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韓國晶片競爭力強,但是離不開全球化

2020-12-21 騰訊網

美國在制裁華為之後,荷蘭公司暫停了對中芯國際提供高端光刻機。現在中芯國際想要生產7納米以及之下的晶片,將不得不通過曝光次數解決。光刻機對晶元體多次的曝光,能夠解決晶片的有無問題,卻無法解決良品率,使其可以與臺積電、三星等公司一樣,擁有良好的成本回收能力。

國內可以生產的商用光刻機,主要是28納米的性能,在14和7納米領域處於研發階段。雷射光刻機可以做到對5納米的晶片生產,但是成本價格非常高,暫時無法進行批量生產,應用到商業領域。

在晶片生產的能力上,目前有實力的工廠主要是臺積電、三星等公司。雖然臺灣和韓國沒有太大的市場,也沒有非常全面的產業鏈,卻培育出了最好的高端晶片生產製造企業。不少人認為,像韓國一樣的小國可以生產晶片,像臺灣一樣的地區可以在晶片產業上領先,那麼像新加坡、荷蘭、英國、日本等國家,是否也可以在晶片產業上,建立自己的大而全的公司呢?

如果仔細觀察韓國晶片產業發展,將會發現她非常依賴全球化。三星公司的光刻機,主要依賴荷蘭公司,而市場依賴大陸、美國和歐洲市場。如果三星公司沒有了海外市場,僅僅依靠韓國內部消化晶片,很容易出現休克性死亡。即便是荷蘭公司終止對三星公司的高端光刻機出口,也會導致該公司的生產工作停滯,無法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成品。

無論是韓國,還是昔日的半導體強國日本,以及現在的美國均不適合發展全產業鏈。美國科技企業,僅僅依靠3億人口市場作為支撐,大部分產業都會遭遇收縮問題。如果美國發展全產業鏈,將不得不出現部分高端產業鏈,遷出美國市場。更為重要的是,美國人口有限,無法在勞動密集、人力成本要求苛刻的產業上形成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許多美國企業遷出本土,將工廠生產線放到亞洲的主要原因。可以說,人口小國和地區是全球化的依賴者,一旦失去了,將會因為人口不足,而發生產業鏈中斷,無法維持在某個高端產業鏈上的優勢。

相關焦點

  • 遊族網絡躋身2020全球遊戲市場競爭力榜單10強
    12月11日,伽馬數據和Newzoo聯合發布了《2020全球移動遊戲競爭力報告》,公布了全球移動遊戲市場中國企業競爭力排名榜單。遊族網絡憑藉在全球市場中的出色表現,成功躋身10強。放眼海外,聚焦日韓市場,擴展全球版圖2020年,遊族在堅持「全球化產品,區域化運營」的經營思路下,立足「大亞洲」策略,以高品質的產品和本地化的發行成功撬動日韓兩地市場,實現了遊族在亞洲兩大「手遊高地」的突破,進一步擴充了全球發行版圖。
  • 品牌價值500強,韓國擁有7家,那中國香港,臺灣及新加坡呢?
    韓國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世界品牌大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星電子,根據近日英國諮詢公司BrandFinance發布的《2020世界最具價值品牌500強企業排行榜》,三星電子的品牌價值高達944億美元,位居世界第5。
  • 臺灣實力有多強?連續5年晶圓生產排第一,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基地
    雖然近期臺積電迫於美國的壓力要跟華為中斷合作,但是認真說來,臺積電跟華為真的是合作多年的老夥伴了。因為臺積電晶片代加工能力在世界上技術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所以華為自研的不少晶片都是交由臺積電來代加工完成。大家早就習慣了臺積電的存在,沒想到現在臺積電跟華為中斷合作甚至可能導致華為5nm晶片難產,臺積電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大呢?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2018年,《財富》500強排行榜,臺積電位列第368位。2019年臺積電全球市場佔有率近52%,是第二名三星的3倍多。除了臺積電,臺灣的聯電和力晶科技分別在全球排行榜上佔據第三和第六的寶座。僅這三家臺灣公司所生產的晶片,就佔據了全球晶片代工市場的60%以上,地位無人能及。晶片設計,位居世界前列。
  • 坐擁臺積電,MTK兩晶片巨頭,為啥臺灣人均所得差韓國五千美元?
    臺積電和MTK,被稱為臺灣晶片產業的兩大巨頭,如今一前一後,掌握了華為晶片供應的生殺大權,其影響可見一斑。臺灣晶片產業不僅左右了華為了未來,包括蘋果,英特爾,三星電子,高通等眾多國際巨頭同樣要看臺灣晶片產業的臉色,沒有臺積電的先進工藝,蘋果手機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 不僅是三星電子,韓國半導體產業到底有多強?
    在晶片製造方面,處於領先水平的是臺灣地區和韓國,這兩地都已經實現迄今最先進的5nm製程,而在存儲晶片領域,韓國更是遙遙領先。全球三大DRAM提供商,韓國佔了兩家;在NAND快閃記憶體領域,韓國的領先優勢還在不斷擴大,主要原因是SK海力士收購英特爾的快閃記憶體業務後,與三星電子的差距縮小,加上在日本最大的晶片企業鎧俠擁有股份,未來不排除進一步收購的可能。
  • 顧家家居擬逾5億元越南建廠 全球化布局提升競爭力
    浙江省併購聯合會副秘書長、白沙泉併購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漢聰認為,「當下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只有那些具備全球資源調度、全球化生產組織及全球化市場開拓能力的企業,才能夠更好地抵禦外部發展環境的影響,從而獲得更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家居行業也是如此。」
  • 美國封殺華為,日本、韓國、臺灣地區要痛失近2000億!
    中國基金報 泰勒隨著9月15日新升級禁令日期的臨近,華為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看不到任何緩和餘地的他們,已經開始了麒麟晶片的大撤退。而半導體目前已成為一個高度全球化、分工化與合作的國際化產業,因此美國對華為禁令影響的不僅有中國臺灣地區,日韓等國的半導體企業同樣無法倖免。
  • 美國封殺華為,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要痛失近2000億!
    隨著9月15日新升級禁令日期的臨近,華為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看不到任何緩和餘地的他們,已經開始了麒麟晶片的大撤退。 而半導體目前已成為一個高度全球化、分工化與合作的國際化產業,因此美國對華為禁令影響的不僅有中國臺灣地區,日韓等國的半導體企業同樣無法倖免。
  • 推動品牌化建設 提升臺灣農產品競爭力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版今日刊載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林巍的特稿,討論島內農業發展中品牌化與市場競爭力的問題。   全文摘編如下:   臺當局向來重視農業發展,為提高島內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近年來積極推動品牌化來凸顯臺灣農產品特色,希望透過品牌為產品或服務提供附加價值。
  • 紐約時報:阿里全球化戰略離不開中國支持
    《紐約時報》網絡版撰文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頻頻現身世界舞臺,無論是會見美國總統川普,還是亮相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積極推動著阿里全球化的戰略。儘管如此,馬雲的夢想要想實現仍然離不開中國的支持。
  • 又一家臺灣晶片巨頭誕生,市值緊追富士康,臺灣能摘掉代工標籤?
    近來最火的臺灣企業是哪一家?不是臺積電,而是晶片設計企業聯發科。根據臺灣媒體報導,聯發科的股價已經創下十年來的新高,市值達到9151億元新臺幣,緊追臺灣市值排名第二的鴻海集團(富士康),鴻海集團的最新市值為1.09萬億。
  • 誰能掌控住臺灣晶片產業,誰就能把握住晶片的未來?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目前全球高端半導體有50%在臺灣地區生產,其餘在則在美國、韓國和以色列生產,而從晶片代工來看,臺灣地區拿下了全球60%+的訂單。所以外媒體表示,未來誰能夠掌控住臺灣的晶片產業,誰就能把握住晶片的未來,因為臺灣對晶片產業的影響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雖然外媒說的是臺灣地區,但實際上我認為主要是指臺積電,畢竟臺積電一家就拿下了全球50%+的代工訂單,目前是全球最先進的晶片生產廠商。
  • 份額僅為十分之一,為何大陸晶片製造,與臺灣差距這麼大?
    近日,知名半導體分析機構TrendForce發布了2020年全球晶片代工數據,以及2021年代工市場預測數據。從數據來看,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將達846億美元,年增長23.7%,增長率達到了近十年以來的最高峰。而2021年產值約為897億美元,增長率約為6%。
  • 韓國,中國臺灣GDP增速對比,臺灣增長2.73%,五年內首次領先
    從統計數據來看,臺灣領先韓國0.73個百分點,這也是臺灣省在過去五年,首次在GDP增長速度方面領先韓國。從2015年至2018年,臺灣省的GDP增速分別為-1%,0.9%,2.8%,2.6%;而韓國分別為2.79%,2.93%,3.06%,2.67%。
  • 華為晶片取得突破,打破韓國的壟斷,京東方成為大贏家
    而近日,華為又傳出好消息,在IC晶片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藉此新技術加持,中國屏幕廠商將可以繼續提升競爭力。公開資料顯示,屏幕IC晶片可以控制屏幕面板的畫質、顯示以及節能策略,像是最近兩年被手機廠商頻繁提及的高刷新率以及高採樣率設置,就需要藉助屏幕IC晶片幫助才能實現。國內屏幕企業雖然發展快,但在IC晶片生產和製造方面,即便是京東方、華星光電這樣的頭部公司,也無能為力。
  • 晶片破壁者:「韓國模式」的榮耀與厄境
    隨著美國第二輪制裁的影響,臺積電等代工廠斷供,「7nm及更高製程的晶片找誰造」,成了中國晶片設計廠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不少人就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東亞近鄰——韓國三星。韓國是全球半導體設備的第二大生產國,三星更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個擁有設計、製造和封測一體化IDM體系的廠商。 這也讓不少吃瓜群眾感到不可思議。
  • 日本三井財團的實力有多強?和韓國三星集團相比如何?
    其次,再來看韓國三星集團的實力如何?三星是韓國最大的財團及跨國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之一,曾有人說,「韓國人一生都離不開三件事:死亡、納稅和三星」。
  • 臺灣組建AI晶片聯盟AITA,臺積電等56家公司加入,主攻三類晶片
    編 | 趙佳蕊導語:據臺媒DIGTIMES最新報導,近日,臺灣成立了臺灣AI晶片聯盟AITA。這個聯盟旨在促進和加快臺灣AI晶片的開發和生產。智東西7月4日消息,據臺媒DIGTIMES最新報導,近日,臺灣成立了臺灣AI晶片聯盟(AI on Chip Taiwan Alliance),簡稱AITA。這個聯盟是由56家信息技術和半導體製造公司、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公司組成,旨在促進和加快臺灣AI晶片的開發和生產。
  • 華為動作快,已將麒麟晶片從臺灣運回大陸?
    而今天就有媒體爆出消息來,說華為已經用了專機去臺灣把剩下的麒麟晶片運回來!說實話,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情和很多網友們都是一樣的。這2年來,華為真的可以說是太不容易了,網友們表示很心痛!除了高端晶片,昨天還有消息傳出,華為緊急備貨的總共1.2億顆晶片也已經到貨。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