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上周,一個2歲小女孩在六安一小區內被車碾壓致死的新聞麼?
發生經過:早上9時40分左右涵涵的媽媽帶著他在小區裡玩耍,由於小區內行人並不多,媽媽便一邊帶著孩子,一邊玩著手機,而此時司機盧某坐在自己的轎車裡等人。
(建議在網絡下打開)
9時43分左右,小涵涵慢慢的走到了轎車的右前方並站在那裡,而就在這時,司機盧某所等的人上了車,小涵涵所站的位置剛好處在盧某的視覺盲區,不知情的盧某就這樣開著車從孩子身上碾壓了過去。事後,眾人一起將孩子從車底抱出送往醫院搶救,然而一切都晚了,小涵涵於上午11時50分經六安市人民醫院搶救無效,宣布死亡。
僅僅3分鐘,孩子就被捲入車輪下,僅僅2個小時,父母與孩子天人永隔。這本該是可以避免的悲劇,卻因為手機依賴症和駕車盲區釀成了慘劇。
地鐵上玩手機
開車看手機
走路看手機
坐電梯看手機
1、不攜帶移動電源
有手機依存症的,深怕手機沒電,一定要帶移動電源才能出門。這種行為將造成惡性循環,永遠吃不完的電量,導致你永遠不會停止使用手機。其實一般的手機在外堅持一天是沒有問題的,除非你無休止的在接觸手機。
2、別把手機放在枕頭旁
你是不是睡前與起床後都會習慣看手機呢?建議把手機放到無法輕易取得的地方,同時避免屏幕散發的藍光,影響自律神經失調,防止失眠症狀。
同時也建議睡覺時關機,儘管只有微量輻射,但長期放枕邊對大腦不利。實在工作需要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不如留家裡的座機電話吧~
3、遠離「時間小偷」App
你是不是常常使用社交APP與手機遊戲打發時間,但一不小心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呢?建議找出佔用你時間的App,集中放在專屬資料夾,並命名為「時間小偷」,成為開啟資料夾的阻力。
4、手機不放在口袋
手機放在口袋,雖然方便取用,卻會變成一種習慣,導致只要一有空就會玩手機。建議將手機放在背包裡,增加取用手機的難度,你會發現生活周遭有更美好的人事物。
5、關閉自動通知功能
關閉微信、微博、淘寶等App的自動通知功能,只開放工作時連絡用的群組或連絡人。
看到這張圖,你是不是也像小青妹一樣驚呆了?
原來咱們開車的時候竟有這麼多的盲區,面對這些我們看不見的角落,應該怎樣應對呢?
1、不要過分依賴倒車雷達
雷達也有感應盲區,對於一定高度以下或很細的物體,倒車雷達往往檢測不到,而通過後視鏡就更加無法看到了。對付這類盲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下車查看車後情況,雖然較麻煩,但能確保萬無一失。
2、人為盲區
不要在車內掛飾物,不要將物品放在前後車窗下,也不適用過深的遮陽膜。
3、泊車盲區
儘量不要在狹窄地方停車,如果必須這樣,可請別人指揮協助停車,還可以安裝倒車雷達或選購有倒車雷達的車型。
4、固定物體盲區
在有固定物體盲區的區域行進要保持高度警惕,如路途允許,則要與這些盲區之間留出足夠的橫向距離。
5、燈火盲區
使用遠光燈時,車前一段距離的照明效果相對較差;車輛燈光太亮(如使用氙氣燈)時,會使對向的車輛或行人看不清楚,造成視覺盲區。建議駕駛人在夜間行車時儘量少用遠光燈,轉彎時車速不要過快,特別要小心彎道內側的情況,必要時可以放下車窗玻璃觀察或鳴喇叭警示。
6、在人群密布處
啟動前要下車檢查盲區情況,保證安全後再啟動車輛。尤其在人群密布處,一定要檢查是否有小孩在車前車後活動。「如果那個事故中的司機下車檢查了,就會發現處於車頭盲區的孩子,就會防止悲劇發生。」
7、要適當調整坐姿
在行進中視界會隨身體移動,盲區會有變化,所以要經過適當調整身體的視點來使盲區被壓縮到最小規模,否則盲區會增大,甚至一些不該有的盲區也會出現。
8、跟車距離不要太近
如果前車對比大,或者前車的後窗貼了深色的太陽膜,使你無法透過前車的後窗看到更前方的路況時,尤其要保持合適的安全距離。兩車相距20米以上的車距對比安全。
9、要合理地分配注意力
人的視距集中點也有主要和非必須之分,在行車過程中主要注意的是前方的車流,也要附帶著掃描路邊的行人,而在前方無車情況下,就應更注意路邊行人情況。駕駛員應練習自己根據路面情況,經常切換主要注意力和非必須注意力。
10、要控制車速
在靜止狀態下,人的視界可達到210度,但真正看得清楚的有效視界只要70度,而車速越快,視界越窄,時速達到100公裡,視界就只要40度,只能看清正前方很窄的規模。所以要控制車速,以免盲區增大。
小涵涵的事件告訴我們,不管是媽媽看手機,還是司機的不注意,都是因為個人的疏忽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在此,我們呼籲,文明行車,不要做低頭族!
如果覺得有用,就讓更多的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