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完回到家,只想來一個熱水澡,將一天的疲憊通通洗掉,是最愜意不過的。
但偶爾洗澡時會發現,背部有冒出來的小疙瘩、不知原由的痱子、紅腫發癢的疹子等等。除了因天熱產生的黏膩臭汗未徹底洗淨,蚊蟲叮咬攜帶的病菌、身體溼氣也是元兇之一。
在古代,我們的老祖先早就有個好習慣,那就是用艾葉入水洗澡,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葉性溫、無毒、通十二經、具理氣血、逐溼寒等功效,又被稱為『醫草』。」
乾枯後的陳艾泡水燻蒸,一來可消炎止癢,二來吸進體內的艾味,可通氣血,提升免疫力。艾草獨有的藥草香,更使得蚊蟲不敢靠近。用艾草水給孩子洗澡,還可預防溼疹。
艾草主陽,是中醫認可的祛溼良方。
洗澡時熱氣打開毛孔,艾草的藥性會滲透進去,祛除體內的寒溼之氣。幫助調理身體,感冒、病毒也就少了。
艾草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一種針灸用藥,它的藥用價值非常關鍵,其實用價值也被人們普遍適用,除了上文所說用艾草入水洗澡祛寒溼之氣,艾草還可以被製成各種健康美食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
止血及抗凝血作用;
鎮靜及抗過敏作用;
護肝利膽作用等。
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有一道藥膳叫做「艾姜煮蛋」,不僅健康養生,還能美味解饞,來源於古代名方中的艾薑湯。
其中艾葉能暖氣血而 溫經脈,專治女性氣血寒滯、腹中冷痛;乾薑能去臟腑之沉寒,最擅治下焦虛寒、胃部冷痛;而在艾薑湯中加入雞蛋和紅糖,則能補血活血、扶正祛邪,讓人盡享 「熱情」的美味。
但凡熱性、溫性的中藥乃至食物,都是清掃體內寒證的靈丹妙藥。常見的艾葉就是其中一種。
艾草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緩解效果。艾草上市的時候,可用其做艾餈點心,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藥膳。
艾餈是傳統小吃,一般在清明節食用。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這時客娘會帶著孩子們把它們採下來,回家將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裡蒸熟,這就成了非常有名的客家美食的艾餈。
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艾葉餅有美容養顏的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的理想點心,並對感冒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艾葉肉圓是一道融合了肉汁和艾香的家常菜,蒸、煎、煮皆可,會讓食慾大增。同樣的食材,艾葉餃子不僅鮮美,也能增進食慾。
將艾葉切碎,放適量麵粉,用水、鹽揉成麵團,做成大小適中的麵團,入鍋中蒸熟,便是美味的艾葉菜團了。不僅有通氣血,祛寒溼的作用,其清嫩味鮮,更是讓人開胃健脾,增進食慾。
人們常吃的艾葉青團,香艾葉煎雞蛋、艾姜煮蛋、艾梗老雞湯等等,這些菜餚不僅營養豐富,並且清香美味,大家有空的時候不妨在家中嘗試烹飪。不過艾葉雖好,也不宜吃得過多哦,以免引起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