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的本土困局

2021-01-12 金融界

來源:北京商報

日本食品安全「淪陷」,便利店也沒能倖免。3月20日,一則央視的財經報導引起廣泛關注,日本多家餐飲連鎖店被曝廚房亂象,就連連鎖便利店老大7-11也在其中。不久前,人手短缺帶來的成本壓力已經讓7-11率先考慮不再「守夜」,藏在日本便利店亮麗業績背後的本土困局也已發出預警,誰能想到,便利店在自己的出生地會遭遇一場「中年危機」。

醜聞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食品安全有點不太平。報導稱,近日日媒接連曝光了數起食品衛生醜聞,包括餐飲連鎖店「大戶屋」以及迴轉壽司連鎖店「庫拉壽司」均被曝出食品安全亂象,日本著名大型連鎖便利店7-11也被曝「員工舔商品」、「拿食物擦地又重新炸給顧客吃」。

上個月,一段7-11店員關東煮「吃了吐」的視頻更是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當時7-11及時滅火,表示對造成顧客不快及不安致歉,並已經將兩名員工開除,事後的清洗及食物處理也已經完備。

這場風波仿佛是陷入水逆的7-11的一個縮影。就在醜聞爆發的幾天前,《朝日新聞》還報導稱,被稱為便利店之王的7-11正在考慮是否需要修改24小時營業的原則,過去44年晝夜不眠的7-11不願再「守夜」了,而其背後也直指一個問題——成本壓力。

夜間銷售額普降,員工時薪卻是白天的125%,買賣本就不划算,又碰上了日本勞動力嚴重短缺的現實,7-11不得不為自己考慮出路。外國勞工可能是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去年日本加盟連鎖店協會提議將政府「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的對象擴展到便利店,「羅森店鋪100」的發展計劃也已向外國人開放,外籍勞動者甚至能夠撐起日本便利店的半壁江山。

反差

日本困住了便利店的步伐,但放眼世界,便利店依舊勢不可擋。此前的一份數據顯示,在2018上半年,排名第一的7-11集團因為美國市場業務發展迅速,營業收入達到了3.3435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1.9%,營業利潤為1996億日元,同比增長2.6%,均創下了歷史新高。排名第二的全家集團也保持了穩定的盈利。

「日本便利店」是永不倒的行業,漂亮的業績讓人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但隱藏在亮麗業績的背後,卻是日本便利店在本土遭遇的「中年危機」,三甲無一倖免。2018上半年,7-11日本營業利潤同比減少2.5%,全家日本店鋪銷售額減少0.4%,排在第三的羅森,其店鋪銷售額及營業利潤甚至雙雙下降。

日本便利店的疲態早有顯現。據了解,日本便利店高度集中在「三大」手中,7-11、羅森及全家三家便利店幾乎佔據80%的市場份額。而去年2月的數據顯示,日本七大連鎖便利店進店人數同比下降1.4%,成為自2016年3月起連續24個月同比下降。其中7-11和羅森連續8個月客流量同比下降,全家則持續下降了11個月。

而在2017年末,全家更是宣布計劃在四個月內關閉664家旗下的Circle K Sunkus便利店,後者正是日本的第四大便利店,這一數字已經比原計劃多出了295家。值得注意的是,與這條消息一同宣布的就是全家在中國的便利店數量已經超過300家,大有一種另謀出路的感覺。

出路

日本便利店進店人數下降早已不是新聞,一直以來,靈活的開店原則就是便利店企業的一大法寶,開店「三分靠天意,七分靠選址」的戰略讓便利店每年都會清理一批營業不佳的門店,轉而在新興商圈和地段布局新店,因此門店的總量一直在增加,分流了單店進店人數。

但問題隨之而來,例如十幾年前就有所顯現的「便利店飽和論」。在日本,便利店已經超過超市成為日常用品銷售比例最大的零售模式,兩者佔比約為54%:46%。隨處可見的便利店,一應俱全的貨物,從電影票到代繳水電費的全面服務,讓便利店發展成了日本的一大特色。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2月底,日本便利店店鋪數達到55395家,同比增加1.5%,且仍在持續增加。

飽和已經讓日本便利店苦不堪言,發展迅猛的電子商務、逐步增加生鮮食品和24小時營業等特色的藥妝店無一不在衝擊著日本的便利店,數據顯示,日本便利店的銷售額甚至在2017年出現了罕見的下滑。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目前日本的便利店也在尋求新的模式,例如推出外形與自動販賣機類似的「迷你便利店」及無人便利店,這些可能都是其未來發展的模式。

去年,全家便利店與堂吉訶德還共同推進了實驗店鋪,將後者的商品種類和其慣用的壓縮陳列法運用到全家,也因此使全家銷售額達到了以往店鋪的1.5倍。7-11也開始踏上了自己首次改變店鋪布局的道路,例如收銀臺被移至最裡面,為了能夠提供豐富的副食類別,將其貨架長度延長了30%,而其改變的目的就是獲取女性顧客的來店頻率。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日本便利店的發展主要以加盟為主,同時將加盟和連鎖進行了統一,能夠發揮中小業主的積極性。但如今日本便利店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了,把變現的效率發揮到了極限,且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便利店規模及國內消費增長均出現了瓶頸,運營中如何降低成本的確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相關焦點

  • 7-11本土市場份額佔37% 日本便利店經營之道有何啟示
    如今,便利店越來越成為城市社區消費的新趨勢。今年初,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野村綜研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便利店銷售規模實現了17%的增長,遠遠高出百貨、大賣場等大型業態的增速,單店毛利率為26.2%。但是,中國便利店單店表現遜於日本和美國。日本便利店單店平均面積僅比中國多出38%,但是單店日銷售額卻是中國的7倍多。
  • 日本便利店有哪些品牌 全球前三名的便利店品牌都是
    對於擁有全球排名前三名的便利店品牌來說,日本應該是便利店大國了。    而近日,據日媒報導,日本連鎖便利店正在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目前日本三大連鎖品牌已在中國開店約5500家。截至今年4月底,日本全家便利連鎖店在華開店約2300家;截至3月底,日本7-11便利店在華開店約1640家;日本羅森在華開店約1600家。
  • 本土便利店覺醒變臉求生存欲滿滿
    繼7-ELEVEn在福州落子之後,全球三大便利店品牌之一的羅森,近日也傳出要來福州的確切消息!目前,福州全市累計發展便利店門店2000多家,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已位居全國第6位,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為此,本土便利店也是如臨大敵,六意、萬嘉等紛紛變身,零售市場格局或將生變。
  • 賣家具的宜家,開起了「便利店」!
    宜家首開便利店,這也是日本宜家選址向市中心進軍的重要一站。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繼「宜家餐廳」、「宜家咖啡館」、「宜家烘焙工坊」後,宜家在日本開起了便利店,這也是宜家「小店」模式首次在該國的落地。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便利店大國搖搖欲墜
    一方面,一二線城市已然開始面臨類似日本的飽和問題,增長空間有限。  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9年我國便利店行業市場滲透率達到10407人/店,而日本為2208人/店。相比之下,前者的滲透率幾乎只有後者的五分之一,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 全球第一家「宜家便利店」來了!
    告訴大家一個消息,宜家開便利店了!  主打「城市生活需求」的門店IKEA Harajuku,這也是宜家「小店」模式首次在日本的落地。  便利店引流:一樓設置便利店區域,是一大創舉。與日本發達的便利店文化相呼應,可作為流量入口,有利於儘可能更多的籠絡消費者,為其主體家居業態導流。
  • 日本這家知名便利店被收購
    日本全家便利店日前被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收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此舉又會對全家帶來什麼影響?  日本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以每股2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價格對全家便利店的股份進行公開收購,收購過程預計將持續到8月24日。
  • 宜家首開便利店,要和Nitori宣戰?
    然而這一次,宜家在日本的死對頭Nitori再次「捷足先登」。引進便利店,能幫助宜家打一場「翻身仗」嗎?01 TOD商業體+便利店,引流就要「兩手抓」宜家東京原宿店面積2500平,分為上下兩層。整個建築外立面是透明玻璃落地窗,清新怡人。這家店最大的亮點是,在一樓鑲嵌了一家宜家「便利店」。
  • 日本百貨銷售大跌,化妝品帶動便利店逆勢增長
    導讀:受疫情影響,日本的百貨和便利店面臨著「冰火兩重天」的境遇。截至4月13日,日本累計確診達7744例,死亡146例。疫情之下當地各業零售受損,而原本不景氣的日本便利店卻在此期間出現轉機。據日本百貨店協會統計的數據,2月日本百貨店銷售額同比大跌12.2%至366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0.6億元),已連續5個月下滑,門店顧客總數量同比減少約10%。疫情期間,日本本土消費者減少出門令消費需求低迷。
  • 日本全家便利店可能易主,估價近400億元
    昨天,有媒體報出消息,日本全家便利店(FamilyMart)可能會被收購,收購方為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下稱伊藤忠商事)。今天,有更多渠道證實這一消息,並有更多細節被披露。對於這一消息,全家便利店大陸授權運營方頂新集團方面尚未做出官方回應。中國全家便利店官方統一對媒體回覆:此事與中國全家無關。
  • 存活在日本便利店裡的A級美食
    每次說到日本我都會配上這個BGM老規矩手動點開再閱讀😆做為便利店死忠粉的沙哥評判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的標準那一定是坐落在這座城市的那些便利店了🏪讀大學的時候就很喜歡逛Lawson到了日本就更是不能錯過每一間住所附近的便利店了!
  • 本土便利店是要崛起的節奏!
    ,一種是7-ELEVEN便利店,另一種是其他便利店。1000天,他在濟南CBD連開30家便利店!標準型便利店單店日均銷售高出本土便利店4700元的平均水平。複合型便利店400平米單店日銷三萬!他說,真正對手是日本7-ELEVEN,勵志成為中國的7-ELEVEN!他為何如此自信呢?一起來看看吧~宜快宜慢:快節奏、慢生活,現在都市上班族的腳步匆匆,每天節奏都很快,我們既要滿足他們的工作急需,又要為他們構建一個慢節奏的休閒空間,正所謂 「一快一慢兩相宜」。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疫情對日本便利店的衝擊有多大?
    全家是日本三大便利店之一,店面遍布全國各地,平均單店日銷售額能達到53萬日元!但近年來,日本零售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又遇到用工緊張、成本增加等問題,還有電商、配送物流等行業崛起,大大壓縮了便利店的生存空間。而今年因為疫情,日本的經濟受重創,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都受到巨大影響,依靠人流量的便利店生意也不好做。
  • 日本便利店怎麼樣
    說起便利店,我們都會想到小區門口的那些小店,一般都賣一些生活用品。此外,大多數人不會在沒有特殊需求的便利店購買東西,因此中國的大多數人喜歡訪問超市,尤其是國家連鎖店超市,有許多東西可以購買,即使我們不買他,我們也可以享受他,但是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便利店卻不像我們。
  • 應對疫情,日本便利店是怎麼做的?
    聯商專欄:日本便利店是1974年起步,在1983年是6308家店,進入2010財年開始加速開店,2013年突破了5萬個店,2019年3月底為58340個店,到2020年2月底,為55460個店,其主要便利店企業店鋪數量見附圖。其中,三大便利店在日本消費者心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 日本的便利店究竟有多便利?
    在日本,便利店數量之多,令人咋舌。截至2019年底,全日本共有55620家便利店,數量是郵局網點的兩倍以上;尤其是便利店「三巨頭」,已實現了日本全境覆蓋。還好「天無絕人之路」,怎麼會有便利店這麼可愛的存在!(便利店,車站,酒店,住戶……好像也就只有這些地方有垃圾桶了)敲黑板:準備來日本旅遊的小夥伴請記住便利店是你的「救星」!
  • 日本便利店功能指南
    但在日本,不誇張地講,便利店能給你整個世界。那麼便利店到底能幹什麼呢?1、買食物這是最基本的功能了。這裡說的食物包括吃的、喝的、熱的、冷的、生的、熟的、正餐,零食等等等等。2、買日用品洗護化妝品、燈泡電池、餐具雨傘、耳機充電器,不管你缺什麼,都能找到替代品,雖然可挑選的種類不多,但滿足當下需求不是問題。
  • 看便利店如何邁過鮮食這道「坎」 本土化是第一要義
    對於當下的便利店行業而言,其最大的特色已經轉化為各種鮮食商品和自由品牌商品,這兩者也成為便利店之間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企業利潤增長點的重要來源。在日前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便利店大會上,中日便利店企業代表分享了開發鮮食的經歷與經驗,從中不難看出,因地制宜開發鮮食、不斷創新提升商品品質與體驗已成為行業發展大勢。
  • 日本便利店也退稅啦
    原標題:日本便利店也退稅啦   原標題:日本便利店也退稅啦  再過兩天就是春節,期間赴日旅遊的國人肯定少不了。  富裕的國人到日本,不僅領略了異域的風土人情,更是一擲千金,大包小包往回帶,更有甚者連馬桶蓋、衛生巾也不放過。
  • 上海全家便利店被立案調查,約談相關負責人
    同質化競爭、流量枯竭下的便利店困局以前,提起7-Eleven、羅森、全家全球三大便利店巨頭,品牌即流量。隨著中國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崛起,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搶「流量」已經成為本土便利和外資便利在競爭中的外在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