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捲風》《星晴》,到《不愛我就拉倒》《告白氣球》,周杰倫的歌傳唱度極高,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可是,最近有網友開始吐糟,一大早打開網易雲準備聽歌,結果上面顯示:應版權方要求,當前專輯需單獨付費!啥?聽歌要掏錢了?
直到2018年3月31日24時,網易雲音樂都擁有周杰倫所屬唱片公司杰威爾的正版授權。但在此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網易雲裡周杰倫的名字變成灰色,而另一款主力音樂平臺,阿里巴巴旗下的蝦米音樂,則在3月下旬以第三方連結的方式悄悄上架了周杰倫的專輯。
其中的第三方包括咪咕音樂、酷狗音樂等,均可以免費試聽,但點擊下載則會跳出下載第三方APP的提示。這個神秘的第三方就是我們的小企鵝。
想聽周杰倫的歌曲,只有上QQ音樂了。騰訊音樂與杰威爾音樂公司達成獨家版權合作,在國內獨家提供周杰倫歌曲,並授權給了版權盟友蝦米音樂。目前,QQ音樂上很多周杰倫歌曲也不再支持免費試聽完整版,僅提供片段,想要聽完整版,必須充值綠鑽VIP。
之前花一兩塊錢就可以終身聽歌,但現在如果想聽周杰倫,就要不停的開會員,每個月付錢給騰訊。
對此,評論也是褒貶不一,一些網友表示不能理解此行為。
而在質疑之外,大家的共識則是,支持正版音樂,尊重音樂人的勞動成果,這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佔據15%日活的周杰倫開始付費收聽,是中國音樂付費爆發的一個重要節點。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在線音樂報告》指出,2017年,在線音樂活躍滲透率為61.5%,而在2018年,滲透率達到了70.6%——每10個網民中就有7個使用在線音樂,僅次於在線視頻。
國家版權局下發的,《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這一「最嚴版權令」,是數位音樂市場積極正版化的開端。
調查顯示,2018年,數位音樂付費滲透率僅5.3%,中國的付費音樂還在起步階段。在正版化改革之前,除了會員付費,平臺營收只能依靠廣告。
不過近幾年來,音樂平臺積極推行付費制度,用戶付費收入的佔比保持持續增高,2018年佔比接近60%,大家的正版意識逐漸在加強。
根據調研,我國在線音樂用戶付費意願較高,整體付費意願接近6成。尤其是35歲以下群體,付費意願均高達60%以上。
其實,中國付費音樂的發展歷程可不是一片坦途。
提起中國數位音樂的付費開端,可以追溯到2000年——一家叫做「網蛙」的音樂網站。然而,當時的環境根本容不下這樣的網站,2005年,彩鈴市場爆發,《兩隻蝴蝶》的彩鈴賣出了過億收入,巨鯨音樂網開始了嘗試付費下載。
後來,在唱片公司、音樂平臺的逐步推動下,相關版權政策的制訂和完善,讓市場全面進入「正版時代」。在阿里、騰訊和網易三家公司的版權大戰中,音樂版權價格也水漲船高。
隨著版權開銷的增加,音樂平臺只能想方設法推進音樂付費以及規模化。在主管部門的協調下,版權獨家競爭被逐漸消解,但各平臺的差異化運營,最關鍵的競爭籌碼,就是那1%的重點曲庫。而隨著周杰倫發福變胖,他的歌分量也更重了。
與成熟的美國市場相比,我們的音樂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2018年,美國的數位音樂付費用戶超過了5000萬人,而網民更多的中國,眼下只有3877萬的付費用戶。當然,這也意味著巨大的潛力。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音樂買單,勢必促成原創音樂的爆發,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