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的家庭都開始養殖花草植物,因為這些植物擱置在室內或者室外,都能夠很好地裝飾居家環境,以及調整氛圍,促使生活或者工作在其中的人們享受到安逸的氛圍,每天都擁有一個好心情。
然而,花草的成長階段卻需要人們的參與,因為絕大多數的家庭都不具備地栽花草植物(獨立的花園),所以盆栽的情況下,就得年年給花草植物換盆、翻土、修剪,而若是不懂得這些,不將其做到位,這樣就不算一名合格的園丁,只能算得上一個"園藝小白"。
所以,接下來就針對不懂得怎麼換盆、翻土、修剪等活動的養花人,說說這些和花草的互動中該注意哪些要點?
1、 換盆
盆栽的植物必然需要換盆土,而在換盆土的期間,若是沒有及時地注意到細節處理,不但會耽誤其服盆的周期,甚至還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機,導致換盆後的植物因為養花人不當的舉動而出現傷亡問題。
換盆土的階段,具體該做些什麼?注意哪些?
換盆土之前,需要提前一周到半個月左右控水,將花草盆栽一直擱置在散漫光照充足的位置上,不斷地消耗土壤裡面的水分,等到其徹底幹透之後不要急著積水,先將其脫離花盆,這樣慢慢地梳理花根上面的土壤,可最大限度上避免用力過猛扯斷花根。
與此同時,在清理完大部分的土壤之後,就可以一邊用自來水衝洗花根,一邊檢查下根部的健康狀況,發現腐爛以及乾癟的根部就及時地修剪掉,之後將處理好的花根浸泡在多菌靈以及生根粉混合成的水溶液裡,持續上15-20分鐘左右,撈出來即可晾曬到通風良好的位置上,靜待上面的水分慢慢蒸發掉。
而植物根部半乾的狀態下即可上盆。但在上盆之前,需要對花盆以及花土殺菌消毒,而且土壤的溫度需要接近常溫狀態,同時需要事先將其一次性澆溼透,等到土壤中不存在積水的時候方可栽種處理好的植物。
同時,在緩苗的期間,無需再次澆水,看到植物葉子蔫吧、沒精神,可往枝葉上噴灑少許水霧"提神",而若是想要再次澆水,則必須等到土壤徹底幹透方可動手,不然就會有積水爛根的風險。
2、 翻土
土壤結塊是植物成長最大的剋星,所以在盆栽的期間,不但需要定期追加微生物菌劑,改良土壤,同時還需藉助"物理因素"減緩土壤板結的速度,可不定時地用鏟子來鬆動下土壤,但很多人不清楚,並非土壤徹底幹透後動手翻土最好。
而恰恰相反,等到土壤徹底幹透才動手翻土,往往更容易扯斷隱藏在土壤裡的花根,導致其莫名地受傷。所以,個人更加喜歡在土壤半乾的時候,動手用棍子或者小鏟子等翻動下土壤。
3、 修剪
花草的成長就如同平地起高樓一般,是一天一天長成的,所以在此期間,有些枝葉"長得是地方",能夠讓盆栽整體看著越來越美,而有些則不適合繼續留下,因此,只有及時地剪掉,這樣植株才能有機會再次長出理想的枝葉,提升盆栽的觀賞價值。
與此同時,將凋零的花朵以及老化的枝葉修剪掉,還能降低一部分的營養物質消耗,確保花根吸收到的營養物質都得到了"合理分配",被"需要的地方"利用掉。
綜述
關於盆栽花草植物,必須了解的知識點就介紹到這裡,若是大家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記得留言區說說,分享出來"疑惑"才能儘早解決問題,避免"負面影響"一直持續存在,禍害家裡的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