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詢 (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
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
美國衛生部長阿扎(Alex Azar)率團到臺灣訪問,8月12日下午結束行程返美。美、臺當局雖都宣稱「阿扎此行是1979年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官員」,並以高規格來臺,但阿扎的臺北4日遊,不但未承諾提供臺灣最急需的疫苗;同一時間,美國媒體也傳出美方貿易代表不支持與臺籤訂FTA;而且下周就將登場的環太平洋軍演,美方雖表態可邀請臺灣參加,臺防務部門卻遲遲未獲邀請。
12日是阿扎在臺灣最後一天,上午先去李登輝靈堂弔唁,隨後趕到新北市參觀口罩工廠,中午搭乘專機離臺。但稍早,川普在美國接受廣播訪問時,被問到是否會像阿扎一樣來臺灣「歷史性」訪問?川普表明他不會訪問臺灣,並把阿扎的訪臺行程單純界定為「就是為了疫情」。
熟悉兩岸的人士嘲諷說:「美國疫情這麼糟糕,完全無法控制,若要來臺借鑑防疫經驗,早就該來,現在來臺灣能學到什麼?」其實,阿扎來臺看似「臺美關係」升溫,但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川普為了11月總統大選選情,故意拿臺灣當成馬前卒,做給大陸看,看看能否激怒大陸,讓川普落後的民調加分。
這位人士也說,川普政府上任以來刻意在臺灣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例如增加軍售、通過所謂「臺灣旅行法」,宣稱讓雙方高層官員互訪,挑釁中國大陸,「但川普才是最有象徵意義的,他自己就說不會到臺灣訪問,那還有什麼更高的象徵意義呢?」
回顧阿扎在臺灣的行程。此行,他搭乘機尾有美國星條旗的C-40B行政專機,並停在臺北松山機場的機棚過夜,被親綠媒體高調宣傳,刻意強調是美方的「高規格」,顯示「臺美關係」升級;蔡當局的涉外人士更帶風向,指稱「具有高度象徵意義」、「『 臺美關係』40年來最佳狀態。」
未料臺灣軍事專家把過去美方專機來的照片都列出來,證明早在2012年美方的行政專機就多次來臺,且專機在臺停留過夜,也並非第一次;甚至還曾發生美方C-40專機機件固障,在訪問團離臺後仍停擺在機場檢修將近1星期,時間比阿扎此行更久,打臉親綠媒體的「大內宣」失敗。
8月10日,阿扎在臺的第一個行程是與蔡英文會面。當天,阿扎也籤署「醫療衛生合作了解備忘錄」,但內容只有臺美建立聯繫窗口、增加人員訓練交流、舉行研討會,以及擴大合作範圍等,相當空泛。會後記者會上,臺灣媒體詢問臺灣原訂上月底引進2000劑新冠病毒「特效藥」瑞德西韋,卻被美國全部包走,最後臺灣只有78劑,美方是否會協助臺灣取得藥劑?阿扎卻只是簡單回答,各種藥品、疫苗會優先滿足美國國內的需求,然後才會以公平方式,提供給國際社會。
阿扎的說法,擺明了美方不會給臺灣任何疫苗優先權,引起臺灣輿論不滿,批評阿扎來訪只是「作作樣子,如果沒有疫苗根本就是白來了。」11日媒體以此事詢問臺灣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還惹怒陳時中,斥責「說這樣的話,就是白目(搞不清楚狀況)」。臺官員私下又透露消息給媒體稱,臺灣已口頭向美方提出疫苗需求,阿扎願帶回美國討論。但此事並未獲得證實。
不過,10日稍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Lighthizer)否決了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原因是臺灣不願開放美牛、美豬。」引起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注意,江質問蔡當局,過去臺美雙方一直在討論FTA,「但為什麼在阿扎來臺談衛生合作時,美方卻在此時此刻丟出否決FTA的訊息?這一來一往間,到底象徵怎麼樣的『外交』利益?」
然而,蔡當局正沉醉在阿扎來臺,象徵「臺美關係」升級的喜悅中,絲毫未關注FTA。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也僅以「不方便評論,若有進一步的進度,會向外界報告」的說詞,草率回應FTA又卡關的問題。
11日,阿扎第2天的行程,先是上午和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會面,下午發表公開演講,內容也都未超脫稱讚臺灣防疫等範圍,刻意凸顯臺灣在「印太戰略」重要角色,也不忘誣衊大陸防疫。
但當天台灣防務部門例行記者會上,媒體關注本月17日到31日舉行的環太平洋軍演,美方是否邀請臺灣參加?防務部門回應,「目前並未接獲相關的訊息」,後續將以循序漸進方式,爭取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觀摩聯合計劃和人道救援等科目。
熟悉軍方的人士說,美方邀請臺灣參加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演,是根據美方通過「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也是國會建議的,蔡當局對此還表達感謝之意,強調臺灣參加環太軍演有助臺灣整備「國防」,提升自我防衛能量,但眼看舉行在即,美方並沒有任何實際的邀請行動。
熟悉兩岸人士評估,阿扎這次表面上敲鑼打鼓來臺灣,但並未跨出中國大陸和美國早就畫下的「紅線」,更沒有給臺灣任何真正想要的東西,除了疫苗落空外,FTA又胎死腹中、參加環臺平洋軍演也是聽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蔡當局真的要想清楚在中美角力下,臺灣要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