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北市長之戰 蔣萬安、羅智強最新民調差距曝光

2020-12-13 海峽網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備戰2022臺北市長選舉,「立委」蔣萬安出戰的呼聲最高,但是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也有意爭取。「聲量看政治」粉專以百日網絡聲量觀察,顯示蔣萬安以59.05%略勝羅智強的40.95%。

據報導,臉書粉專「聲量看政治」觀察指出,以100天為期,用新聞聲量、實時新聞社群聲量,以及Google Trend為指標,觀察已浮出臺面的國民黨內可能參選2022臺北市長黨內初選的兩位政治人物聲量。目前蔣萬安是以59.05%,略勝羅智強的40.95%,兩人聲量相差18.1%。

該粉專也指出,從各種數據來看,若由蔣萬安、羅智強兩人拚臺北市長黨內初選,蔣萬安相對聲量較高;除了蔣萬安是現任「立委」,羅智強是臺北市議員;另外蔣萬安自上屆「立委」至今持續營造正面的國民黨少壯派青年形象,比起羅智強,蔣讓人感受到的形象比較溫和。

蔣萬安、馬英九5日參加繞境慶典活動時,馬英九被問到蔣萬安若角逐臺北市長會打幾分,馬回「還太早吧」蔣萬安對此表示,希望能獲馬英九支持。而擁有111萬臉書粉絲的羅智強,被形容為藍軍的「空軍一哥」,羅智強,他為備戰臺北市長,近來也大動作翻新網絡社群經營,也密集在各類場合演講,力求從「空軍」發展「隱形陸軍」。

相關焦點

  • 2022臺北市長選舉最新民調:蔣萬安小勝陳時中
    據臺灣中時報導,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各政黨已著手布局,根據「ETtoday新聞雲」民調顯示,若2022臺北市長由蔣萬安與陳時中兩人藍綠對決,則蔣萬安小勝,但若民眾黨派出黃珊珊,時力黃國昌也加入戰局,蔣萬安與陳時中將陷入膠著戰。
  • 2022臺北市長之戰 最新民調:蔣萬安大幅領先羅智強18%
    據臺媒報導 國民黨備戰2022臺北市長選舉,「立委」蔣萬安出戰的呼聲最高,但是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也有意爭取。「聲量看政治」粉專以百日網路聲量觀察,顯示蔣萬安以59.05%略勝羅智強的40.95%。臉書粉專「聲量看政治」觀察指出,以100天為期,用新聞聲量、即時新聞社群聲量,以及Google Trend為指標,觀察已浮出臺面的國民黨內可能參選2022臺北市長黨內初選的兩位政治人物聲量。目前蔣萬安是以59.05%,羅智強40.95%,兩人聲量相差18.1%。
  • 2022臺北市長選舉民調:蔣萬安支持度勝過陳時中
    中國臺灣網9月7日訊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6日證實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蔣萬安將參選2022年臺北市長
  • 臺北市長選舉民調變動:蔣介石曾孫蔣萬安從落後轉為領先
    (原標題:臺北市長選舉民調變動:蔣介石曾孫蔣萬安從落後轉為領先)
  • 臺北市長選戰,蔣萬安民調領先陳時中,韓國瑜支持度僅9.2%
    「新臺灣國策智庫」25日公布「2022臺北市長民調」,若由中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衛福部長」陳時中、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三人競逐,蔣萬安以44.4%支持度領先陳時中的35.7%、黃珊珊的12.5%。若以民進黨籍「立委」吳思瑤、蔣萬安、黃珊珊三人競逐,蔣萬安仍獲最高支持度52.5%、吳思瑤19.4%、黃珊珊17.0%。若以民進黨籍「立委」高嘉瑜、蔣萬安、黃珊珊三人競逐,蔣萬安支持度為56.0%,黃珊珊16.6%、高嘉瑜12.9%。
  • 2022臺北市長之戰,獲勝者已經出現?
    作為民進黨的對手,國民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就連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也站出來發聲抵制民進黨。如今,臺灣民眾對於民進黨當局早已失望,國民黨此時以高姿態頻繁活躍,正好順應了民意。蔣萬安、羅智強開啟臺北市長之戰由於民進黨當局的自私行徑,國民黨最近在臺灣地區人氣很高。
  • 國民黨備戰2022臺北市,蔣萬安羅智強各自布局
    為迎戰2022年地方選舉,國民黨內北市長呼聲最高的「立委」蔣萬安,近期已啟動跨區服務,分別在士林、內湖設立法律諮詢據點。蔣說,目前重心以臺當局立法機構為主,但考量服務案件增加,考慮擴充團隊,盼能擴大服務。
  • 沒想到,2022臺北市長選舉,蔣萬安「老少通吃」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據臺灣媒體報導,「親綠」智庫於近日公布了臺北市長選舉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對於民調結果,外界紛紛感嘆,蔣萬安完全就是「老少通吃」。
  • 2022臺北市長大猜想!除了蔣萬安,國民黨還有這麼多人選
    但可以預見的是,2022年的臺北市長爭奪賽,一定是場藍綠白大混戰。韓國瑜:柳暗花明又一村?韓國瑜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失利後返回高雄市長工作崗位,如今首要面對的就是「罷韓」危機。不過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近日在網絡節目上表示,罷免案真的很有可能通過。韓國瑜與其繼續留在高雄,面對民進黨無禮對待,不如考慮選2022年的臺北市長選戰,還有可能會贏。
  • 2022臺北市長選舉民調,蔣家第四代蔣萬安碾壓對手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曾冠球25日在扁系智庫「新臺灣國策智庫」25日舉行「2022決戰六都民調系列:臺北市長選舉選情初探民調」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是藍營北市支持者的首選,而「衛福部長」陳時中則是綠營北市支持者的首選,但不管其他政黨是否推舉候選人
  • 蔣萬安明確參選下屆臺北市長 已經開始布局?
    2022被視為2024前哨戰,臺北市是關鍵選區。臺北市長柯文哲結束第二任期後,接下來誰將角逐下一任臺北市長引起外界關注。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今天(6日)證實,經她親自徵詢,國民黨籍民代蔣萬安已明確表態將「參選下屆臺北市長」。
  • 臺北市長民調出爐 網友解析數字密碼:蔣萬安必拿 韓國瑜躺槍
    臺媒資料圖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2年臺北市長選戰民調最新出爐,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支持度遙遙領先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和前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對於這個民調結果,網友認為臺北市藍營盤保底,蔣萬安必拿,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沒戲了;陳時中雖然民調高,但選舉是在2022;黃珊珊被藍營棄保機會大,可能拿不回保證金。據《ETtoday新聞雲》民調顯示,如果臺北市長選戰是在一對一情形下,蔣萬安以43.7%的支持度勝過陳時中的支持度39.1%,兩人差距4.6個百分點。
  • 蔣萬安傳悄悄布局2022,恐引爆臺北市藍營基層「內戰」
    2022臺北市長選舉,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是熱門人選之一,雖然他仍未表態,但傳出已悄悄布局,而這也可能踩到地方派系的地雷。有藍營人士指出,蔣萬安若真的有意挑戰下屆市長,除鞏固基本盤外,也要爭取年輕人的支持。
  • 國民黨布局2022年縣市長選舉,蔣萬安參選臺北市長呼聲高
    2022地方選舉,國民黨在新北市、新竹縣、苗慄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金門縣、嘉義市等十二個縣市長都將爭取連任,其他三縣市包含南投縣、馬祖、苗慄縣也將選出接班人選力拼「保位戰」;另外桃園市與基隆市也是國民黨想要拿回主導北臺灣的重要縣市。
  • 蔣萬安安排陳時中備詢 臺北市長選舉提前過招?
    國民黨籍衛環委員會召委蔣萬安本周兩度安排衛福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列席並備詢。由於蔣、陳都是被媒體關注的2022臺北市長選舉的熱門人選,外界將這場備詢比喻為臺北市長選舉提前過招。 蔣萬安和陳時中你來我往、互相攻防,即使質詢時間已經結束仍持續激戰,直到代理主持議程的國民黨民代徐志榮站出來說「謝謝2位準市長」,才讓兩人停戰。 由於蔣萬安、陳時中兩人皆被視為藍綠角逐臺北市長的可能人選,因此衛環委員會質詢場面,被視為2022臺北市長選戰提前過招,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柯建銘、幹事長鄭運鵬也一度到場「看情況」。
  • 2022臺北市長選舉,柯文哲或是 「關鍵力量 」
    所以說,柯文哲的民眾黨成為左右2022年臺北市長選情的「關鍵力量」。民眾黨在臺北完全可待價而沽!臺媒日前傳出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決定參選2022年臺北市長,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說,蔣萬安出戰,國民黨將重奪臺北市執政權。
  • 網友分析臺北市長選舉:蔣萬安出戰,韓國瑜就出局
    @銳看臺灣報導 2022年臺北市長選戰民調最新出爐,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支持度遙遙領先臺當局「衛福部長」陳時中、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和前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對於這個民調結果,網友認為臺北市藍營盤保底,蔣萬安必拿,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沒戲了;陳時中雖然民調高,但選舉是在2022年;黃珊珊被藍營「棄保」機會大,可能拿不回保證金。ETtoday新聞雲民調顯示,如果臺北市長選戰是在一對一情形下,蔣萬安以43.7%的支持度勝過陳時中的支持度39.1%,兩人差距4.6個百分點。
  • 2022臺北市長選舉 蔣萬安老少通吃 左打陳時中右打吳怡農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 親綠智庫今公布臺北市長選舉最新民調,國民黨若派出蔣萬安對上民進黨的陳時中,蔣以43.2%勝過陳36.6%;若雙帥對決,蔣萬安以45.4%勝吳怡農27.7%,國民黨更會歸隊;與會學者表示,蔣萬安參選有鞏固藍軍9成選票,有「少主中興」的形象,且老少通吃
  • 2022臺北市長激戰 名醫預言唯一王牌就是他了
    華夏經緯網12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距離臺灣2022縣市長選舉越來越近,選戰氣氛逐漸濃厚,各政黨也開始啟動縣市長人選布局,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而經常針貶時事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斷言,如果沒有意外,2022就是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當選臺北市長了。
  • 臺北市長候選人 國民黨提前一年確定?
    綠媒披露稱,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在出席黨內活動時,被問及2022市長選舉。她不諱言,支持蔣萬安代表參選,希望蔣萬安能帶動國民黨的市議員席次。更早前,他還表示,希望2021年底前完成黨內初選,讓候選人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動員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