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兵聖孫子曾在《孫子兵法》中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於戰爭的死傷和耗費巨大,能夠通過不動用軍隊而令敵人屈服才是最擅長戰爭的。
在春秋時代,中原大地先後出現的五位霸主之中,第一位稱霸的就是齊桓公。而輔佐齊桓公登上霸主之位的就是古代有名的賢相管仲。
這位權臣的謀略在當時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他對於利用經濟調控手段為國家謀求利益的認識和運用幾乎可以說就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在近代的大國爭霸歷史中,經濟戰作為重要的戰爭形式也層出不窮,其中的佼佼者正是冷戰勝利者,當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在美蘇爭霸的歷史上曾經運用了高超精妙的經濟戰爭,使得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大核武庫和常規武器裝備規模的"紅色鋼鐵洪流"未能打出一發子彈便瓦解冰消。在內部的經濟壓力下自行分裂崩潰,從而在長達45年的霸權競爭中笑到了最後。
無獨有偶,當我們翻閱我國古代典籍時,也可以發現當年管仲在齊楚兩個春秋大國之間就已經運用了堪稱藝術的經濟戰爭,迫使軍事力量強大的楚國低頭接受齊國的霸主地位。
對比齊楚和美蘇之間的爭霸過程,不禁讓人驚呼美國的經濟戰爭思想是否受到了管仲的影響,甚至運用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稱得上是爐火純青。
下面我們就從這兩次經濟戰爭的經過著手,比較一下究竟誰更高明一些。
棘手的對手:強大的楚國和蘇聯
春秋時期的楚國,擁有中國南部長江、漢水流域的廣大土地,人民尚武好鬥,軍事力量強大,令齊桓公十分頭疼。
他曾經對管仲抱怨說,楚國是山東的強國,人民都很熟悉戰鬥的技能,我想要派軍隊攻打他,又恐怕不能戰勝,該怎麼辦呢?
而同樣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蘇聯也是令世界上包括美國在內所有國家都心生畏懼的超級大國,彼時美國被越戰的泥淖纏住雙足,國力大為下降。
甚至被迫放棄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美元和黃金掛鈎的機制,而當時的蘇聯不僅在核武器的儲備上超過了美國,地面也擁有6萬多輛坦克整裝待發,準備隨時淹沒歐洲大陸。
這使得利用軍事手段打擊蘇聯根本不成為一個可能的選項。想來當時美國的尼克森總統也必定發出過如齊桓公的感嘆:該拿這樣一個紅色怪物怎麼辦呢?
硬通貨:黃金、鹽和美元
管仲對齊桓公說過這麼一段話:世界上資源豐富的國家有三個,我們齊國是其中之一,其中楚國出產黃金,齊國的渠展和燕國的遼東出產食鹽。
於是管仲令民眾從十月開始煮鹽,到第二年正月累積起三萬六千鍾;到了春天禁止再煮食鹽,鹽價漲了十倍。
管仲將食鹽賣到內陸缺鹽的國家,獲得了一萬一千多斤黃金,又令使者賀禮、進獻都必須使用黃金,於是囤積的黃金價值更加昂貴,齊桓公手裡獲得了大量的經濟籌碼。
回到近代,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戰爭橫財,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美元和黃金等同地位的標準,成為了世界貿易的結算貨幣。
但是隨著越南戰爭的巨大開支,尼克森總統最終被迫放棄了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固定匯率,美元的價值隨之一落千丈,岌岌可危。
在這緊要關頭,美國的"管仲"——國務卿基辛格走訪中東各國,於1974年和沙烏地阿拉伯籤訂了秘密協議,使得世界上的最大產油國同意使用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工具。
而獲得石油這一工業血液撐腰的美元立刻恢復了活力,繼續保持了世界貿易硬通貨的地位,而掌握著美元印鈔機的美國也把一張好牌緊緊抓在了手心。
目標是糧食:鹿與石油
在擁有了巨大的經濟力量之後,關於楚國的問題,管仲對齊桓公提出了一個令他摸不著頭腦的建議:請您用高價買鹿。當時擁有大量未開發森林的楚國正是鹿的主要產地。
於是大量的齊國商人進入楚國,將原本二枚銅幣一條的鹿價漲到了三枚,很快又成了五枚,最後竟到了一條鹿四十枚銅幣的天價。
楚國君臣在宮中樂不可支:金錢是人們喜歡、國家儲存、國王賞賜的好東西,鹿卻是要從莊稼地驅逐出去的害獸,於是讓楚國的百姓都丟棄田具去捉鹿出售。
管仲進一步引誘楚國的商人收購野鹿,堆積金錢,楚國甚至不需要從農民手裡徵稅就獲得了大量財富,而齊國自己卻悄悄囤積起大量的糧食。而在上個世界七十年代初期,由於爆發了中東戰爭造成石油危機,國際石油價格暴漲十倍有餘,加上石油和美元掛鈎。
蘇聯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國,立刻獲得了巨額的美元收入,蘇聯可以用這筆硬通貨在國際市場上買到大量的糧食,一下子就解決了之前令領導人頭痛不已的由於人口增長帶來的農業問題。
蘇聯需要解決自立國以來就存在的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和農業生產改革問題的緊迫性就此被擱置。
被衝昏了頭腦的蘇聯領導開始大量進口各種本國也能生產的機械,不切實際地開展對衛星國的援助,仿佛為石油定價的不是美元而是盧布。
時機成熟,圖窮匕見
管仲等到楚國積累了大量銅幣之後立刻關閉對楚國的通商,楚國買不到糧食,只好重新種糧,但是糧食在三個月裡不可能長出,價錢瘋漲到四百枚銅幣。
管仲派人把糧食運到邊界,楚國民眾投降齊國的有十分之四,到第三年強大的楚國也不得不對齊國表示臣服。
被石油收入耽擱了改革時機的蘇聯領導利令智昏,終於在1979年下令入侵阿富汗,美國立刻抓住時機多管齊下:一面大力支持阿富汗反蘇抵抗運動,一面對蘇聯進行技術封鎖使得蘇聯石油產能嚴重受損。
同時在戰事最關鍵的80年代中期與沙特合謀打壓石油價格,使其暴跌60%,再加上車諾比核電站等天災人禍,蘇聯立刻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美國此時終於施施然出手,用美元貸款引誘蘇聯一步步實行"西式改革",最終陷入解體的深淵。
這樣看下來,美國的經濟戰手段是不是和管仲的謀略各有千秋甚至更勝一籌呢?
當然,不管什麼時候,糧食安全都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線,我們可千萬要重視農業生產,畢竟美國的這條毒計,老祖宗在千百年前已經提醒我們了!這世界上還有誰能比中國人民更有智慧呢。
文/林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