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常用腧穴——腎俞

2021-03-05 非主流針灸

【穴名釋義】

「腎」,腎臟;「俞」,指背俞穴,即髒氣轉俞之處。本穴為腎臟之氣轉輸之處,故名腎俞,屬足太陽膀胱經腧穴。

【定位取法】

俯臥位,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平第12肋游離端。先摸到第12肋游離端,其水平約為第2腰椎棘突位置,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或平髂嵴最高點處定位第4腰椎棘突,向上2棘突為第2腰椎棘突,其下方旁開1.5寸取穴。

【穴性特點】

本穴乃腎臟之背俞穴,為腎臟之氣輸注之處,與腎臟關係密切。腎為人體「陰陽之本」,故腎俞穴的主治病症較多,主要具有溫補腎陽,益腎氣聰耳,行氣通經絡,壯元陽,助運化,利水溼的作用。《備急千金要方》: 「腎俞、內關,主面赤熱。」《針灸大成》: 「腎虛水腫。」《醫宗金鑑》: 「下元諸虛,精冷無子。」本穴是臨床上治療腰部病變及腎臟疾病的主要穴位。

【主治概要】

1.腎俞為腎臟的背俞穴,具有溫補腎陽、益腎氣聰耳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遺精、陽痿、遺尿、月經不調及耳鳴、耳聾。

2.腎俞具有行氣通經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腰膝酸痛、半身不遂。

3.腎主水,故腎俞有利水溼、助運化的作用。可用於腎炎、小便不利、水腫的治療。

4.現代研究表明,針刺腎俞對尿毒症、腎絞痛有一定的療效;艾灸腎俞能使腎陽虛大鼠精子活力顯著增強。另據報導,腎俞穴位埋線對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臨床疼痛和骨密度減少均有明顯療效。

【臨床應用舉例】

1.遺尿 指3歲以上的小兒或成人在睡眠中小便自遺、醒後方覺的一種病症,俗稱「尿床」。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是氣虛。正如《針灸甲乙經》所說: 「虛則遺溺。」氣虛主要可分為腎氣不足和脾肺氣虛。

溫針灸法:採用30號2寸毫針,直刺1.0~1.5寸,使腰部產生酸脹感,再將直徑約1釐米,高約1.5釐米艾條置針柄上施灸,灸2壯,每日1次, 7日為1療程。睡眠深沉者配以百會、神門;尿頻者配以中極、百會。

2.陽痿 國際陽痿學會對陽痿所做出的定義是:性交時陰莖不能有效地勃起致性交不能滿足。中醫學則認為:陰莖不能勃起、勃起不堅或堅而不持久(含已進入陰道內旋即疲軟) ,以致不能性交者,稱為陽痿。本病多因縱慾過度,誤犯手淫,損傷腎氣,命門火衰,宗筋失養,或恐懼傷腎所致。

(1)溫針灸法:採用30號2寸毫針,直刺1.0~1.5寸,得氣後將直徑約1釐米、高約1.5釐米艾卷置針柄上施灸,灸2壯,每日1次, 7日為1療程。可配以關元、命門、三陰交等穴以助補腎之功。

(2)隔姜灸法:將高1釐米、直徑0.7釐米的艾炷置於厚約0.5釐米薑片上,薑片中間刺數個小孔,灸3壯。

3.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顯微結構受損、骨骼脆性增加,從而導致骨骼發生骨折的危險性升高為特徵的一種疾病現象。其發生發展常常呈潛在性,早期可無任何症狀或症狀輕微,中後期則可出現明顯的症狀。如骨痛、骨關節功能障礙,甚至駝背和骨折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臨床表現主要有疼痛(全身疼痛、不適、乏力等,以頸、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適為主) ,身高縮短,駝背,骨折與牙齒鬆動、眼睛乾澀、皮膚瘙癢等表現。

穴位埋線法:在距離腎俞1~2釐米處的兩側,做好標記。皮膚消毒後,在標記處用利多卡因做皮內麻醉,用持針器夾住帶羊腸線的皮膚縫合針,從一側局麻點刺入,穿過穴位下方的皮下組織、肌層,從對側局麻點穿出,剪斷兩端線頭,放鬆皮膚,輕輕揉按局部,使羊腸線完全埋入皮下組織內。敷蓋紗布3~5日, 1個月後可換對側腎俞穴埋線。

4.腎絞痛 為突然發作的患側腰部疼痛,絞痛劇烈難忍,常沿輸尿管向下放射,也可向下腹部、腹股溝、睪丸、大陰唇、大腿內側放射。伴隨噁心、嘔吐、大汗等症狀,有些患者甚至有瀕死的感覺。腎絞痛多見於尿路結石。針灸的主要目的就是解痙止痛,緩解患者的痛苦;同時必須將引起絞痛的原因清除,如排除結石。

毫針刺法:採用30號2寸毫針,向脊柱方向斜刺1~1.5寸,使局部產生酸脹感或向腹部傳導,繼續行針直至疼痛緩解後留針30分鐘。

5.單純性蛋白尿 尿檢中顯示有蛋白,但其他指標未見明顯改變,是腎內科中較常見的病症之一,常給患者帶來很多煩惱。針灸對於單純性蛋白尿有較好療效。

溫針灸法:採用30號2寸毫針,直刺1.0~1.5寸,使腰部產生酸脹感,再將直徑約1釐米、高約1.5釐米艾卷置針柄上施灸,灸2壯。每日1次, 7日為1療程。

相關焦點

  • 針灸常用腧穴——梁丘
    《針灸大成》: 「膝腳腰痛,冷痺不仁,跪難屈伸,足寒,乳腫癰。」《針灸甲乙經》: 「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針灸六集》: 「鶴膝風,膝頭紅腫,冷痺伸屈不得,筋急難開。」臨床上為治療膝關節病症的常用穴。2.梁丘具有很好的和胃止痛的效果,可用於治療急性胃痛如胃痙攣、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3.
  • 針灸常用腧穴——頭維
    《針灸甲乙經》: 「在額角髮際,俠本神旁各1.5寸。」簡易取穴法:穴在頭側部髮際裡,位於髮際點向上一指寬。【穴性特點】本穴為足少陽、陽明及陽維之交會穴,具有祛風瀉火,止痛明目之功效,為治療溼邪內侵所致頭痛的常用腧穴。《玉龍歌》謂之為治療頭痛之要穴。
  • 針灸常用腧穴——下關
    【穴性特點】本穴為足陽明、足少陽經的交會穴,具有消腫止痛,益氣聰耳,通關利竅之功,臨床上為治療各種下頜關節疾患的常用穴。【主治概要】1.對於本穴的主治,《針灸甲乙經》有載:「失欠……下關主之。」《千金翼方》曰:「下關主牙車脫關,不得嚼食。」
  • 臨床針灸常用腧穴——地倉
    【穴性特點】本穴為手足陽明經、陽蹺脈交會穴,具有祛風止痛,舒筋活絡之功效,為治療面癱口角歪斜的常用穴。【主治概要】1.《玉龍歌》雲: 「口眼喎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頰車,喎左瀉右依師正,喎右瀉左莫令斜。」《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曰: 「偏風,飲食不下,水漿漏落,眼瞤動不止。」
  • 針灸常用腧穴——天樞
    《針灸甲乙經》曰:「天樞,去肓門一寸五分,夾臍兩傍各二寸陷者中。」【穴性特點】本穴是大腸的募穴,為人身之大穴。《素問·六微旨大論》雲: 「天樞以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在古天文學中把北鬥星中第一星命名為天樞,意為天之樞軸。
  • 王惟一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王惟一精於《內經》、《難經》中的針灸理論,廣泛收集各家對針灸醫學的見識,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於宋仁宗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奉敕撰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並附有《穴腧都數》一卷。《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又名《新鑄銅人針灸圖經》,簡稱《銅人經》或《銅人》。
  • 針灸治療卵巢早衰
    五、針灸治療卵巢早衰的取穴規律 常用腧穴:關元、三陰交、腎俞、足三裡、脾俞、子宮、肝俞、中極、氣海、血海(具有補益肝腎,健脾益氣,充養三陰經氣血功效) 核心穴位:關元、三陰交 關元:《素問
  • 針灸常用腧穴——頰車
    【穴性特點】本穴正下方為咬肌,具有祛風清熱,啟利牙關之功效,為臨床治療齒痛的常用穴之一。【主治概要】1.《針灸大成》曰: 「頰車主牙關不開,口噤不語……牙車疼痛。」《針灸甲乙經》載: 「頰腫,口急,頰車骨痛,齒不可以嚼,頰車主之。」因此本穴常用於治療齒痛和下頜關節病症。指壓此穴,對於速止下齒牙痛非常有效。2.《百症賦》: 「頰車、地倉穴,正口喎於片時。」《類經圖翼》:「主口眼喎斜:頰車、地倉、水溝、承漿、聽會、合谷。」因此本穴亦是治療面癱的常用穴。
  • 針灸常用腧穴——攢竹
    【穴名釋義】「攢」,簇聚也;「竹」指竹葉,形容眉毛;本穴在眉頭凹陷處,眉毛似簇聚之竹葉,故名攢竹,屬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別名始光、夜光、明光。【定位取法】本穴位於面部,當眉頭凹陷,眶上切跡處。於眉毛內側端,眉毛消失處取穴。
  • 《基於Weka關聯規則挖掘<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腰痛症穴知識結構》​
    症穴關聯方面,足太陽膀胱經夾脊抵腰,委中穴隸屬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委中穴可以有效治療腰痛伴脊痛症狀。又有研究證實,委中穴可以特異性地增加腰部膀胱經循行線的皮膚血流量,疏通腰部氣血,通而不痛。腎俞是腎臟的背俞穴,為腎之陽氣輸注於腰部之處,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 【針灸】腰部如何進針
    針灸腰部如何進針1、針灸腰部如何進針1.1、急性腰扭傷先在風市穴和陽陵泉附近找壓痛點,常用穴位有殷門、申脈、委中、風市、陽陵泉,每次選3~5穴,進針後中等刺激,留針5~10分鐘。1.3、腰椎間盤突出症常取阿是穴、腎俞、夾脊、大腸腧、環跳、秩邊、委中、承扶、殷門、風市、承山、陽陵泉、懸鐘,每次選4~6穴,進針後中等刺激,留針30分鐘為宜。強刺激可取阿是穴、殷門、承山,直刺阿是穴針感要強,使針感向下肢放射到足底。1.4、腰肌勞損腎俞、大腸俞、委中、手背腰痛點、肝俞、陽陵泉、足三裡、命門。
  • 針灸常用腧穴——足三裡
    【穴性特點】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代表穴,回陽九針穴之一,人體常用的防病保健要穴,人體第一要穴,「四總穴歌」和「天星十二穴」之首,為歷代醫家所推崇。金代著名針灸家馬丹陽在其《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中,對足三裡的部位及功用做了精闢的概括: 「三裡膝眼下,三寸兩筋間。
  • 針灸腰部如何進針?
    先在風市穴和陽陵泉附近找壓痛點,常用穴位有殷門、申脈、委中、風市、陽陵泉,每次選3~5穴,進針後中等刺激,留針5~10分鐘。1.4、腰肌勞損腎俞、大腸俞、委中、手背腰痛點、肝俞、陽陵泉、足三裡、命門。常取穴位腎俞、大腸俞、委中,上腰痛加志室、命門,下腰痛加腰眼、腰陽關。用弱刺激手法,一般留針20~30分鐘。
  • 詳細介紹 針灸美容的常用方法
    針灸美容是一種比較時尚的安全的美容方法,對很多面部的問題都可以起到緩解治療的效果,如痘痘,色斑,針灸美容通過調理氣血、補益臟腑,最終實現美容的功效,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針灸美容的常見方法。針灸美容可分為針刺和艾灸兩大類。
  • 針灸常用腧穴——隱白
    針灸具有很好的良性調節作用。(1)艾灸法:臨床上主要選用溫和灸和隔物灸。前者選用清艾條灸隱白穴20分鐘,熱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灸至穴位皮膚潮紅為佳,每日1次, 7日為1個療程;後者將紫皮蒜切成薄片置於穴上,上置米粒大艾炷,灸3~7壯, 3次為一療程,間隔3天,再開始下一療程。此外,也可採用燈草灸,用燈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著後爆於穴上。
  • 針灸腰部如何進針
    針灸腰部如何進針先在風市穴和陽陵泉附近找壓痛點,常用穴位有殷門、申脈、委中、風市、
  • 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可以採用針灸治療嗎
    核心提示:針灸能夠治療風溼關節炎,可以促進身體內溼寒之氣的排出,而針灸可以促進炎症的吸收,並且能夠緩解關節部位的疼痛感,可以改善關節功能,通過針灸的方式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那麼我們了解一下針灸能治療風溼疾病嗎?
  • 針灸常用腧穴——少澤
    【穴性特點】本穴為小腸經井穴,為臨床治療神志病變和乳房病變的常用有效穴之一。《雜病歌》: 「無乳羶中少澤燒。」《針灸大成》:「婦人無乳,少澤,合谷,羶中。」
  • 針灸淺刺針法介紹
    1 辨證施針以抉擇針刺深淺:人體皮肉筋骨脈五體應五臟,故刺達應刺之部位以求效,原是《內經》整體觀之本義,明代很多針灸醫家在應用臟腑經脈內外表裡相關理論來指導臨床時十分注重辨證施針,如楊繼洲引丁德用語謂「人之肌肉皆有厚薄之處,但皮膚之上,為心肺之部,陽氣所行,肌肉之下,為肝腎之部,陰氣所行也」,「入皮三分,心肺之部,陽氣所行。
  • 針灸治療失眠 針灸的作用有哪些
    針灸治療失眠1、皮膚針取 穴,常用穴:頸椎1~7兩側、胸椎5~12兩側。備用穴:額部、頭部、眉弓、神門、足三裡、三陰交。操 作:上述部位均取,重點用皮膚針叩刺常用穴之兩側,手法輕度或中度。先從頸椎開始,自上而下叩刺兩遍。然後在胸椎5~12作橫行刺,每橫行部位三針。在穴位表面0.5~1.5釐米範圍內按常規叩刺20~5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