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尺度大到嚇人就是好劇了嗎?

2020-12-22 清秋見聞

Netflix又合作拍了部臺劇。

走的還是近期臺劇多的社會、懸疑的類型劇套路。

此類型中,前有大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還有《罪夢者》、《噬罪者》。

雖然水平不一,但是臺劇對此類社會題材的熱衷倒是顯而易見,而且確實挺敢拍的,尺度挺大,不缺話題度。

今天這部是有關被害者的故事。

《誰是被害者》

製作方面,雖然寫著「Netflix原創作品」,但是和《罪夢者》不同的是,Netflix並未全程參與《誰是被害者》的製作,臺灣主創團隊能更自如的拍攝發揮。

之前的《罪夢者》曾飽受吐槽不接地氣,在《誰是被害者》裡就沒有這個問題,警員辦案的日常,記者跑新聞搶獨家、各種邊緣家庭的處境等等,場景設置都很寫實。

主演張孝全許瑋甯,還有特別出演的林心如

林心如的這個角色實在亮點,一改大眾印象,演起了有點偏執、歇斯底裡的瘋子。

但不是全程暴走,而是靠一些微表情讓觀眾心裡發毛,有木訥到憤怒、發瘋的情緒轉變,挺帶感。

《誰是被害者》圍繞一起連環命案展開,血腥畫面自然少不了,劇的開頭就很友好地打出友情提醒:建議酌情觀賞。

看到這句話,我心想本人觀影二十餘載,什麼沒見過,實在低估我了。

但是沒想到,開場就是暴擊,你們這個劇組有必要把道具做的這麼真實嗎,還直往我眼前懟......?

第一起命案是過氣女明星自殺溶屍案

怕大家被嚇到,和諧一下只露半截劇照:

死者是一名過氣女明星蘇可芸,事發前正在準備她的新專輯,卻選擇以這樣的慘狀自殺在酒店浴缸裡。

雖然過氣,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兩位主角察覺出了案件不對勁的地方。

男主方毅任,一名鑑識人員。

他在溶屍案的命案現場發現了自己失蹤女兒的痕跡,為了保護、找到女兒,他選擇隱瞞線索獨自調查。

女主徐海茵,社會線記者。

有點人脈,又八面玲瓏,用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得出了一個大膽的推理,並找到了方毅任女兒牽扯在案件裡的可能性。

兩人於是開始合作調查,分享對方的信息。

這兩個主角的性格很有意思。

方毅任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雖然業務能力強大,但是個性非常古怪,基本無法與人相處,也因此妻兒都離開了自己。

而他自己也沒什么正常感情,決絕的不去聯絡她們,認為這才是對母女好的方式。

個性怪異如此,所以劇中經常能看到他一頓砸方向盤,大哄大叫。

徐海茵則與他完全相反,身為記者,每天都要和各種人交流。她也練出了一身經驗,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招,演技相當了得。

為了套情報,接近受害者家屬之前,她駕輕熟路地滴了眼藥水,再配上一臉傷心的樣子,誰看了美女紅眼眶不放下戒備心呢:

雖然性格有碰撞,兩人合作辦案卻是智商在線。

他們通過分享,拼湊出來的案件信息是:溶屍案的死者並不是蘇可芸,而是一名男生。

通過暗中調查,他們發現這個裝成蘇可芸死去的男生其實是一名飽受歧視的跨性別患者,最後選擇了以女性的身份轟轟烈烈地死去。

蘇可芸的遺願則是自己的新專輯能夠被報導,在「假蘇可芸」死亡後,她的願望自然完成了,個人新聞成為社會話題被反覆報導。

而心願達成後,她也死了。

是以另外一個身份,選擇把自己燒死在藥廠裡,這起焚屍案自然也有牽扯出了新的遺願,新的人物。

但是這樣有預謀的、連續性的、互相完成遺願的自殺案件,顯然還是存在一個幕後的黑手將他們串聯在一起的。

確實,案件中其實存在「兇手」,兇手其實在幫助他們完成遺願然後殺了他們,從這裡不難看出,兇手或許是在自己實行自己的正義,讓這些窮途末路的邊緣人走向有意義、盛大的死亡。

至於兇手的身份就留個懸念吧。

不論是不被理解的跨性別患者、被媒體誤解的過氣女星、被大企業壓榨且拋棄的普通職員、活在陰影底下的盲人藝術家......這些命案裡的「被害者」都是來自社會的邊緣人物,而他們選擇自殺的原因也令人無比唏噓。

雖然是自殺而死,但是他們確實也是生活裡的被害者,在不被理解、不見天日與希望的絕境中走向了死亡。

他們協議好了自殺,用這樣的方式完成生命最後的一股勁反抗:成為自己,大吼出自己的聲音。

本劇的製作人說:鑑識科學有一句話是,生前沒有人在乎你是誰,當人死後,卻拼命用各種方法查出你是誰,可惜並且傷心的點在於,人已經死了。

為這些小人物發聲,即是本片的意圖所在。

回到片名的立意,到底誰是被害者?

在死亡和真正的傷害暴露在大眾的面前,其實或許很多經過我們身邊的過路人;那些不被媒體在意;被家人拋棄、傷害;被社會抹去、無視、歧視的邊緣人,已經是被害者了,只是我們不曾在意過。

隨著劇情深入,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部以社會底層為基底、針砭社會的類型片。

案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展現了各種社會人的群像,引起大家對他們的關注、思考。

當然,這種走向也與很多人初看這劇的預想不同,評分高開低走也很能理解。

劇集的社會性和教育意義有了,但是懸疑不足,推理本身也沒什麼令人驚喜的地方。

連環自殺的謎題在開始就被解了出來,後面就是順應應有的套路發展,很明顯的在開始就告訴你,我們在為邊緣人發聲。

所以,除了做的逼真到噁心的道具,劇集的其它內容就調動不起更大的刺激性(是刺激不是感動),包括最終boss的出場也沒有讓人感到應有的牌面。

本來,我開頭看到溶屍案這樣的刺激場面覺得會來點硬核的大動作,但本質還是回到了「社會問題」人文片。

不是說不好,而是因為最近這類型的臺劇很多,展現群像多,涉及的問題多,但深度其實並不足,沒有更多新的觀點,也是本劇後期被不少觀眾詬病的一點。

所以,社會話題不是萬能藥

並不是貼上了這個tag就能以輕鬆以深度、人性之類的詞彙取勝了。

畢竟這些其實是大眾經常討論的問題,社會版頭條下面的新聞評論到處都是這些討論,就看你敢不敢拍了。

比如之前說過的《噬罪者》一劇,以殺人犯出獄之後為故事主線,討論了犯罪者在出獄之後面臨的各種難題,劇的主旨是痛恨罪惡,給重新做人的罪犯——即「更生人」一次機會。

但是男主其實是為了幫弟弟頂罪才背上了殺人犯的罪名,因為他本身不是殺人犯。本身這個話題就很禁忌,加上對這個話題的切入度不夠,更無法讓人產生更多、更深的同理心。

而做的好的比如有《想見你》,通過劇情層層鋪開,純愛、校園、懸疑又穿越,要素過多。

到了最後,我們拆開那個小小的禮物盒,才發現這是一個擁抱青少年,鼓勵他們接受自己的故事,等到我們拆開這份「心靈雞湯」的時候,早已經陷入了這個故事當中,因此對主角們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看一部劇,最後還是得看劇情。

如果《誰是被害者》能在懸疑劇情和立意這兩方面平衡的更好,會更值得推薦,對於之後的類型臺劇也同樣如此。

相關焦點

  • 《誰是被害者》:除了「尺度」,這才是它成功的核心秘密
    過去的一周,臺劇《誰是被害者》的推薦文肆虐著我的朋友圈,標題很誇張。《誰是被害者》:全程無碼、開年華語最大尺度,非它莫屬!無碼的大尺度,這新出的華語劇可真敢拍啊!來了,臺劇尺度這是要破天《誰是被害者》:上線48小時空降口碑第一,臺劇又出大尺度!這是林心如?嚇死我了!《誰是被害者》一口氣刷全集,網飛又出爆款華語劇!
  • 《誰是被害者》在豆瓣獲得8.5的高分,憑的是什麼?
    《誰是被害者》是Netflix出品華語劇集,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林心如特別出演。這部劇吸引人的不是所謂的劇情,而是所謂劇中的「大尺度」。故事開篇沒多久你就會看到被溶解的屍體,還有在一棟大廈發現的焚燒屍體,而這些在劇中出現的屍體沒有被打上馬賽克,而是真實的出現在鏡頭裡,出現在觀眾的眼前,確實很嚇人,也真的是大尺度。估計劇集過審花了不少功夫,能夠過審也是刪減多次。
  • 「誰是被害者」林心如眼珠演技大爆發短短幾分鐘令觀眾墜入深淵
    《誰是被害者》在Netflix上映超過兩星期,一直以來好評不斷,在Netflix即日華語片排行榜更連續多日登頂,在內地豆瓣網也有8.1分的高分數,到了現在依然人氣高企,可見《誰是被害者》的確是一部好劇一部好劇,除了劇本好
  • 聊臺劇《誰是被害者》
    從《誰是被害者》整體效果來看,Netflix能夠成為流媒體大佬,的確在選題和製作上有兩把刷子。《誰是被害者》圍繞一系列命案展開,男主角方毅任是一位鑑識專家,也就是類似《CSI》中的犯罪現場調查員。方毅任畢業後在警局一直從事犯罪現場鑑識工作,工作態度認真、業務水平高超,是警局裡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
  • 《誰是被害者》:Netflix的這部臺劇,口碑還不錯
    去年砸重資製作、卡司陣容華麗的《罪夢者》,口碑兩極分化,之後的《極道千金》《彼岸之嫁》就是眾口一詞的差評,口碑大撲街,豆瓣評分均不及格。Netflix參與了這三部臺劇內容的具體製作,深刻暴露出文化差異造成的水土不服,外國流媒體高層並不太了解中國觀眾的喜好,播下龍種、收穫跳蚤。
  • 因為尺度大被封禁11年的好劇,王勁松處女作,主角配角都是大腕
    文:因為尺度大被封禁11年的好劇,王勁松處女作,主角配角都是大腕黃蓓佳的小說《新亂世佳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恰逢亂世,江南水鄉人生活的人們多舛的命運,是一首針對女性的不屈輓歌,很有幸,這一部小說被改編成為了電視劇,用更為生動的音像方式記錄下了感人的時代泣歌。
  • 邏輯推理題之殺人事件:兇犯、被害者究竟是誰?你能推理出來嗎
    說到邏輯推理,可能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案件推理,例如,大名鼎鼎的偵探福爾摩斯,還有名偵探柯南等等。他們幾乎就是推理高手的代名詞。其實,所謂的推理就是利用一個或者幾個已知的前提條件,再通過正確的分析、比較等得出一個未知結論的思維過程,實質上,推理就是研究人類思維形式和規律的一種科學。
  • 《誰是被害者》全集上映,林心如壓軸心狠手辣大魔王,純素顏出境
    華語獨家影集《誰是被害者》在4月最後一天下午千呼萬喚始出來,全劇共8集,紫薇姐姐林心如壓軸登場,主要出現在第6-8集,本次出演的是醫院護工李雅均。不同的是,可愛嫵媚的林心如,竟然在《誰是被害者》中飾演一位大魔王,這很難與曾經的角色「紫薇」和「竇漪房」聯繫起來。
  • 這是一部尺度非常大的Netflix華語劇
    該劇尺度頗大,話題涉及:連環殺人、社會倫理、邊緣人群、生與死的意義。開播48小時,即登上google熱搜,問鼎中國臺灣地區網飛收視榜冠軍。 大尺度 我是在一個明朗的中午,按下了《誰是被害者》的播放鍵。不料,午飯直接報廢了,因為,這劇尺度實在太太太大了。前方高能!
  • 整集《誰是被害者》公映!而林心如以無情大魔王告終
    獨家華語專輯《誰是被害者》在4月的最後一個一天下午發行。全劇共8集,紫薇姐姐林心如在臺上首播,主要在第6-8集。這一次,是醫院支持李雅的平均值。不同的是,可愛中迷人的林心如實際上在《誰是被害者》中扮演一個大魔王,這很難與曾經角色「紫薇」和「武媚娘」聯繫起來。
  • 《被害者》怪物新人李沐想哭!張孝全雙料入圍視帝超威
    記者林奕如/臺北報導 Netflix《誰是被害者》在戲劇節目入圍8項,成為入圍大贏家。而張孝全在該劇擔任男主角,入圍戲劇節目男主角,也以《罪夢者》入圍迷你劇集男主角,雙料入圍超肯定,他也對劇組表達感謝:「謝謝評審!謝謝所有一起合作的演員與劇組工作人員,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非常感謝!!」
  • 當《誰是被害者》張孝全崩潰時,恐怖場景栩栩如生
    近年來,Netflix一直致力於開發亞洲市場,在《罪夢者》之後,張孝全主演了犯罪懸疑劇《誰是被害者》,這一次,有許瑋寧、王識賢、鄭仁、林心如和演員等演員,此外,還有溶解屍體、燒焦屍體等恐怖陰謀尚未正式上架,引起粉絲熱議,發布了一份新的通知。
  • 《誰是被害者》結局解析:被害者為何選擇死亡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誰是被害者》結局,在第七集末已醞釀全劇的高潮,父女的情感戲,還有連環自殺案的最後結果。第八集完結篇的劇情,一開始是周洋(尹昭德飾演)與李雅均(林心如飾演)在安光護理之家相遇的故事,這一段情節著墨李雅均是印尼移工,嫁到臺灣,被前夫家暴的背景,她是底層的弱勢,在周洋的鼓勵下,自我意識愈來愈強烈,認為貫徹周洋的理念,讓死有價值。之後劇情也開始解答,她如何洗腦曉孟,計劃這連環的自殺命案。方毅任與曉孟的父女情,劇情安排給了挽回的機會。
  • Netflix《誰是被害者》:臺媒眼中的神作,臺劇的救命稻草
    由張孝全、許瑋甯、林心如等人主演的臺灣電視劇《誰是被害者》自在Netflix上架以來,迅速成為島內最熱門的劇集,臺媒和當地網友甚至稱之為神劇,為臺灣低迷的影視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許有人會問:《誰是被害者》真的有這麼好看嗎?
  • 《誰是被害者》:把劇情推到高峰,為無聲的社會底層殺人
    《誰是被害者》從劇本、演員、藝術、攝影、剪輯等角度,將戲劇推向另一個高峰,是一部值得反覆咀嚼的好作品。這部戲劇《誰是被害者》聚焦於張孝全扮演毅患有斯伯格疾病的法醫的角色。因為發現一起連環殺人案與失散多年的女兒有關,於是鋌而走險,私自調查,並在中間抽出另外兩條主線,許瑋甯作為嗜血記者徐海尹和火爆作為刑警趙承寬。
  • 《誰是被害者》:這部挑戰禁忌話題的臺劇,好看又有深度!
    《誰是被害者》海報《誰是被害者》是Netflix出品華語劇集,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林心如特別出演。劇情開始沒多久你就會看到被溶解的屍體,還有在一棟大廈發現的焚燒屍體,而這些屍體沒有像以往那樣被打上馬賽克,是真切的出現在鏡頭裡,出現在你的眼前,很嚇人,真的是大尺度。你可以認為這是製作方故意如此,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收視率,是投機取巧?不得不承認,確實如此。
  • Netflix高分臺劇《誰是被害者》確認開拍第二季
    《誰是被害者》上線後獲劇迷一致好評,日前更一舉入圍第55屆金鐘獎8項大獎,包括最佳戲劇節目獎、男主角獎、最具潛力新人獎等重要獎項。 早前《誰是被害者》已宣布會開拍電影版,並將於2021年下旬上映。 今天Netflix更宣布正式確認開拍《誰是被害者》第二季,與瀚草影視原班人馬再度聯手合作。
  • 《誰是被害者》誰才是真正幕後兇手?
    《誰是被害者》這是一部非常重口的劇,這是打開這部劇幾分鐘後最直觀的感受,它可能是我自《法醫秦明》外覺得最重口的一部劇,在《法醫秦明》中有些畫面還會打碼,這部劇全程無碼,當看到第一個案件溶屍現場時,如果第一眼你是覺得是恐怖的話,等後續在驗屍臺上法醫將屍塊拿在手中那些局部正往下滴東西時你或許就會覺得噁心了
  • 《誰是被害者》:誰能夠找到我 誰想要找到我
    影視串流平臺Netflix去年起搶攻華語市場,初試水溫,儘管前作《罪夢者》、《彼岸之嫁》、《極道千金》三部曲反響平平,今年未半,終以臺灣製作的刑偵片《誰是被害者》敲開觀眾心門,引發輿論熱議。《誰是被害者》與去年熱播、授權與HBO Asia美國上映的臺灣公視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在題材上一脈相承,聚焦富有人文關懷的小眾議題。
  • 高分懸疑劇《誰是被害者》:屍體是下一個被害者?死才能實現願望
    屍體是下一個被害者?似乎有悖常理,其實這是懸疑劇《誰是被害者》中「連環殺人案」的犯罪手法。刑警隊長趙承寬接到一件自殺案,一位叫做蘇可芸的過氣女星在浴缸中自殺。可經過法醫對屍體的解剖和比對發現,這具屍體並非是蘇可芸,而且警方從監控錄像中看到,蘇可芸並沒有死,而是去往了譽品尚未開售的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