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
年少時候,我們缺乏閱歷,不懂社會和人心,因此很難讀懂魯迅先生的作品。但是當我們在社會上已經摸爬滾打多年後,見多了經歷多了,再去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時,感觸頗生。真是「年少不懂魯迅,讀懂時已不是少年」,我們越去品讀魯迅作品,越能領悟人生。
魯迅先生經常是一句話一針見血,點破了人性,讓人醍醐灌頂、讓人不寒而慄。比如說,魯迅先生對於人性的這2句名言,我們讀懂了,也就成熟了。要想讀懂人性,記住魯迅的這兩句話,就可以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魯迅《而已集·小雜感》中寫道:「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人性是亙古不變的,以前是那樣,現在也是那樣,它不會因為社會的好與壞而變化。所以,魯迅先生所處年代的人性和我們現在社會的人性是一樣的。
魯迅先生為大家描述了一副「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的畫面:都是住在一棟樓中,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快要病死而無人問,有的人聽著音樂、過著幸福快樂的小日子,有的人在開心大笑,有的人在打牌娛樂,還有的人在悲傷的哭泣逝去的親人。
人性就是如此,世界上並沒有感同身受,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除非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他們是不會真正觸動的。人雖然不是冷血動物,但有時候比冷血動物還冷笑;人雖然不是禽獸,但是有時候表現出來的自私自利行為比禽獸還禽獸。
所以說,我們要把最好的愛和溫暖給至親家人,但是對外人保留幾絲冷眼和冷心。因此在社會上,除了你的家人,沒人真正關心你過得好不好,也很少有人真正願意你過得好。當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後,心智也會更加成熟,對於人性的把握也更加準確。
2、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
魯迅《無聲的中國》中寫道:「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易經》裡面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面,我們最好是能夠達到陰陽平衡,這才是大家都願意接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