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世界上最爽的事都有哪些?
睡覺、吃火鍋、漲工資、五殺、吃雞……等等,小編認為,一定還有掏耳朵!
要說耳朵可真是一個神奇的器官,明明耳朵裡的管道只是用來聽聲音的,怎麼掏起來就這麼爽?
別說掏出來耳屎的極致享受了,就是沒有耳屎幹掏也別有一番舒適。
當然,作為聽力健康工作室,我們在這裡還是要傳授一些正確的「掏耳朵」觀,那就是:不要掏!
你一定也多次被勸阻過,或者勸阻過別人,可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明明耳朵掏起來這麼爽,卻不能掏呢?
當然了,就是耳屎。
耳屎,準確來說叫做「耵聹」(dīng níng)。
它是由外耳道的外側1/3(軟骨性外耳道)的皮脂腺和耵聹腺分泌的淡黃色黏稠物,乾燥後呈薄片狀,含有一定油脂。同時還可能混有灰塵和脫落的皮屑。
從形成原理上來看,它更接近於「鼻屎」而不是……那個「屎」。
實際上,它並不是垃圾,通常情況下,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如塵埃、小蟲子等)的作用,平時由鼓膜中心形成的細胞從中心通過耳道壁向外移動,並向耳道的入口移動,耳道內的耳屎通過這種傳送帶一樣的操作,被送到出口,我們的面部在活動時,幹掉的耵聹也會自行脫落排出。
但是當外耳道內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聹在外耳道內聚集成團,阻塞外耳道,就成了疾病了,稱為耵聹栓塞。
當發生耵聹栓塞之後,通常會出現下列症狀:
1、外耳道堵塞
耳鏡檢查可見外耳道為黃色、棕褐色或黑色塊狀物所阻塞,質硬如石或質軟如泥,多與外耳道緊密相貼,不易活動。
2、聽力下降
耵聹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聽力減退,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傳導性聽力下降。
3、耳悶及耳痛
耵聹栓塞後可誘發外耳道皮膚糜爛、腫脹、肉芽形成等,表現為耳部疼痛或悶脹感。
4、其他
若耵聹壓迫鼓膜,可能引起耳鳴、眩暈及聽力減退;
若耵聹壓迫外耳道後壁皮膚,可因刺激迷走神經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儘管耵聹栓塞會帶來這麼多問題,但是並不建議自己掏耳朵!
因為自己掏耳朵把握不好可能會把耵聹越推越深,或壓得更實。
美國耳鼻喉科學會(AAO)對於耵聹的官方指導意見也是:
「對於不會引發炎症或阻塞了耳道的耵聹物質,不要去管它。」
如果影響到了正常生活,應當去醫院解決,讓專業的耳科醫生用鑷子幫你夾出來,或使用滴耳液將其軟化,再衝洗出來。
除了掏耳屎外,很多人掏耳朵的原因僅僅是:癢了。
就像身上癢了就撓撓一樣,那耳朵癢了不就是掏掏嗎?
當然不是!
這裡我們要先看一下會因為哪些原因導致耳朵癢。
1、細菌黴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球菌以及綠膿球菌是外耳道炎的常見致病菌。特別是多雨季節,遊泳、泡澡、洗頭後,耳道皮膚變得溫暖潮溼,特別容易滋生黴菌。
細菌、黴菌感染後,炎性因子刺激耳內神經,就會出現類似於足癬的瘙癢感。
另外,如果感冒後出現耳朵癢,那很可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經咽鼓管途徑引起的中耳炎。
2、習慣性挖耳朵
有些人本來耳朵是正常的,但恰恰養成了掏耳朵的習慣,導致耳道的皮膚變得愈加乾燥,耳朵時常發癢,癢了再掏,掏完更癢,癢不欲生。
如此惡性循環下去,越來越糟。
金屬的耳挖勺還可造成外耳道皮膚破損、出血,誘發外耳道炎的發生。
3、外耳道溼疹
有過敏體質或耳朵流膿的患者,容易發生外耳道溼疹。初期時多見耳孔發紅、長水瘡,撓破後流黃水,患處奇癢,且多反覆發作。
4、皮膚過敏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很多物質會導致過敏。比如,海鮮、雞蛋、粉塵、花粉、藥物、毛屑、甲醛等,甚至還有人對純淨水、米飯都會過敏。
因為耳朵內分布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所以有些過敏症狀出現時,外耳道也會發癢。
5、蟎蟲
很多地方都會存在一定數量的蟎蟲,比如床單、被罩、枕巾、毛巾等物品上。
蟎蟲是一種微小節肢動物,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我們的耳洞。但蟎蟲進入耳道後,並不安分,它會不停的爬動,刺激我們的耳膜,讓我們的耳朵突發奇癢。
6、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的疾病,比如乾燥症候群、糖尿病、皮膚癌、尿毒症、慢性腎病等引起的瘙癢,通常也會導致耳內的瘙癢。
了解了具體的原因,才能對症解決問題!
如果原本就在發炎,再掏一掏反而可能會使問題變得嚴重,而像過敏之類的原因,如果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的話,即使把兩隻耳朵掏通了,問題也還是解決不了!
1、最大的風險:可能碰傷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聾。
人耳的皮膚,尤其是內段處的皮膚特別薄,對於痛覺非常敏感。而表層皮膚後就是堅硬的骨壁,中間沒有皮下組織緩衝,掏耳朵時如果不小心用力過度,就容易造成損傷感染,導致疼痛難耐。
另外,也可能不小心把鼓膜捅破,一旦遇上耳朵進水或感冒,就會引起反覆發作的中耳炎。
我們尤其不要擅自給小朋友掏耳朵,因為他們的耳道更窄,皮膚的免疫力也更脆弱。
2、容易把病毒或細菌等帶進耳內,引起外耳道疾病,甚至腫瘤!
掏耳朵的工具不乾淨,沒經過消毒處理,很容易傳染疾病(尤其是在桑拿店或理髮店等場所,共用挖耳工具,還會交叉傳染)。耳道皮膚難免有損傷,易感染病毒(HPV人類乳頭瘤病毒)、細菌,甚至於梅毒。
雖然外耳道乳頭狀瘤雖屬良性腫瘤,但術後極易復發,多次復發後,極有可能轉變為惡性腫瘤,惡變率為2%。
另外,如不小心將外界黴菌帶進耳內,還引起又溼又癢較難根治的黴菌性的外耳道炎。
3、引起耳屎分泌異常,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
經常挖耳朵還會引起耳屎分泌異常,耳屎可能會越來越多,新分泌的耵聹會由原本的片狀變成碎屑狀,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
4、千萬不要用棉籤掏耳朵,棉絮落在耳朵裡更危險!
棉籤頭部的體積偏大,會把一部分的耳屎捅向耳道深處,容易給一些偏大或偏硬的耳屎創造了「紮根」的條件,使其不能自行排出,反而有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
若耳朵進水,很容易使耵聹吸水膨脹,引起發炎。
看到了嗎?掏耳朵雖然確實能一時爽,但是絕對不是「一直掏耳朵一直爽」的!
如果沒有找對耳朵不舒服的原因,掏耳朵可能只會讓耳朵更不舒服,甚至導致問題惡化!所以,平時我們還是儘可能不要去掏耳朵,如果實在出現了影響聽力或者難忍的問題,應當及時求助於專業人士!
如有疑問,掃碼加小編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