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球隊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總會進入一個拐點:原本無往不利的戰術逐步被對手摸透並有效針對,球隊也需要在更困難的環境中客服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疲憊保持專注力,從而拿出更穩定的表現。真正決定性的時刻,此時也就到來了。
人類思維中,這種現象被稱為「瓶頸期」。,對於瓶頸期的認識和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支球隊的野心和高度。畢竟完成這種突破需要付出極大努力,對教練團隊的整體素養、球員的個人潛力突破都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說對帕爾馬的比賽之後,米蘭的這種瓶頸顯示得尚不明顯,那麼在費拉裡斯球場這一夜經歷了近乎相同的90分鐘之後,皮奧利應當感受到了這兩場比賽並不只是比分上的巧合。
防守體系打造,皮奧利的新挑戰
賽後接受採訪,熱那亞主帥馬蘭提及比賽氣不打一處來:「我們很生氣,因為我們想要全取三分。」這話聽著是不是耳熟?上輪聯賽,帕爾馬主帥利維拉尼也是同樣的態度:「我們不是只為1分而來。」
常理論,帕爾馬和熱那亞不該有這等「非分之想」。撞上米蘭之前,帕爾馬7輪聯賽只取得1勝。熱那亞更慘,首輪擊敗克羅託內之後,他們就再沒嘗過勝利滋味,保級形勢岌岌可危。這樣兩支困境中的球隊,憑什麼敢在領頭羊身上動心思?
因為限制米蘭成本低,可行性高,對於球員要求不高。只要戰術針對得法,就有虎口拔牙的可能。為帕爾馬奉上一粒進球一次助攻的埃爾納尼賽季表現平平,聖西羅一戰是賽季迄今為止的最高光;德斯特羅在熱那亞壓根不是主力,最近4個意甲賽季單賽季最高產量不過6粒進球,對米蘭一場比賽完成1/3指標,甚至還有上演帽子戲法的機會。
拿對帕爾馬的比賽做對比,兩隊的比賽節奏出奇一致:後場緊縮,利用邊路反擊製造機會,專打米蘭防守軟肋。帕爾馬利用了米蘭後腰漏人失位,熱那亞抓住了米蘭中衛的連續失誤。
再回過頭去看今年3月意甲停賽前對熱那亞的兩粒丟球:都是源自右路低平球傳中,兩次都與後衛盯人不嚴有關。這個毛病,昨晚在費拉裡斯球場再度爆發。
說明什麼?米蘭防守體系的打造,還需要更加有防守經驗和能力的球員。如若昨夜有克亞爾壓陣,米蘭完全可以避免第二粒失球——卡盧盧在對抗盯人、起跳爭頂的過程中完全漏掉了德斯特羅。甚至在防守上沒給對手的爭頂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幹擾,這是防守經驗和意識上的明顯缺失。
這給米蘭提醒:儘管卡盧盧在兩場意甲比賽中綜合表現尚可,但個人特點上他並不適合作為中衛長期培養。他不具備強壯中衛的身體素質,在身體對抗中也沒有任何優勢可以利用。這讓他在防守中沒有卡位和主動利用身體去限制對手的意識,這在米蘭的第二粒失球中表現得極為明顯。
紅黑軍團面臨的一個尷尬事實是:全隊除去克亞爾之外,在防守的意識上都存在著各種瑕疵。身為隊長的羅馬尼奧利在防守中的選位失誤和盯人對抗都有短板,這讓他很難成為年輕人的模板和榜樣。作為領袖,他缺乏指揮布防的能力,無法在球場上為教練組分擔責任,這對米蘭的防守體系建設同樣不是好消息。米蘭電視臺評論員費德勒賽後稱米蘭在今冬需要中衛和伊布替補兩個位置引援,說明在防守端球隊存在問題已成業界共識。現在的問題是:這個中衛的人選,究竟是頂替羅馬尼奧利,還是作為第三中衛備選?
細節決定成敗:皮老師的進階考驗
從剛上任時球迷支持率不足兩成,到一年之後獲頒《米蘭體育報》年度最佳教練,皮奧利執鞭米蘭一周年低開高走,成績有目共睹。儘管在多方看法當中,伊布的個人領袖作用才是給米蘭帶來質變的最重要因素,但無可否認的是,老帥以出色的更衣室管理能力將這支年輕球隊迅速捏合成整體,並利用寶貴的停賽期完成了球隊整體的架構,打造出了一支讓人耳目一新的紅黑軍團。
媒體的認可意味著皮奧利執教米蘭的初步成功——深層次上,這個賽季球隊的最終排名,才能決定他的業界聲譽能否更上一層樓。接下來的6個月時間,對於皮奧利才是決定性的。
很多層面上,他已經開始引來質疑。國米時期的突然崩盤,被視為他難以突破「瓶頸期」的最直接證據,在細節的推敲和臨場應變上,他還沒能展現出他對固有思維的突破。
需要給皮奧利正名和澄清的是:特奧的突然缺席,被記者馬扎拉證實是臨時決定。隊醫團隊認定法國後衛過於疲勞需要休息,從而使得特奧少見地被拿出了首發陣容。既然決定是臨時而來,那麼對於皮奧利缺乏相應戰術準備的指責就不能成立——當然嚴苛點來說,皮奧利本應該有相應球員缺陣的緊急戰術預案以備不時之需。
但拋開左後衛人選更迭帶來的進攻和防守端應對不夠問題,皮奧利的用人上也存在不少值得推敲之處。比如萊奧在整場比賽中沒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現,在臨場調整的換人環節上,雷比奇在同一時間段的表現更值得老帥給予他更多的時間。
與之相對,最大的問題出現在恰爾汗奧盧搭檔人選的選擇上。米蘭在進攻端表現掙扎的最根本原因,是擔當出球核心的恰爾汗奧盧周圍沒有可以出球配合的球員。前場攻擊群沒有圍繞恰爾汗跑動扯出進攻空當的意識,也沒有呼應配合的動作。這使得恰爾汗奧盧在多數時間裡陷入到伊布剛回歸時的狀態:攤手、搖頭、無奈。
76分鐘之後,米蘭在進攻端的配合和牽扯有了明顯的流暢變化,原因很明顯:迪亞茲的替補出場帶動了前場的活力。產生這種活力的根源,並不在於迪亞茲個人,而在於他讓恰爾汗奧盧踢得更舒服。
他讓恰爾汗奧盧有了傳球配合的對象,也為他吸引了防守注意,拉開了傳球和射門的空間。迪亞茲上場之後,米蘭完成了兩次威脅進攻:一次為恰爾汗奧盧找到了轉移向左路的進攻策應,另一次給他製造了遠射的空間,並形成了讓卡盧盧完成進球的角球機會。
進攻完整性而言,這兩次進攻過程合理,配合有效,是米蘭全場比賽中難得的幾次完成度較高的創造性進攻機會。當伊布不在之時,如何圍繞恰爾汗奧盧打造進攻,讓土耳其人有空間去發揮自己的進攻才能,這是皮奧利仍需深挖的細節。
利用伊布鍛造團隊,皮奧利對於米蘭的第一步改造已然成功。在球隊陣容齊整的情形下,這支米蘭已經具備了意甲頂級序列的實力。但球員傷缺、陣容不整對於職業俱樂部本是常態,米蘭不能總拿伊布不在、核心缺陣作為表現起伏的理由。論主力短缺,熱那亞更甚。潘德夫、薩帕塔、帕代利等一眾主力的缺陣,對熱那亞難道就不是實力減損?
▲被視為未來希望的託納利仍未找到最佳狀態。
突破瓶頸期的必然條件,需要皮奧利在球員內部的能力挖掘上更加精細和針對化。事實上,如今的米蘭陣中尚有很多球員未能實現個人能力最大化,例如託納利、達洛特和卡盧盧。卡拉布裡亞畢竟只是個例,更多球員的成長需要教練為其提供悉心且更具針對性的指導。這一點上,皮奧利的用人顯得僵化而缺乏多方面考量。比如讓託納利在場上職責上完全試圖複製本納賽爾,這並不能讓託納利體現自身的能力,找到更好的感覺。他的定位球能力沒得到半點體現,而他去季送上的1粒進球和7次助攻中,6次都和定位球有關。
在本納賽爾傷缺時間未定的情形下,用好託納利是皮奧利必須要琢磨的內容。如果託納利始終這種不溫不火、碌碌無為的狀態,再遇上對手刻意針對,米蘭中場用兵難免出現問題。皮奧利能不能邁出個人教練生涯進階的一步,就看他接下來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