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偶然從朋友圈點進去的,沒想到聽秦來來用上海話講紅色故事這麼有意思。」80後的徐先生說,「短短十分鐘,除了能讓人學到了正宗的上海話,很多故事就像諜戰片一樣扣人心弦。」據統計,從7月推出至9月中旬,秦來來在網上主講的《建黨100年 「四史」100講》,聽眾點擊率已超過181萬次,其中的「毛澤東與陳獨秀探討中國革命」一講,點擊率就達19萬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精彩的「四史」故事吸引。
圖說:秦來來和學生們在一起 官方圖
精彩 再也不做「守門員」
說起來,秦來來在網上做《建黨100年 「四史」100講》這個音頻節目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因為疫情——此前,秦來來一直在網上用上海話講《話說六千年 來來講上海》,把上海六千年的故事娓娓道來,誰料今年的疫情讓節目按下了暫停鍵,等節目重啟時,已臨近七一。必然是因為秦來來說,「明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上海六千年歷史中的重要部分。我們不如做一個特別節目,100期,讓年輕人更加了解黨的歷史」。
這些紅色故事,秦來來以前也講過,「我做過太多講座,從黨政機關到村鎮的文化中心,只要故事精彩,沒有人不喜歡聽。」記得有一次,秦來來到寶山一個村文化中心去,有一位觀眾就是不肯坐在觀眾席,非要搬椅子坐在門口,開講之前,秦來來從他身邊經過,他對秦來來說,「我之所以坐這裡,因為就給你10分鐘,沒有意思我馬上就走。」秦來來聽完笑而不語,走上講臺,一個個緊張的諜戰故事讓現場觀眾屏息凝神,那位「守門員」也怕聽不真切,看到前排有空檔便立即補位。講座結束之後,「守門員」紅著臉對秦來來說:「希望秦老師下次再來,我真的還沒有聽夠!」
圖說:秦來來的講座十分精彩 官方圖
「一般來說,線下講座的時間會長一點,一個半小時,有時候大家聽不過癮,我也試過講了兩個半小時。」秦來來說,「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學習都很忙,只有碎片時間,所以我想在《建黨100年 「四史」100講》中,一定要把最精彩的故事在地鐵三四站路的時間裡告訴年輕人。」無論是阿基米德還是學習強國,從數據上看,革命的故事只要講得精彩,永遠不缺聽眾。
互動 兒子轉發朋友圈
革命的故事如此精彩,絕非杜撰。事實上,《建黨100年 「四史」100講》從建黨、上海解放、改革開放、全面小康等10個主題出發,通過100個小故事,全面反映了近百年來發生在上海的標誌性事件。按照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研究室主任唐長國的說法,「我們出來的東西都是要經過嚴格考證的,不能夠為了故事性而過度演繹。」
所以,聽上去節目是由秦來來一個人在演繹,事實上,背後是一支十餘人的團隊,文字由上海通志館《上海灘》雜誌的作者改寫,再經過相關專家層層把關,確保節目的史實性和系統性。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洪民榮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系列節目充分發揮了地方志鑑往知來的作用,進一步推進『四史』的宣傳普及。」
圖說:秦來來(左二)和觀眾 官方圖
事實上,《建黨100年 「四史」100講》錄製了滬語版和普通話版兩種。秦來來說:「上海話講上海歷史,比較親切,大家聽著一個上海老人娓娓講述上海那麼漫長的歷史,會很精彩。聲情並茂、引人入勝,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10來分鐘一集,把主題講透。」
因為在網上傳播較廣,秦來來的兒子也在朋友圈聽到了老爸的講座,並轉發點讚。「其實,兒子以前上學忙,現在工作忙,雖然都在上海,但我很少見到他。」秦來來除了感動於革命故事能在兒子和他的朋友中流傳,也想當面聽聽兒子的建議和意見,讓更多的年輕人在朋友圈裡為革命故事轉發點讚。(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