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途島海戰美國只有3艘航母參戰?沉的沉傷的傷 3艘實屬不易

2020-12-15 雛菊西瓜Peterpan

中途島海戰時美國海軍處於一個很尷尬的狀態,要同時照顧到太平洋方向和大西洋方向兩線作戰,再加之又經歷了珍珠港事件和太平洋上一系列海上行動,海軍艦艇只損失不補充,所以能在1942年6月拿出3艘航空母艦已經算是很好了。我們已知的大規模服役艦艇那是1942年年末才開始的,都沒有趕上中途島海戰。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海軍的艦隊級航空母艦一共有8艘,看看這8艘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前在哪就清楚了:

CV-1(AV-3)「蘭利」號,1942年2月27日前往爪哇島途中被日本G4M一式攻擊機擊沉;

CV-2「列剋星敦」號,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戰期間被日本B5N九七艦攻使用魚雷擊沉;(下圖1)

CV-3「薩拉託加」號,1942年1月11日在瓦胡島西南500公裡處被日本I-19潛艇使用魚雷擊傷返回布雷默頓進行大修,1941年6月1日由本土啟程,6月6日抵達珍珠港;

CV-4「突擊者」號,1934年-1944年服役於大西洋艦隊;

CV-5「約克城」號,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戰重傷,5月28日返回珍珠港後搶修,6月4日參加中途島海戰;

CV-6「企業」號,1942年6月4日參加中途島海戰;

CV-7「黃蜂」號,1940年-1942年5月服役於大西洋艦隊,1942年6月6日調入太平洋艦隊;

CV-8「大黃蜂」號,1942年6月4日參加中途島海戰。

現在很明顯了,到中途島海戰時,太平洋艦隊服役的6艘航空母艦有2艘被擊沉,2艘受傷在本土大修,只有2艘是完好的。如果不是尼米茲的要求3天期限,那麼珊瑚海海戰受傷的「約克城」也不會參戰,到時候只有2艘能參加中途島海戰,形勢會更加嚴峻。而「黃蜂」號雖然在1942年5月底由大西洋艦隊調入太平洋艦隊補充被擊沉的「列剋星敦」號,但直到6月6日才抵達美國本土的諾福克軍港,此時中途島海戰已經結束。至於「突擊者」號,根本不可能調往太平洋,如果他也調過去那麼大西洋艦隊將沒有可用的艦隊級航空母艦。

所以對美國來說,中途島海戰能拿出3艘大型航空母艦參戰已經是個奇蹟了,畢竟沉的沉傷的傷。而艦隊級航空母艦大規模服役已經是1943年的事情了,「埃塞克斯」級首艦1942年12月31日才服役(下圖1),「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首艦也是12月31日服役(下圖2)。所以對美國海軍來說,1942年年中到年底真是一個令人難受的階段,航空母艦接連損失但沒有補充。

相關焦點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美軍上將擊沉6艘航母卻被遺忘,死後墓碑寒磣,不如普通士兵
    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這場人類海戰史上的第一次航空母艦對決中,他指揮航母艦隊挫敗了日軍登陸莫爾茲比港、進攻澳大利亞的企圖,擊沉了日軍"祥鳳"號輕型航母,重創"翔鶴"號航母,並且打殘了"瑞鶴"號航母的艦載機部隊,直接導致這兩艘日本大型艦隊航母無法參加一個月後的中途島海戰,嚴重削弱了日本海軍的參戰兵力。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建軍以來的第一場敗仗,也是喪失日本國運的一戰。當時參戰的日本海軍無論是兵力、艦船數量還是戰鬥士氣都遠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日本海軍大敗虧輸,被擊沉四艘重型航母,徹底丟掉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只能慢慢等死。
  • 四艘航母沉沒後,山本做好中途島夜戰準備,又被美軍炸沉一艘重巡
    時間來到了6月3日,日本聯合艦隊的各參戰部隊都進入了指定位置,次日凌晨按照預定計劃,由南雲指揮的擔任主攻任務的機動部隊,對中途島開始了第一輪的攻擊,108架飛機離開航母飛向中途島。這時停在島上的各種美國飛機,由於事先得到美國巡邏偵察機發出的關於日機前來襲擊的情報都已提前升空,隨時準備迎戰。
  • 中途島之戰確定航母主宰海戰地位?其實未必如此,數據不會說謊
    那場大戰共有21艘航母參加,將近2000架艦載機互毆。這個場面根本不是中途島海戰能夠與之相比的。那麼後一種看法有沒有依據呢?我們暫且先用數據說話。一、中途島戰役後美日英的航母部隊中途島戰役之後,美國海軍操作的最大航母,是艦齡最長的「薩拉託加」號。然而這艘航母在戰爭初期曾兩度被日本魚雷命中,並退出了戰鬥序列達數個月之久。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美日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此戰美國海軍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此戰過後,美國一掃珍珠港被襲後的不利局面,重新奪取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勝利的天平也漸漸向美國傾斜。中途島海戰而對於日本來說,中途島海戰更是其喪失國運的一戰,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被美軍擊沉。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前言: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這是美國日本在太平洋上重要戰役,雙方投入了數十萬兵力,戰鬥極為殘酷。最近看到一個神論,說如果中途島美軍敗了,日軍就能封鎖美國海域,轟炸美國本土的船塢,讓美國沒法發展海軍。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日美海軍為了勝利,都拼了老命,最後美國海軍技高一籌,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有戰爭就有犧牲,日美兩國在這場海戰中都損失慘重。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日美兩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損失有多大?首先日本的損失,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前,海軍通訊密碼被美國情報機構破譯,致使日本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美國海軍提前得知,步步受制,慘敗而歸。
  • 決定中途島海戰勝負,為什麼取決於一封電報?只差5海裡5度5分鐘
    從實際作戰看,儘管日軍不清楚美軍3艘航母已「恭候多時」了,但種種情況表明對方早有所準備,為什麼還要一意孤行、滿不在乎呢?原來,進攻阿留申群島是日軍整體計劃的一部分,阿留申群島遭襲,就意味著進攻中途島的行動不會有變,現在只需靜靜地等待,靜候日軍航母艦隊進入設伏區。為了不暴露美軍的3艘航母,按照尼米茲的設想,對日軍的偵察、搜索任務交給了中途島駐軍,22架「卡塔琳娜」水上飛機呈「扇形」經過6小時搜索,在距中途島以西1300公裡處,發現了日本艦隊,但尼米茲判斷,這不是日軍的航母艦隊。
  • 中途島海戰,「約克城號」航母沉沒為什麼怪自己?維修得又快又好
    1942年6月4日上午,美、日兩國海軍主力在中途島進行了一場海空大戰。氣勢洶洶、志在必得的日軍,並沒有在第一波攻擊中徹底摧毀駐島美軍防禦力量;而經驗不足的美軍,更是進行了8批次的空襲,才將3艘日軍航母變成3團火球。 至此,美、日雙方的航母數為3:1,美國太平洋艦隊佔據明顯優勢。
  • 珊瑚海海戰創下三個歷史第一,對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有何意義?
    美國損失了一艘大型航母列剋星敦號和一艘驅逐艦以及66架飛機,而日本僅損失了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以及77架飛機。在戰術上日本算是獲得了小勝,但卻沒有達成預定的目標。美國有2艘重型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以及3艘巡洋艦參加戰鬥。
  • 《決戰中途島》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一戰!電影硬核不狗血!
    在去年11月8日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新片《決戰中途島》上映。這部電影的主要故事都是圍繞著中途島之戰以及相關主要角色展開的。這部電影真的太刺激了,真實還原二戰時的太平洋戰役,空中的美日空軍大戰,美國轟炸機對決日軍航母。
  • 航母上亂放東西有多嚴重,中途島海戰說明一切,日本從此一蹶不振
    在二戰中最為奪目的海戰就要數美日之間的太平洋戰爭,從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開始,雙方便在太平洋上展開殊死戰鬥,其中中途島海戰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次戰役山本五十六幾乎是將日本海軍的全部家底都壓上去,共有兩百餘艘軍艦,其中單是航母就有八艘、戰列艦有十一艘,其它更是不計其數,助陣的還有六百餘架戰機。這等陣容,即便是如今的美國都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召集起來的。但從司令部五月五日決定到六月四日發動戰爭,這期間只用了一個月,也可以看出日本軍方強大的動員能力。
  • 二戰中日本著名的「掃把星」戰艦,先後「克」沉數十艘戰艦
    陽炎八號艦,顧名思義就是指陽炎級驅逐艦的第八號艦,於1939年3月24日下水,並取「混雜雪花的強風」之意被命名為「雪風」號。在二戰日本艦艇中,「雪風」號的經歷堪稱神奇,它參加了太平洋戰役的大部分戰鬥,航程達20萬公裡,但自身卻僅戰死10人,艦體更是只受過輕傷,因而被稱為「祥瑞之艦」;但又因與它一起參戰的軍艦大多沉沒,因此又被稱為「詛咒之艦」、「掃把星」。
  • 日本聯合艦隊為何慘敗於中途島?戰術是一方面,技術也非常重要
    在緊張換彈時美國戰機突然出現,並在雲層的掩護下對航母發動轟炸,正是因為戰機更換炸彈,導致航母戰艦甲板上全是堆放的炸彈。美轟炸機的出擊,讓其形成了連鎖反應,日本4艘航母均在重創之下沉沒,這場海戰成為了太平洋戰場上轉折性的一戰,也是日本海軍在西太平洋上的第一次慘敗。
  •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日5大經典海戰
    日軍損失;被擊沉航母1艘,被擊傷航母1艘,1艘驅逐艦,77架飛機,1074人陣亡。珊瑚海戰役是戰爭史上航母編隊在遠距離以艦載機形式實施的首次戰鬥。海戰結果,雙方基本打成平手。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戰役》1942年6月4日-1942年6月7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和日軍帝國海軍在中途島進行的一場海戰
  • 日本聯合艦隊慘遭打臉的戰役,中途島海戰,日本悔之晚矣!
    在1942年6月4日展開,美日展開了中途島戰役。當時的日本海軍胸有成竹,認為自己本就是臨海國家,在海戰方面自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平日中的訓練一定沒有白費,在實戰中,一定能將美軍打回去。雖然有底氣,但是日軍面對強大的美國也不甘掉以輕心,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實力與之抗爭,光是航母就出動了6艘,並且還配合了各式各樣的艦船與戰機,再加上陸軍部隊的助力,日本認為按照這樣的陣容肯定是穩了,畢竟當時的美軍不論是航母的數量還是戰機的數量都遠遠比不上自己,幾乎已經能看到美國戰敗,無奈之下與自己和談的場景了。
  • 日本偷襲中途島行動,為什麼成公開的秘密?理髮師也知道要打大仗
    更誇張的是,山本為了此次作戰,集中了包括4艘主力航母、3艘輕型航母在內的200多艘艦船,這幾乎是聯合艦隊的全部家當,參戰艦船的甲板面積加起來比中途島面積還大,僅此一戰消耗的燃油
  • 繼中途島後,美日航母展開巔峰對決!羅斯福總統親自嘉獎企業號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42年5月到6月一系列海戰中,美軍先後擊沉日軍5艘航母,給日本航母戰鬥群以沉重打擊。中途島海戰結束後,美軍乘勝追擊,在瓜島向日軍展開反擊。美日雙方的航母艦隊在瓜島附近海域展開了繼中途島海戰後的又一場航母大戰。這就是所羅門以東海戰。
  • 曾獨領風騷的日本海軍,3艘巨艦稱霸世界,最後都哪去了?
    1936年,日本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在太平洋地區截擊美國的戰略。當然日本人也清楚,在戰艦數量上根本無法與美國海軍抗衡,按照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更大噸位、更強火炮和更厚裝甲的質量優勢抵消美海軍數量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