朋友好懂事呀,真討人喜歡。朋友卻說,懂事是懂事,但是感覺太懂事也讓人心疼呢。「怎麼會讓人心疼呢」?我問。「太懂事的人,可能一輩子都要去察言觀色,在意別人的感受,這種很容易迷失自我,讓自己變得糾結」。朋友說。太懂事的人真的只會讓人心疼麼?我思考了許久,覺得並不見得。而恰恰相反,我覺得懂事的人最讓人心動。
  • 懂事的孩子有多讓人心疼?6歲哥哥安慰弟弟:眾生皆苦,別哭
    而6歲的哥哥強忍自己對媽媽的思念,努力開導哭泣的弟弟,"媽媽不治病,人不就死了嗎?""你不能救這幾個人治病啊,很多人都要治病。"即便哥哥努力在安撫弟弟的情緒,但是弟弟依舊忍不住思念媽媽的情緒,嚎啕大哭起來,而接下來,哥哥說的一段話,讓人心疼不已:"世界上不是媽媽最辛苦,所有人都辛苦。"
  • 《我哥我嫂》:彭冬青懂事得讓人心疼,陸百靈能變好都是因為他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打地洞。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家長的言傳身教比什麼都管用。電視劇《我哥我嫂》裡,二嫂夏一男就是這麼教育彭家三個孩子的。夏一男用一顆寬容大度的心,以身作則,教導孩子懂得感恩,學會寬容,而且這三個孩子在夏一男的教育下,有著一顆溫暖感恩的心,特別是彭冬青,懂事得讓人心疼。夏一男剛嫁到彭家就遭遇丈夫車禍,婆婆身亡,留給她的只有好吃懶做的彭光榮和三個未成年孩子。
  • 《龍貓》裡梅的姐姐,其實就是普通家庭裡懂事得令人心疼的老大
    其中梅的姐姐更是懂事得讓人心疼,球球也是近期看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小月才是那個最讓人心疼的,當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就是家中的老大,所以會覺得更有深刻體會,但是和小月比起來,她要不容易更多,更懂事。小梅獨自一人面對那麼孤單寂寞的環境,雖然也很無助,但是她遇見了一系列轉移自己注意力的小玩意,傷心時有姐姐小月的安慰和擁抱,而小月卻要面對疏於照顧兩個孩子的爸爸,生病的媽媽,繁重的學業,調皮的妹妹,誰來安慰她呢?
  • 奶奶盡力撫養孫子,生活在20平的小屋,孫兒懂事得讓人心疼
    今日問題:貧困是壓垮人的巨石還是磨練人的利器?據報導,2020年中國目前現有貧困人口551萬人,貧困縣52個,這個數據是網上得知,其真實性還有有待考量。在中國的偏遠山區,有很多的孩子,別說讀書了,甚至連一雙新鞋都沒有,連溫飽都不能保證的生活,要如何去學習知識呢?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決定去英國,子秋懂事兒得令人心疼
    該劇講述了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治癒了內心的傷,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成為了更好的人。其實看過這部電視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賀子秋的父親和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而賀子秋便跟著母親生活,但是賀子秋的母親又沒什麼工作,所以賀梅連自己都很難養活,更何況是還帶著子秋呢?
  • 鄭爽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孩子的自卑,源於高要求的父母
    鄭爽在《奇妙小森林》裡直言自己是過早懂事型,從小對自己要求很多,但是太早懂事並不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希望小朋友可以快樂長大。看到這番話,我不由得想到了賀子秋。在《以家人之名》裡,最令人心疼的角色是哪個?在我看來絕對是賀子秋。
  • 最有志氣的貓媽媽:寧願帶孩子上山當流浪貓,也不願寄人籬下
    今年年初,鏟屎官將白貓帶回了家,起名小白,小白似乎天生就很懂事,因為它能和任何貓狗和諧相處,所以飼養起來格外省心。鏟屎官找到小白時,小白正帶著孩子臥在山上一片綠草地裡。把我跟小貓丟給別人,我以為你不回來了,那個人我又不認識,所以我帶小貓來山上了。」鏟屎官:「好了好了,委屈你了,媽媽帶你回家」。隨後經過檢查,發現小貓們都乖乖在小白懷裡睡覺,並無大礙。
  • 謝杏芳曝4歲兒子懂事得讓人心疼,一夜長大學會憋回眼淚
    7月13日,林丹妻子、著名運動員謝杏芳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則兒子小羽的近況動態,她稱讚年僅4歲的孩子好像一下子懂事了,變得非常堅強。謝杏芳在文中說道,兒子在幼兒園時想哭但沒哭,自己把眼淚憋回去;明明很害怕去新的幼兒園,但當謝杏芳問起時又懂事的說自己已經不害怕了;知道媽媽要離家工作時,再不舍也只會乖乖等媽媽回來。謝杏芳感嘆道兒子小小年紀已經懂事得讓人心疼。
  • 「乖得讓人心疼」,寶寶藏在桌子底下一言不發,媽媽:我也不想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撒嬌女人最好命,懂事的孩子沒人疼」,這句話一直都是很多人所信奉的真理,但在現下社會中,很多人都變得越來越堅強,也越來越不敢撒嬌取鬧,覺得是不成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