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日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春天,已經過去一半了。
漢代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裡寫: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這一天,白晝與黑夜等長。
自此後,白晝變長,日漸暖,氣溫逐漸回升了。
過去的古人們,喜歡「開君一壺酒,細酌對春風」。
也追求「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春意爛漫,繁花滿樹。
三月末,花在枝頭開得紛紛繁繁,何等熱鬧?
這時應該多到郊外走走。
踏青散步,親近大自然,呼吸清芬的新鮮空氣。
既鍛鍊了身體,休養身心。
還能不負好春光!
《2》
春分有三候。
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玄鳥,即燕子。
燕子是春分回、秋分去的候鳥。
所以,當看到「畫梁新燕一雙雙」時,便是春分到了。
元稹《春分二月中》詩說:
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
一首詩的時間就將這春分的景致,以及氣候的特徵,活色生香的呈現。
春分時節,春色遍芳菲,閒簷雙燕歸。
不冷不熱的天氣下,正好踏青郊遊。
從養分的角度看,春分屬於仲春。
白晝漸長,陽氣生發,回暖升溫的速度快。
受到季節的影響,此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會變得更加活躍。
而多到郊野外走走,更有利身心舒暢。
若不然,望著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再繼續悶在室內,缺少運動,
難免人體的心情,要受到影響了。
《3》
今年的春分日,是3月20日。
太姥山上的春白茶,已經大範圍開採了四、五天。
春分日,燕歸來。
2020年的春白茶,正在陸續採摘, 緩緩歸矣。
「青梅如豆柳如眉」的時節下。
太姥山上的茶園景致,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站在茶園旁,滿目蔥綠。
微風過來,新鮮山花樹木香,混著悠悠的茶香,特別好聞。
這股美妙的氣息,屬於太姥山的獨特香氛出品。
在此之前,常有不少的茶友提問。
太姥山上的春白茶,為什麼好?
或許今日,趁著這樣宜踏青,宜郊遊的是時節,到太姥山上走走。
從茶樹的生長環境,從茶樹朝夕相伴的一花一草中,就能找到原因。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好茶。
太姥山得天獨厚的產區優勢,再加上春意融融的物候渲染,是造就春白茶格外清鮮動人的關鍵!
《4》
春分前後,是茶農們最忙碌的時候。
他們不僅要忙著採茶。
而早幾天採下來的頭採米針、白毫銀針茶青,需要再攤晾幾日。
至於對制茶技術精心求精的S師傅,哪怕在忙到腳不沾地的時候。
也需要找出時間,試一試毛茶。
一款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在萎凋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十天等。呈現出來的狀態,是完全不相同的。
於是,負責認真的制茶師,會不斷的試喝半成品的白茶毛茶。
以求從中能發現問題。
及時調整,做出質量更高的成品。
然而此時,對遊人們來說,山間的風景正好。
道路兩旁,茶園四周,隨著可見蔥然的野草與野花。
各種知名的,不知名的,綠的,嫩的,粉的。
能發芽的都在發芽。
能長葉的都在長葉。
能看花的都在開花。
山上的茶園裡,地面上常能看到花葉搖動、模樣小巧的紫雲英。
紫粉色的小花,特別的小清新。
掩映在一叢叢的嫩綠當中,生意盎然。
而在茶園旁,無數的清明草,開著絮狀的小黃花。
清明草,也稱鼠麴草。
草上有一層茸毛,摸起來綿綿的,湊近去聞,隱隱有股子清香氣。
那是屬於人間三、四月的春天味道。
等到清明前後,當地的茶農們會把它採下,做成清明粿,滋味獨特。
而此時,在幾場細潤的春雨過後。
無數細嫩的蕨菜,發出了脆生生的嫩莖。
太姥山上的蕨菜,分為兩種。一種是兩頭的,一種是三頭的。
它們的嫩莖,長著茸茸的小絮。
兩頭蕨,纖維粗,屬於野草,不能吃。
而三頭蕨,一根發出來,能長開三片葉子。
趁著嫩莖時掐下,簡單焯水後炒二師兄肉吃,屬於山居裡的美味鮮蔬。
在春白茶裡,不論是白毫銀針,還是白牡丹。
它們的茶香上,總能聞到似曾相識的氣味。
而等到親自採過蕨菜,摘過清明草時,意外的發現。
那股子清淺的野蕨香、野草香、和春茶裡的毫香十分的接近。
春白茶的毫香,並非單一的野草香。
它的層次很豐富,包括蕨類、狗尾巴草、蘆草、甘菊、清明草……
那些擁有白色植物茸毛的野草,與白毫密生的銀針與牡丹之間,擁有著極為相似的香氣。
猜過去,大抵是因為它們都屬於植物新生的曼妙氣息!
《5》
漫步在茶園旁,呼吸吐納之間,皆是富氧的空氣。
太姥山上生態好,植被多樣。
於是乎,空氣品質異常的好,是天然的氧吧。
每每上山,搖下車窗後,清香空靈的空氣湧入。
大口的深呼吸,吸進氧,呼出廢氣。
給飽受城市空氣影響的肺,來一場復得返自然的清洗和洗禮。
吸收著好空氣,血液裡換入更多的氧氣
看著繁花與嫩草,長久對著屏幕的雙眼,得到了放鬆。
總而之,三月中,春分正半的時候,到戶外走走。
既能讓大腦更加的輕鬆,也能夠增加免疫力,鍛鍊休養好身體。
在茶園子旁,清風雅靜,樹和鳥鳴,微風和煦
抬眼望過去,有著一片片的竹林,高揚著穗子的蘆葦叢,以及松木。
空氣溼潤的春天裡。
在茶園裡不僅能聞到茶香,還能聞到雨後竹林香,林木的香。
與這些植物樹木毗鄰而居的白茶樹,在生長過程中,難免會互相正向影響。
於是,我們能夠在高山白茶裡,喝到粽葉香、蘆葦香、嫩筍香、竹林香、花香等等。
這些雅正的茶香背後,誰能說沒有這些「鄰居」的助力呢?
太姥山白茶的好茶,除了以往常提到的溫光水氣土。
海拔高,晝夜溫差大, 利於茶樹內質積累。
山間雲層厚,多漫射光,有利茶樹光合作用。
太姥山終年多雲霧瀰漫,能夠有效為茶樹提供滋養。
山間的空氣品質高,有利茶樹優良品質形成。
土壤內含砂礫壤豐富的太姥山,土質疏鬆,含礦物質豐富,方便茶樹根系的呼吸。
在以上常提到的優勢之外,還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山間的生態環境。
與竹林、蘆葦、蕨菜、松林毗鄰,共同生長的高山白茶,能夠在後期形成獨到的韻味——高山韻。
個中韻致是其它產區的白茶,難以比及,難以超越的關鍵!
《6》
陰陰晴晴的早春過去了。
過了春分,白晝漸長,日光漸暖。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萬物生長,欣欣向榮,春光融融時節下生長的春茶。
它的背後,活力無限。
透過一杯鮮爽的,鮮淳的茶湯,我們能夠回味到,春日時節的美好。
春分日,像一個永恆不變的渡口。
所有的生命,從這裡揚起風帆,隨勢競發。
從此往後,今朝過後,旖旎了一路芳華!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