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區滄州村集物防、技防、人防於一體試點打造安全防護網
□蘇報記者 璩介力
只要智能煙感報警,距離現場最近的消防志願者會第一時間收到通知,與此同時附近的微型消防站會自動打開,提供救援設備。從居民家中冒煙,到消防志願者拿著救援設備趕到現場,時間不超過3分鐘。這是吳江區橫扇街道滄州村依託城市安全管理智慧雲平臺,打造出的一張集物防、技防、人防於一體的安全防護網。
鞏固整治成效
打造智能防控平臺
羊毛衫生產是滄州村的特色產業,當地有一大批相關的生產經營戶。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村裡也出現了不少批家庭作坊。「三合一」場所等安全隱患不容小覷。滄州村黨總支書記張輝介紹,自「331」專項行動開展後,村裡針對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場所進行了大規模整治。去年,相關隱患基本消除,但同時又有另一個問題亟待解決:如何保住這來之不易的整治成果?
張輝說,之前村裡就建有微型消防站和「智慧滄州村」數據平臺。他們引入物聯網技術,將消防設備與數據平臺兩者結合,打造出了一個智能防控平臺。
首先,當地給工廠和住戶安裝了無線煙感等防控設備,並在村裡每隔五百米左右建設一座微型消防站。設施設備全部聯網,與物聯網監控中心及終端App相連,打造安全管理智慧雲平臺。張輝說:「只要終端觸發報警,我們監控中心和房屋主人都會接到通知,相關人員可以第一時間前往處置。」
技術與人員融合
救援到位只需3分鐘
「硬體和技術到位了,救火還需要落實到人。」張輝說,他們為此組織了一支消防志願隊,目前已有近200人,每個村小組都有相對應的志願者。他們在手機上安裝終端App,一旦哪戶人家煙量超標,觸發報警,附近的志願者手機上就會接到警報並顯示具體位置。離事發點最近的微型消防站會同步自動開門。這樣,志願者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上救援設備趕到事發地,能實現「3分鐘到場」有效處置初期火災的目標。
不久前,滄州村七組一戶居民家中燒飯後忘了關火,結果冒了煙。當戶主發現廚房有險情時,志願者已拎著裝備趕來。張輝介紹,根據不同火情,系統會做出針對性的指導,提醒消防志願者攜帶何種救援設備,同時還會推薦最快的線路。如果火情過大,則會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
智能消防系統
覆蓋全村
目前,滄州村已安裝設備終端746個,這套智能消防系統已覆蓋全村,通過平臺可以清楚看到每一個設備的狀態信息,真正實現安全管理可視化、信息傳遞扁平化、風險管控智能化。人力方面,滄州村的消防志願者人數已近200人。平臺會定期舉行消防安全培訓,志願者還可隨時學習消防安全知識,不斷增強救援能力。
橫扇街道辦副主任陳劍鋒表示,依託該平臺,公安消防等部門與屬地管理人員可對相應區域進行常態化管理。該平臺還能對發生過火情的單位予以重點關注,從試點情況來看,投入不大,但效果很好。「城市安全管理智慧雲平臺真正將人防、物防、技防三者融合,可以打通各系統間的信息孤島、提升感知預警能力和應急指揮能力,確保轄區安全。」陳劍鋒介紹,下一步將逐步擴大試點範圍,讓這張「智能安全網」為更多人帶去安全感。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