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都」巴黎是世界聞名的法國首都,以其文化、藝術、建築等而聞名。它的歷史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時由巴黎高盧人創立。公元前52年,尤利烏斯·愷撒在早期的殖民地上建立了一個羅馬城鎮,令人印象深刻的羅馬遺蹟一直保存到今天,比如既用作劇場又用鬥獸場的呂特斯競技場。
呂特斯競技場野蠻歷史
在羅馬時代,巴黎被稱為魯特西亞,意思是「靠近沼澤的地方」。在帝國統治時期,它只不過是一個省級城鎮,但後來修建了一座圓形劇場,這是古高盧及其他地區典型的羅馬建築。
根據考古證據,它似乎是在公元一世紀建造的,那是羅馬帝國的黃金時期。該結構被設計用來容納公共活動,同時具有劇院和鬥獸劇場的雙重用途。在羅馬高盧也發現了類似的例子。
在殘酷的比賽中,奴隸們搏鬥至死或直到他們得到旁觀者的憐憫。也有證據表明,動物或人類為了取悅人群而自相殘殺。罪犯在角鬥士格鬥的間隙被處決。
呂特斯競技場在其鼎盛時期可以容納15000多人,吸引了來自該地區各地的觀眾。當地的精英們坐在下層的遮陽篷下,而窮人和奴隸則坐在上層。
在三世紀的危機中,魯特西亞被日耳曼部落洗劫一空,劇場的石頭被用來建造防禦城牆。儘管羅馬帝國在西方已經衰落,競技場仍然被使用,並且一直使用,直到羅馬高盧滅亡。在公元6世紀,佔領此地的法蘭克人甚至在這裡舉行表演和公共節日。
後來羅馬競技場成為墓地,但在法國國王菲力浦·奧古斯特統治期間(1180年至1223年),它被填滿了土壤。它周圍的地區被建立起來住宅,成為著名的拉丁區。直到當地一座修道院被拆除,最初的舞臺才發現並在19世紀被發掘。這座競技場可能是巴黎最古老的建築。
還是原來的樣子
目前,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位於一個居民區,男孩們在建築的白色石灰巖牆壁上踢足球是很常見的。角鬥士們戰鬥和死亡的圓形競技場是開放的,大小和它鼎盛時期一樣,階梯式座位仍保留著,與其他羅馬競技場不同的是,它們沒有完全圍繞中心空間。它更像希臘風格的劇院,而不是典型的羅馬競技場。
該劇場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牆壁上的壁龕,這些壁龕曾被用作籠子,用來飼養那些參與鬥獸的動物。這些野獸被直接釋放到圓形競技場,讓它們面對面撕咬,直到一方勝出。
呂特斯競技場的現代寧靜環境
該競技場與著名的克呂尼溫泉浴場齊名是羅馬在巴黎的最後遺蹟之一,而且離羅浮宮也不遠。該競技場周圍現在是一個公園,孩子們在這裡踢足球,成年人在這裡玩遊戲。該公園不但免費,而且很少人滿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