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天在豆瓣上看到一個日語兼職,主要是翻譯日妝好物的測評,我看完的第一個想法是:
拿來做小紅書再適合不過了。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38484308/?from=groupmessage&dt_dapp=1&dt_platform=wechat_friends
上面是豆瓣連結,感興趣可以複製到豆瓣搜索。
以下是部分內容:
【關於我們】
我們是來自日本東京的好物推薦網站,主做日系美妝等產品的評測推薦。
我們的評測組成員會在日本當地購入本土銷量Top的人氣產品進行評測,您需要做的就是——把日本評測員寫就的《日文評測報告+選購技巧指南》漢化成純正的中文。適合熱愛海淘網購、對選購商品比較「較真兒」的小哥哥小姐姐們,翻譯產品/水平出色者有稿酬提升,希望長期合作~
稿酬計算方式為4000日元+商品數量×100日元。在此基礎上,當月編輯check並發出的所有文章, 按照以下方式計算獎金,次月20日與稿費一同結算。多勞者,每月可拿到相應獎金。
我們開設有weibo、小紅書、zhihu等社交網站帳戶,譯稿發布時支持署名。
請你重點關注最後一句——開設有小紅書、知乎、微博等網站。
關於自媒體平臺的選擇:
微博——主要是明星、吃瓜等,跟普通人沒關係,不考慮。
知乎——19年開始有知乎好物推薦,推薦做,但是前提條件是等級提升到LV4,這一步估計就會勸退很多人。
(我知乎等級升到4了,但是動不動被禁言,違反社區規範,三個月內不能開通知乎好物推薦,只能等。)
3.小紅書——好物種草社區,推薦做。
首先避個雷,我還沒有在小紅書發布過第一篇筆記,但是你先不要著急,執行力雖然很重要,事先觀察同行更重要!
發布第一篇筆記之前,你需要很多準備工作:
帳號有營銷號與個人號之分,一個真實的、接地氣的、有人設的個人帳號更容易受歡迎。
第一個檢測你是個人號還是營銷號的,首先是機器,然後才是你的受眾。
那麼第一步就是讓機器覺得你是個正常的用戶。如果你之前就註冊過小紅書,並且經常在上面買東西,則可以跳過。
如果你從來沒有註冊過小紅書,建議你先像一個正常用戶一樣,多逛多點讚,具體參考你平時怎麼逛淘寶。
我建立人設的時候想過好幾種,第一個考慮的是醫藥健康類的,符合我以後的職業規劃。
然後我搜索相關內容,發現我能想到的,別人都發過了。而且現在的我離專業的差距還很大,能不能持續產出優質內容都是個問題,於是放棄。
現在正在考慮的是自學日語這個人設,因為這個人設受眾面廣,而且可以拓展到日系美妝等好物推薦,無縫銜接!
這就是為什麼我看到上面那個兼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可以拿來做小紅書的原因了。
自媒體需要不斷的學習,而同行則是你最好的老師。
我做自媒體之後,關注了很多大佬的公眾號,印象中十分中肯的一個道理是:
——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能做的項目都有人做過了,你能想到的,前人早就已經實踐過了。
所以,如果要在網際網路上賺錢,最重要的其實是觀察你要模仿的對象。
我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後,隱隱看出點什麼,先看下面兩張圖:
能夠獲得上萬的點讚都是不錯的數據了,而在上圖中獲得高贊的幾篇筆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簡單,專為小白寫就的。
第一張圖,上面並排的兩個:
一個五十音圖,簡單好記,獲贊1.4萬
一個初級語法,感覺有點複雜,獲贊只有2千。
從專業程度上來看,後者明顯要高於前者;
但是從傳播效率來看,後者明顯比不上前者。
造成這樣的情況背後,其實有一個底層邏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網際網路的世界,除非你擁有了一群忠實固定的粉絲,像李子柒那樣,她本身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品牌;
否則,決定你價值的,不是你的專業程度,而是你的內容,所能達到的傳播廣度。
很多人想學日語,往往是因為看了幾部動漫。而這樣的人,大多為學生群體。
學生的特點是什麼?學的很膚淺,又喜歡三分鐘熱度,真正能靜下心來把一門日語學好的不多。
他們往往學了幾句看似很酷的常用語,然後向身邊的同學顯擺:看!我會說日語了!用來提升自己的逼格,獲取他人讚嘆的目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典型的中二心理。
這樣的群體佔據了大多數,想要使你自己的內容得到廣泛傳播,就必須迎合這種心理。
不管在哪個平臺,搞清楚底層邏輯,確定好你要取悅的用戶群體,其實也就順便決定了你的人設,和你要產出的內容。
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你個人的特點以及優勢,最後的打造個人IP或者多方位發展,其實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