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健身6天,不是每天都練相同的肌肉部位是對的,但每天只練一個部位也沒必要!
確實,力量健身訓練後,肌肉是需要有休息間隔的,這樣也是增肌的需要,較小的肌肉群在抗阻負重力量刺激後,一般要經過2天的肌體組織修復,才能恢復補償到位;大肌肉群則要3天左右的恢復調整才能繼續該部位的訓練刺激。
假如前天已練了腹肌;昨天練了肱二頭肌;今天是練的肱三頭肌;明天又準備練胸大肌;到了後天計劃練背闊肌;又準備在大後天再練到腿部股四頭肌,這樣下來要到下周才能重複這周肌肉部位的訓練,各肌肉部位的續練間隔太長,也不利於力量的積聚和肌肉記憶。
根據健身的超量補償原則,力量訓練只能適度的保持肌肉休息間隔,而必須及時持續不斷投入新的力量抗阻訓練,才能讓力量和肌肉獲得不斷增長。休息間隔過短則肌肉容易損傷;休息過長則肌肉又容易消退。
所以,每天只練一個部位是錯的,訓練不能極端化,建議每天可以用相關聯的幾個動作組合練,練2到3個用力性質一致的肌肉部位,既強化了肌肉力量,也能節省訓練循環周期的天數,提高效率。如:
伏地挺身、雙槓臂屈伸和槓鈴臥推是用力性質一致的動作,能練到肱三頭肌、三角肌和胸大肌三個部位,這幾個動作內容就可以放在一天練;
同樣,單槓引體向上、啞鈴或槓鈴彎舉、啞鈴或槓鈴俯身「划船」也是用力性質一類的動作,能練到肱二頭肌、前臂肌肉和背闊肌,這幾個動作就很適宜放在同一個訓練日練。
這樣兩天的動作不重複,就能練到主要6個部位的肌肉,其它部位的肌肉訓練也是類同,依此安排訓練周計劃就能更有效率地實施力量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