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乾隆的后妃,就不得不提到孝賢純皇后,因為他是乾隆的結髮妻子,對其一生影響深遠。就是從孝賢皇后去世那一刻起,乾隆徹底轉變了脾性,開始變得暴躁易怒。因為從那一刻起,他失去了心中的「白月光」。
而說起孝賢皇后,就令人感到十分惋惜,她雖然母儀天下,也深受乾隆寵愛,可是她的一生,卻能用「不幸」來形容。原本帝後情深,兩人的嫡子也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選,可惜孝賢皇后所生的兩子兩女,最終卻只有一個活到成年。
孝賢皇后富察氏,是雍正親自挑選的兒媳婦,於雍正五年正式嫁給還是皇子的弘曆為嫡福晉。第二年,富察氏就為弘曆生下長女,但很快就夭折了。雍正八年,富察氏為弘曆生下嫡子永璉。弘曆一即位,就將這個兒子秘密立為皇太子,然而永璉9歲也夭折了。後來孝賢皇后還在乾隆十一年,生下嫡次子永琮,誰知永琮又因天花夭折。
孝賢皇后一共就生過四個孩子,就這樣先後失去三個,可想而知作為母親的心情。如此一來,就只剩下一個孩子,就是固倫和敬公主。這位公主出生於雍正九年,是乾隆第三女。由於是孝賢皇后唯一活到成年的孩子,所以她一直被父親乾隆捧在手心。
其實乾隆寵愛這個女兒道理很簡單,就像康熙寵愛胤礽一樣。孝誠仁皇后生下胤礽就去世了,康熙皇帝萬分悲痛,便將所有希望放在胤礽身上,不僅一早冊立他為太子,還費盡心血培養他。
乾隆也是如此,因為這個女兒,是他和孝賢皇后唯一活下來的孩子,所以他倍加珍惜。只可惜和敬公主不是皇子,不然乾隆必定會立為儲君。那麼乾隆有多寵愛這個女兒呢?
首先,按照清朝的慣例,公主一般都要下嫁蒙古王公,藉此維護滿蒙之間的關係。而公主下嫁之後,就要搬離京城。但由於乾隆不舍女兒遠離自己,於是不僅沒有讓她遠嫁蒙古,還破例準許她留駐京城。
乾隆為女兒選的丈夫,是色布騰巴勒珠爾,清朝將領。色布騰巴勒珠爾從小就在宮中長大,陪伴著皇子們一起讀書、習武,乾隆一直將其視為半個兒子看待。乾隆八年,色布騰巴勒珠爾被封為輔國公,同時也是清朝最年輕的輔國公。固倫和敬公主下嫁色布騰巴勒珠爾後,夫妻倆就一直住在京城,他們的兒子也就留在京城任職、成家,這都是乾隆的恩寵。
其次,在待遇方面,和敬公主是孝賢皇后所生的嫡公主,陪嫁自然按照「固倫公主」待遇來辦。但是和敬公主出嫁時,除了固倫公主應有的陪嫁外,乾隆還額外增加了不少。至於婚禮的隆重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成親之後,乾隆專門賜了固倫公主府給女兒,就在當時的親王、貝勒府旁邊,這是清朝唯一的固倫等級公主府。除此之外,乾隆還賞賜了圓明園花園,給和敬公主居住。
在俸銀方面,按照清朝規矩,外嫁蒙古的公主可以領1000俸銀,留京的只有400俸銀。可是和敬公主不但可以留京,還享有1000俸銀。公主每年生活奢侈,即使俸銀多也遠遠不夠用,為此乾隆每年都要多賞賜女兒幾萬兩,以保證滿足公主府的奢華開銷。
再者,公主24歲那年,乾隆看見自己的女兒,容貌和氣質越來越像孝賢皇后,心裡便對她倍感疼惜。於是又專門賜了女兒寶莊一座,賜字號「六和敬」,同時賞賜附身符5240件,就是希望能夠保佑女兒平安長壽。
最後,乾隆也做到了愛屋及烏,有一次額駙色布騰巴爾珠爾犯了軍法,按律當斬。不過來保卻提醒乾隆,讓他想想孝賢皇后,想想和敬公主。乾隆不忍讓女兒守寡,想起髮妻更是傷心動容,便免了色布騰巴爾珠爾的死罪。對於和敬公主的兒女,乾隆也是倍加恩寵。
固倫和敬公主,可以說是非常幸福的,雖然她在乾隆五十七年去世,還是沒能熬過父親乾隆。但也正因如此,她才能一輩子被老父親捧在手心裡寵著。況且她去世時61歲,也算是高壽了,比起母親和夭折的兄弟姐妹們,不知多幸運了。
大家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還沒有,因為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公主去世後,此地還因她命名,並且沿用至今。和敬公主去世後,乾隆親自為其寫了碑文,公主埋葬的地方也得名「公主陵」。
一直以來,只有皇帝的墓才能稱之為「陵」,但和敬公主與額駙的合葬墓也能稱為「陵」,足見其生前地位。不過後來因為認為「陵」字不詳,所以就改成了「嶺」。也有說法是,因為這裡處於松花江和遼河流域的分水嶺,故將「陵」改為「嶺」。但不管怎麼說,「公主嶺」這一地名,就這樣保留了下來,直到今天。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嘯亭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