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哈爾濱沙曼屯

2020-12-12 用三隻眼看世界

提起沙曼屯,人們馬上有個偏僻、落後,沙塵暴揚的想像場景。確實,過去的沙曼屯差不多是這個樣子。

早在十九世紀末,陸續有一些從山東逃荒來的農民到這裡落戶。他們開荒種地,蓋起了一座座遮風擋雨、籍以棲身的土坯房。那時候,沙曼屯一帶除了一些東歪西倒的土坯房和零星田地之外,到處是野草荒蒿、墳冢墓地,土匪盜賊時常出沒,路劫綁票時有發生。當地居民悲憤地唱道:沙曼屯,沙曼屯,晴天三尺土,下雨兩腳泥;出門怕綁票,天黑就插門;夜裡聽狼叫,幾裡不見人;土屋靠墳圈,和鬼搭界毗。

1918年7月10日 中東鐵路管理局決定先讓員工在懶漢屯自建路助67所土坯房(約1005平方俄丈)解決住房問題。俄語土坯為「沙曼」,故而該地從音譯稱之為「沙曼屯」(Саманный городок)。

沙曼屯位於大直街以南、濱綏線西南、馬家溝河北岸。亦即今天的和興路、學府路一帶。「沙曼屯」的範圍較大,且存在不斷擴大的趨勢。為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分別定義狹義沙曼屯和廣義沙曼屯

狹義山曼屯如上面地圖所示,尤其是松明街、元和街一帶:

松明街 沙曼屯頭道街 元和街 沙曼屯二道街 元士街 沙曼山三道街

而廣義沙曼屯則大體可以指大直街、和興路、動物園、哈平路、保健路和學府路所圍的一個狹長地帶。

下面我們不再區分廣義、狹義,統稱為沙曼屯。

沙曼屯曾經發現一批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骨器,這說明那時就已有古人類在沙曼屯生活棲息。

沙曼屯緊挨著懶漢屯,哪裡是懶漢屯?今天的哈爾濱人可能知道的並不多,不過這個奇怪的名字可能對於居住在和興路和西大橋一帶的老哈爾濱們卻並不算陌生。懶漢屯的大概方位:北起一匡街,南抵和興路,西臨清濱路,東至新苗圃街(老動物園牆根)。

從八元街起,七政、六合、五瑞、四明、三益、二酉、一匡,他們在解放前叫做:懶漢屯八道街、七道街。。。,而木蘭街則直接叫做懶漢屯街。懶漢屯最早又叫做:軍團小屯,這裡和臨近的新沙曼屯一樣是沙俄中東鐵路駐軍家屬的聚集區。這裡還有近百戶俄僑在此居住,從西大橋橋南街一直延伸到八元街。在這裡闖關東而來的保定人與闖遠東的東歐僑民便成了鄰居,這裡的僑民多為窮人。他們飼養奶牛、種植果樹,也免不了也要從中國人那裡購買土豆、小麥和飼牛草料等,可每到冬季中國人就「貓冬」了。俄僑買不到草料和食物就氣得說:這些中國人是懶漢!懶漢屯就這麼叫開了。

木蘭街 懶漢屯街

一匡街 懶漢屯頭道街 二酉街 懶漢屯二道街三益街 懶漢屯三道街 四明街 懶漢屯四道街 五端街 懶漢屯五道街 六合街 懶漢屯六道街 七政街 懶漢屯七道街 八元街 懶漢屯八道街

無論是哈爾濱城市的建立和發展,還是沙曼屯的興起與擴展都和中東鐵路的開通直接有關。中東鐵路: 亦稱東清鐵路、東省鐵路,由哈爾濱西至滿洲裡,東至緩芬河,南至大連,原為帝俄所築。日俄戰爭後,長春以南段為日本佔領,稱南滿鐵路。十月革命後,長春以北段由中蘇合辦,稱中東鐵路。「九一八」事變為日本所佔。1933年中東鐵路改稱"北滿鐵路",抗日戰爭勝利後,南滿鐵路復與中東鐵路合併,改稱中國長春鐵路,簡稱中長鐵路。

1898年6 月 9 日,中東鐵路工程局從海參威轉移至田家燒鍋(香坊)。由於哈爾濱地處中東鐵路交叉口,成為鐵路中樞。現在主流說法把1898年6月9日作為哈爾濱城市建立日。

1904年落成的哈爾濱火車站和站臺

」地包」是俄語火車機車庫的譯音。1899年末至1903年7月15日,隨著中東鐵路的全線竣工通車,哈爾濱機務段機車庫(地包)在道裡撫順街一帶建成。

」地包」有二種不同的語義,一是指機車車庫,俄語音譯為地包,另一是指機車庫附近形成的居民區和街道,撫順街稱為「地包頭道街」,與其相鄰的「地節街」稱為「地包二道街」。

上圖:修建中的地包。

當時,俄國工人在地包附近,修建了一批粉刷成黃色的磚混鐵蓋兒的平房。而中國工人為了上下班方便,也就近擇地而居,在附近建起了一些低矮的土坯房和地窨子(臥入地下的房子)居住。由於中國工人家屬的不斷增多,再加上闖關東人群的不斷加入,這一帶就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居民區。因為是在機務段附近,居民又大多是機務段的工人和家屬,所以就習慣把這一帶統稱為地包了。又因所住居民的多少,通常人們習慣把撫順街安寧街左右叫做小地包,把車輛段大牆外和鎖廠一帶叫做大地包。

顧鄉屯火車站站舍舊址。

現在保留下來的顧鄉屯火車站站舍始建於1904年,也是當年中東鐵路南部支線出哈爾濱站的第一站,主要功能為運送軍事物資,故被稱為「軍需小站」。後來作會讓車、卸貨、臨時中轉等用。承擔長濱線下行及濱洲、濱綏、濱北線貨物列車的到達,顧鄉站後來也承載了接送旅客的功能,每年客流量近萬人。該站距當時的莫斯科兵營和貧民聚集的沙曼屯較近,加上當地的居住人口密集,所以對沙曼屯和莫斯科兵營的形成與發展有直接影響。

1903年9月16日 沙俄外阿穆爾鐵道兵旅團首批部隊共300餘人開進哈爾濱,其中的一部分軍隊就駐紮在這裡,從那時起這裡被稱為「莫斯科兵營」。

莫斯科兵營。

1904年,日本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在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戰爭後,最後以沙俄慘敗、日本慘勝告終。

在日俄戰爭期間,哈爾濱成為沙俄的大後方。來自歐洲、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參戰部隊,全部在哈爾濱集結、編隊,然後通過中東鐵路南部支線,開往遼東半島和南滿作戰前線。為此,沙俄在哈爾濱火車站附近的地包(撫順街區 )建立了「莫斯科兵營」,在市區其它鐵路沿線沙曼屯、王兆屯、成高子等地也建立了駐軍兵營。

俄國軍隊和兵營。

莫斯科兵營頭道街:現哈爾濱市道裏區民安街。1903年形成,1925年以後改名為兵馬街。1933年改名為民安街,沿用至今。莫斯科兵營二道街:現哈爾濱市道裏區民和街。1903年形成,也稱霍登街。1925年改名為兵部街。1933年改名為民和街,沿用至今。莫斯科兵營三道街:現哈爾濱市道裏區民康街。1903年形成,1925年改名為兵學街。1933年改名為民康街,沿用至今。莫斯科兵營四道街:現哈爾濱市道裏區大民興街。1903年形成,1925年改名為兵士街。1933年改名為民興街。1942年更名為大民興街,沿用至今。

莫斯科兵營在民安街駐紮了17年,營房大部集中在民安街南側。

土坯房兵營和俄國軍人。

莫斯科兵營駐紮初期民安街一帶是荒野沒有人煙,只有一些泥濘的羊腸小道,在寒冷的冬天站崗的士兵穿羊祖宗(老山羊皮)氈疙瘩,據說夜裡有時候就凍死了。俄軍為躲避嚴寒挖掘地窖居住,地窖很大,裡面生火爐燒柈子,每個地窖可居住幾十個士兵。

從1903年起,從莫斯科兵營到清明屯乃至沙曼屯一帶,大量的兵營也陸續建立起來,哈爾濱也一時間成為了日俄戰場的後方補給站。日俄戰爭後南滿的殘餘俄軍撤回北滿,總共約7萬餘人,其中駐紮在哈爾濱莫斯科兵營的有3萬餘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駐哈俄軍陸續轉移歐洲戰場,但仍留有1萬多士兵留駐哈爾濱。附近的居民往往趁虛搬住進空留的兵營。

地窨子

馬架子。

所以,在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歷史時期,沙曼屯有俄國軍人,有俄羅斯和歐洲來的僑民、難民,有火車機務技術人員和工人,有山東、河南河北逃荒謀生來的農民,聚集在簡易或廢棄的兵營、手工自建的土坯房、地窨子裡形成了一個複雜、貧窮落後,又不斷擴大的群落。

現在,沙曼屯的舊時風貌已經蕩然無存,只有還掛著沙曼招牌的沙曼小區和沙曼幼兒園在提醒人們這裡是沙曼屯舊址。

其實,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這裡就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文化教育底蘊在這裡漸漸聚集。

1941年9月8日 哈爾濱商業學校在沙曼屯修建新校舍,舉行開工奠基儀式。1942年5月1日 日本偽滿第五國民學校在沙曼屯修築校舍。1942年5月26日 濱江省立第一國民高等學校在沙曼屯建築新校舍。1944年4月3日 大華化學廠醫藥品製造工廠在沙曼屯竣工。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前後,哈軍工、哈工大曾經在這裡落腳,踏上發展徵程,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國家工程力學研究所等國家級研究所在這裡落戶,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工學院、哈爾濱科技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一批高等學府在這裡生根發展,從沒有見過有哪個屯子容有這麼多高校。鳳凰磐捏,沙曼屯變成了學府區!

1952年6月,遠在重慶歌樂山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的師生及其練習團的官兵整建制開拔到沙曼屯,在這裡暫時住下落腳,開始在文廟街一帶組建聞名於世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紀曉榮:1952年9月,我家隨「二高」從四川重慶搬到哈爾濱。剛開始駐紮在沙曼屯,是哈爾濱郊區,荒郊野外,一片開闊地,人煙稀少,只有孤零零的一座軍營。軍營的對面,是一條很寬的公路,來往的汽車很少。

哈軍工學員:11月2日,五輛卡車把哈軍工二連的學員拉到了沙曼屯,參觀野戰工事。沙曼屯是軍工戰術演習場的所在地,層層疊疊的築壘工事樣式齊全,從散兵坑到坦克掩體,從貓耳洞到裝得下一個加強連的地下坑道,什麼都有,走馬觀花看了一遍就花了六個小時。

哈工大預科校址

哈爾濱工業大學也曾經在這裡建立預科,培養學生。

哈工大預科校址。

林秀安(在哈工大鍛壓專業學習的日子):1949年9月我考入哈工大,為了解決校舍問題,學校決定在沙曼屯建哈工大預科。我們移住到行知師範學校,參加學校的建校勞動。

1954 年畢業師資研究生 陳伯時 :1951年10月我到哈工大攻讀師資班研究生,第一年在沙曼屯學習俄文。

上圖:哈工大第一批預科班一年級在沙曼屯預科校址合影

1954年哈工大預科學生在沙曼屯合影。

哈爾濱焊接研究所

哈爾濱師範學校(1986-1992年校址)

哈工大學生:20世紀50年代的哈爾濱冬天雪多,寒風凜冽,我們肩扛鐵鍬,從沙曼屯(今哈師大)徒步去香坊機場,挖刨硬如石頭的凍土,中午吃凍硬了的饅頭充飢。學生住在沙曼屯日偽時期留下的一棟中學教學樓,其後不斷搬家,入本科後,有相當長的時間仍住在沙曼屯。每天清晨,我們背著書包排隊步行到大直街土木樓上課,晚自習後在夜色中又走回沙曼屯。

1958年成立黑龍江工學院,1978年改名為哈爾濱科技大學,1995年合併為哈爾濱理工大學,是沙曼屯裡的理工男。

黑龍江大學主樓

黑龍江大學的前身是延安外國語學校。1945 年 8 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黨中央決定把延安外國語學校遷至哈爾濱,1946 年 11 月在哈爾濱正式復校。1953 年改名為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1954 年秋,大部分學生遷入沙曼屯校舍學習和住宿(當時稱作二部)。

1958 年夏,學校全部搬到沙曼屯新校址。升級改名為黑龍江大學。

1952年,哈外專王季愚校長就提出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設想,這就是在郊外沙曼屯建設外專新校區。她預見到隨著事業的發展,撥給外專的醫大教學樓、郵電大樓等等,遲早是要讓出來的,而且她說:「學校本身也要發展,要有活動場地、綠色校園、運動場、圖書館、俱樂部、遊泳池,學生要在綠蔭中讀書,要有一大片土地,現在不動手以後就晚了」 1952年夏沙曼屯新校區就開工建設了,總面積十多萬平米的教學樓、宿舍、禮堂及服務設施,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基本竣工。1954年落成的教學區:前樓教學樓和後樓教學樓。在前後樓之間預留了主樓建設用地。1954年沙曼屯新校舍建成並投入使用。

上圖:哈外專王季愚校長主持討論沙曼屯建新校舍。

1、1953年工程隊首次來到沙曼屯哈外專新校址建設工地時,這裡一片荒地。2、沙曼屯校址建設勘測時立下的第一個標杆。3、用自己的雙手把自己的學校打扮得更美麗。學生們參加沙曼屯新校址建設勞動。4、1954年,新校址前樓竣工,師生們在樓前平整土地、修建道路、體育場、種植草木。5、1954年新校址投入使用時,只有一棟教學樓。6、沙曼屯新校舍落成後,學生們在宿舍樓前栽種花草。

1952年哈爾濱醫科大學把原在文廟及文廟街兩側的校舍移交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使用,哈醫大自己則在沙曼屯建設新校區,並於1954年 投入使用。

1954年*哈爾濱醫科大學沙曼屯附屬醫院落成(即現在哈醫大二院)。上圖為哈醫大二院現在建築全景。

沙曼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先輩們艱苦奮鬥、的結果,來之不易。沙曼屯的變化反映了哈爾濱的變化,也反映了全中國的變化。不要忘記歷史,更要為明天更美好而努力!

作者近照

劉大昕,江蘇海門人,1941年11月生。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11月退休。

1958年江蘇省啟東中學高中畢業,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力系。1967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應用數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近二年,對哈軍工的地理歷史變遷感興趣,在網際網路上查資料、編制美篇,內容逐漸延伸到哈爾濱的歷史地理,如馬家溝、沙曼屯、猶太社區、兆麟小學,哈三中等。本號將陸續發表。

來源:知青50年

相關焦點

  • 漫話用藥丨可待因這樣用才正確
    漫話用藥丨可待因這樣用才正確 2020-12-11 1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漫話用藥丨肉毒桿菌毒素這樣用才正確
    漫話用藥丨肉毒桿菌毒素這樣用才正確 2020-12-04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漫話膏方」膏方顯「膏」招,調理效果佳~
    「漫話膏方」正當膏方進補時,哪些人才適宜服用呢?「漫話膏方」關於膏方,你必須了解的歷史文化都在這兒了~「漫話膏方」連古代貴族都愛的滋補膏方好在哪?戳進來看看!「漫話膏方」把好這幾關,方可得好膏!「漫話膏方」熬膏這件事,如何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兒童教育要講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導言:約翰·洛克與《教育漫話》約翰·洛克,作為17世紀時期英國最為著名的哲學家與教育學家,其教育思想正是他的哲學思想的合理的向外延伸。並且洛克本人也曾在擔任過家庭教師,因此其教育的經驗,是通過具體的實踐獲得。他的教育思想很多都受過蒙田、彌爾頓等人的影響,認為所有的教育都要為現實的情境服務。
  • 漫話第二期|《甜美的咬痕》其實比我說的要甜虐一百倍
    《漫話|甜美的咬痕》(所有圖片均出自甜美的咬痕) 漫話第二期漫畫:甜美的咬痕作者:伊凱&
  • 【漫話西東】做人其實很簡單,人心換人心,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轉身
    【漫話西東】做人其實很簡單,人心換人心,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轉身編繪:小盧子出品:漫話西東編輯:小仙鳴謝:做人其實很簡單人心換人心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轉11前女友來簡訊我要結婚了我說過要和你一起走入婚姻的殿堂的所以你來當伴郎吧2—完—來源:漫話西東
  • 【哈爾濱革命史志】「一一·九」運動與四川保路運動之比較研究
    1928年,日本帝國主義與奉系軍閥籤訂滿蒙新鐵路協定的消息傳至哈爾濱後,哈爾濱各界萬分憤慨,先是哈爾濱各大中小學校的學生,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法政大學、醫學專門學校和東省特別區立第一中學、第二中學、第三中學、女子中學,以及吉林省立第六中學,東鐵扶輪學校等,他們不僅成立了「哈爾濱學生維特路權聯合會」以進行抗議集會,還構成了「一一·九」反修路運動的主體,據統計有超過5000餘學生參加了這次運動;還有民族資本家及愛國人士
  • 老保定方言拾趣——漫話餑餑
    老保定方言拾趣——漫話餑餑 2020-04-29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漫話:矯揉造作的弊端
    《教育漫話》,是英國哲學家、經驗主義的開創人約翰洛克的教育代表作。全書論述深入淺出主題是「紳士教育」,即論述剛奪得政權的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子弟的教育,具體包括體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 哈爾濱醫科大學(濱江醫專-哈爾濱醫專-哈爾濱開拓醫學院)歷史
    2021-01-10 04:11:57 來源: 劉義說娛樂 舉報   哈爾濱醫科大學
  • 漫話:應用程式被拖慢?罪魁禍首竟然是Log4j!
    關於作者:漫話編程,是一個通過漫畫+音頻的形式講解枯燥的編程知識的公眾號。致力於讓編程變得更有樂趣。
  • 劉大昕:哈爾濱第一中學紅色基因歷史傳承尋蹤
    近二年,對哈軍工的地理歷史變遷感興趣,在網際網路上查資料、編制美篇,內容逐漸延伸到哈爾濱的歷史地理,如馬家溝、沙曼屯、猶太社區、兆麟小學,哈三中等。本號將陸續發表。1896年張廷閣從煙臺乘海船逃荒去海參崴投親謀生,1912年,張廷閣兌出海參崴的商鋪,來到哈爾濱經商。1927年,張廷閣的企業資本銀幣182萬元,成為哈爾濱商界首富,被選為哈爾濱商會總會長。1945年9月,曾任哈爾濱市政府臨時市長。1954年2月,張廷閣病逝於哈爾濱。
  • 清代宮廷醫話:漫話美容
    新書友可點標題下方藍字快速關注作者/張文高
  • 哈爾濱祛痘,哈爾濱膚康醫院
    哈爾濱祛痘,哈爾濱膚康醫院 時間:2020-10-13 16:30 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哈爾濱祛痘,許多人的臉上都有許多的痘痘,這樣嚴峻的影響了患者的表面,給患者的心裡帶來很大的損傷,想要有用消除痘痘,就要找準原因,下面請哈爾濱專業祛痘醫院醫生給我們介紹下。
  • 哈爾濱皮膚病醫院,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哈爾濱皮膚病醫院,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時間:2020-10-08 16:31 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哈爾濱皮膚病醫院?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的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自己的健康也越來越關心,然後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患上皮膚病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所以很多的人對哈爾濱皮膚病醫院這個問題,就比較的關心。那根據這個問題,我們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專家給你詳細的介紹了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 漫話故宮 肯德基攜手六大瑞獸帶來開年美食新品
    在「故宮一角」共享肯德基新春美食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月16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陳婕)1月16日,在深圳肯德基「祥瑞兆中華」主題門店,一場主題為「漫話故宮
  • 哈爾濱治療魚鱗病的醫院,哈爾濱膚康醫院
    哈爾濱治療魚鱗病的醫院,哈爾濱膚康醫院 時間:2020-12-19 17:27 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哈爾濱皮膚科醫院排名-哈爾濱治療魚鱗病的醫院,可以到哈爾濱膚康皮膚科看看。
  • 哈爾濱皮膚病醫院哪家好,哈爾濱膚康醫院
    哈爾濱皮膚病醫院哪家好,哈爾濱膚康醫院 時間:2020-10-23 14:45 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哈爾濱皮膚病醫院哪家好?哈爾濱皮膚病醫院是我們哈爾濱地區很多的皮膚病患者都想要知道的一個問題,因為現在人患有皮膚疾病的人越來越多的,皮膚疾病會嚴重的危害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所以我們在發現自己患上皮膚疾病的話,一定要多加的注意護理儘早的進行治療,在皮膚病的治療過程中,一個好的皮膚病醫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們很多的皮膚病患者,就想找到一家合適的靠譜的皮膚病醫院。
  • 哈爾濱皮膚科醫院在哪裡,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哈爾濱皮膚科醫院在哪裡,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時間:2020-10-22 15:24 哈爾濱膚康皮膚病醫院 哈爾濱皮膚科醫院在哪裡,哈爾濱皮膚病醫院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因為現在人們患有皮膚疾病的越來越多,皮膚病會嚴重的危害患者的皮膚的健康,還有嚴重影響患者的形象
  • 12月25日哈爾濱天氣/哈爾濱天氣預報
    12月25日哈爾濱天氣:早上好,今天是12月25日,星期五,農曆冬月十一,今日聖誕節,數九為一九第5天。哈爾濱天氣:多雲,溫度 -22 ~ -14℃,西風3-4級轉西風2級,日出時間 07:14,日落時間 15:54,降雨量 0.0mm,溼度 77%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