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期分享一個好去處,本期分享的是一塊大石頭。也許有人要說石頭有什麼好看的,到處可見,但今天小編要說的石頭與眾不同,因為它非常大,大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個景點,你要是繞著它走上一圈估計都得花個一個鐘頭,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它是一塊單體石頭,不是幾塊組成的,而且神奇的是這塊石頭會變色。
這塊石頭名叫「艾爾斯巖」,在澳大利亞中部的油魯魯-卡塔朱塔國家公園內。艾爾斯巖周圍全是平坦的地面,只有它一枝獨秀地矗立著,活像一個大狗熊蜷臥在地面上。它高348米,周長9.4公裡,佔地面積幾百萬平方米,簡直就像一座小山一般,可是如此巨大的艾爾斯巖竟然只是一塊完整的巨石!
每年來這參觀「艾爾斯巖」的遊客絡繹不絕,然而這些都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吸引人們來參觀的主要原因是它竟然會變顏色。動物界有變色龍,能夠隨著環境的顏色而改變自身的顏色;植物界有嘉藍,花朵不同部位會變化不同顏色,但要說石頭會變色還真沒聽說過!因此,這成了最吸引人的奇觀。
據考察,艾爾斯巖不但會隨著不同的季度、不同的天氣改變顏色,它還會在一天裡隨著太陽在天空的位置不同而變顏色: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艾爾斯巖以它棕色的面貌迎接太陽;中午的時候,太陽高照,艾爾斯巖則會變得相對暗淡,呈淡棕色,有時是灰色;到了傍晚,就是它展示自己色彩的最佳時刻了,這時的艾爾斯巖是非常鮮豔的亮紅色。當地土著人也形成了一種習慣:通過它們的顏色來判斷一天中的時辰。
艾爾斯巖石氣勢雄峻,奇蹟般地凸起在那荒涼無垠的平坦荒漠之中,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我們在地面上能夠看到的還只是它冰山一角,它更大的一部分隱藏在地表之下,大概有6公裡深,最重要的是,這塊紅色巨石已經在紅土中心的沙漠地帶屹立了上億年,歷經了無數風雨的洗禮。
科學家認為,數億年前,離地球運行軌道較近的一顆小行星因偏離了自己的軌道,墜入大氣層而隕落到此,巖石的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露出地面。後來又經過抬升、風化等地質運動形成了今天的艾爾斯巖石。長期的風化侵蝕,巨石頂部變得非常圓滑光亮,並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寬窄不一的溝槽和淺坑。
艾爾斯巖石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南部內陸的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內,距離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阿德萊德(Adelaide)約1600公裡車程。根據澳大利亞政府決定,2019年10月25日日落後,永久禁止攀登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
【特別說明,本文圖片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