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安慕希是啥,我只認識貝克漢姆。」
昨天,大衛-貝克漢姆代言的一則微信朋友圈廣告底下,有一條評論讓我駐足許久。轉天過來,貝克漢姆45周歲,好多回憶湧上心頭。
微信朋友圈廣告界面截圖
市面上的牛奶、酸奶,味道和質量大差不差,給他們做代言的明星另當別論。如果說奶茶哥哥周杰倫是一代歌迷的記憶,那貝克漢姆絕對算得上一代球迷的青春。綠茵場上,你能記住的背影很多,但那道「貝影」,只有一個。
貝克漢姆,之於我的意味是不同的,回想起來,大抵與那件驕傲的球衣有關。
資料圖:2013年3月24日,英格蘭足球明星貝克漢姆在北京大學舉辦學生見面會。圖為現場的北大學生紛紛高舉與貝克漢姆相關的物品,希望獲得交流機會。中新社發 侯宇 攝
人們最初接觸足球,總摻雜著幾分懵懂。記憶深處找不到幾個信手拈來的故事,甚至因為年齡太小,叫不上多少球星的大名。
但熱愛卻在心底滋長得飛快。
貝克漢姆的「一球成名」:1996年8月17日,小貝在英超生涯菜鳥賽季曼聯對陣溫布爾登的比賽中,從中場附近一記60米開外的超遠距離遠射成功,技驚四座。而他陽光少年般的慶祝動作,也幫他走進了無數人的心中。
我還記得小學二年級的那個下午——放學去外婆家準備吃晚飯的我,推開家門,眼前就是一件鮮豔的7號戰袍。
曼聯時期的貝克漢姆,留下了許多輝煌回憶。
小時候,我貪玩,成績不好,三年級才拿到了人生第一張「三好學生」獎狀。見到那件球衣時的欣喜,就好像自己人生中得到了一次最完美的褒獎。
甚至,送我禮物的舅舅把隊服從袋子裡拿出來,直到衣服完全展露在空氣中的過程,和彼時的我心理如何變化,現在依然清晰可感。
大致可以描述為三個語氣詞。啥…哦?啊!!!
1998年世界盃小組賽,首次代表英格蘭國家隊在世界盃首發出場的貝克漢姆,打入了一粒經典的弧線任意球。彼時,「貝氏弧線」的名字還沒有誕生。
那是一個孩子對新鮮事物由衷的歡喜。我舉起球衣擺弄了半天,晚飯時候,豔紅的盜版曼聯7號短袖,已經套在了深黑色的秋衣外。造型確實奇怪得很,但又有什麼所謂呢?
同樣是1998年世界盃,屬於貝克漢姆的時間在1/8決賽戛然而止。面對老辣的西蒙尼,他稚嫩的在裁判眼皮底下踹向了對手,吃到紅牌直接被罰出場。
後來很多年裡,我喜歡阿根廷,追逐梅西,也看過國足踢世界盃,那件隊服,沒過多久就被家長以「小孩長身體快,穿不了了」為由,收入了我不知道的角落。但在那個喜歡足球的少年心中,貝克漢姆佔了分量不輕的一塊固定位置。
2004年歐洲杯1/4決賽,三獅軍團與葡萄牙鏖戰至點球大戰,貝克漢姆繼小組賽不敵法國罰丟點球後,重蹈覆轍,再度迷失12碼線內。
我不是他的球迷,卻無時無刻不在關注他。他的貝氏弧線,以及弧線是怎樣一步步練成的,漸漸從電視上的圖像、書籍上的文字,飛進我的腦海。
2006年世界盃1/4決賽對陣葡萄牙,貝克漢姆在世界盃謝幕戰因傷被提前換下後的悲痛模樣,盡數封存於歷史。
坦白來講,拋開一腳曼妙的弧線球,貝克漢姆的技術能力可能並非處於足壇之巔。可他總用讓人過目不忘的履歷徵服人心——
92班一員,舉世罕見的中場吊門,與維多利亞結緣,從曼聯到銀河戰艦皇馬,世界盃上染紅時的不羈、失點後的茫然、招牌任意球破門、充滿遺憾的告別……
種種驚喜與意外交織的傳奇生涯,令那些身處這一時代的球迷,很難對眼前發生的一切視若無睹。
令人心碎的謝幕時刻到來前,帶傷堅持的貝克漢姆曾對替補席做出這樣的手勢。
人們對他的評價也很糾結。七年前,《天下足球》拋出「他是寵兒還是棄兒」的問題,至今似乎依然無解。
很難想像,離開足球場的小貝,會以微博、微博刷屏的產品代言人形象回歸輿論中心。那些坐在屏幕前與他一起經歷的瞬間,又像過電影一樣,一幕幕翻騰於眼前。可若要說起其中,最清晰的一張畫面,毋庸置疑,還得是舅舅手裡的那件球衣。
2001年10月6日,韓日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貝克漢姆用一記絕平任意球破門將英格蘭驚險送入決賽圈。賽後,當地媒體驚呼:這是一粒價值上億英鎊的進球。
時間過了太久,球衣早已難覓蹤跡,但心裡始終會記得。或許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貝克漢姆」,任憑時光倏然流走,它自巋然不動。
故事裡的主人公,肉體凡胎,他們總會變老,甚至終有一日離開人間。可記憶的片段卻不會,它們的陪伴,往往窮極一生。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5月26日,紀念曼聯1999年獲得三冠王的一場傳奇紀念賽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大衛-貝克漢姆再次回到這裡參加比賽,並收穫了一粒進球。
少年跨過青年步入中年,回想起往事時,依然感受到當年的快樂。此般瞬間,真的有些美好。(作者 王思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