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枯竹海溼地中心地區。記者何曉剛 實習生範博文 攝
溼地被發現竟是緣於一起案件
昨天,記者從武漢市林業局、江夏區溼地管理局獲悉,江夏區枯竹海溼地獲批為省級溼地公園。枯竹海總面積1215.26公頃,成為武漢第二大溼地公園。這裡「藏」著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藏」著武漢面積最大的野生紅穗薹草群落。
散發濃烈野性美
昨天下午,記者驅車近70公裡,深入枯竹海核心,領略到夕照下這片溼地如詩如畫的美麗。
現在的枯竹海,還是一個渾身散發著野性美的地方。沿途全是原生態的草地、樹林、湖泊、荷塘,牛兒吃草,白鷺覓食,各種野鳥掠過湛藍的天空。城裡熱浪滾滾,這裡涼風習習。
湖邊生長著一叢叢枯黃色有竹節的蘆葦稈,這個湖因此得名枯竹海。湖面約5000畝,在夕陽照耀下泛起一層層微紅的柔光。紅穗薹草長在灘涂上,由於漲水,灘涂淹了,這個季節看不到多大一片。但能聽到許多種野鳥的鳴叫,有的清脆,有的雄渾,都在歡叫著歸巢。
核心區坐落著一棟村屋,51歲的村民周香明、劉伍梅夫婦生活在此。他家現在成了溼地臨時保護站,夫婦倆當上義務護鳥人。
一個案件發掘了枯竹海
給記者帶路的,是安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汪德明。他說:「枯竹海是斧頭湖的分支,旁邊是上涉湖溼地保護區。很多人並不知道,武漢還有一個枯竹海。」
這片溼地的開掘源於一個案件。汪德明講道:「前年,一個漁民網起了兩隻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黑鸛。他不知道,拿到市場上賣,被野生動物保護人員發現了,追問他鳥是哪裡來的,問到了枯竹海這個地方,引發了相關部門、專家來考察,驚喜發現這裡有條件申報溼地公園。」
根據今年1月、3月兩次監測,這裡分布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4種,為粗梗水蕨、野大豆、野菱和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為東方白鸛和黑鸛;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如遊隼、白琵鷺、小天鵝、灰鶴等;湖北省級保護野生動物51種。還有廟嘴遺址和新窯窯址,積澱了歷史和人文底蘊。
這裡的紅穗薹草多達1500畝,是武漢發現的最大的紅穗薹草群落,至少需100-150年才能形成。這種草是很多食草類候鳥鍾愛的食物。
三五年後市民可遊覽
獲批省級溼地公園後,枯竹海將在不改野性美的基礎上,稍加人工裝飾,成為遊客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根據規劃,枯竹海溼地公園將分5個區域建設: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將來,市民可親近的是宣教展示區,擬建人工生物浮島展示溼地對水質的淨化功能;建珍稀水生植物園,再現溼地水生植物群落景觀;建觀鳥臺,讓遊客用肉眼或望遠鏡觀賞到溼地公園各種鳥類……預計3-5年完成。
市林業局野保處處長徐用文介紹,截至目前,武漢已有5個溼地公園。其中,國家級2個,為東湖和江夏藏龍島;省級3個,為蔡甸後官湖、東西湖杜公湖和江夏枯竹海。從面積看,後官湖最大,為3186公頃,枯竹海居第二。此外,武漢還有5個省市級溼地自然保護區。
溼地保護區和溼地公園的區別在於:保護區要保持原味,不能建建築,核心區除了管理人員,外人不能進入;溼地公園則可以可以建科普宣教等設施,向遊客展示溼地風貌。
記者胡蝶 實習生高文婷
來源: 武漢晚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