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韓國結緣始於大學時期,我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東北亞學院(原韓國學院)。在全中國離韓國最近的城市—威海生活的四年期間,原本對韓國一無所知的我對這個人口數只有山東省人口一半的國家的語言、文化和政治等逐漸產生了興趣。在本科畢業後,我如願被首爾大學國際地域學 (International Area Studies)專業錄取,如今在這裡度過了兩年多的碩士生涯。作為一個留韓資歷和時間都尚淺的留學生,我將著重分享從我的角度看到的韓國以及我在首爾大學期間的學習和課餘生活。
文章簡介
【本期作者】李思;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的韓語專業;碩士就讀於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國際地域學專業
【排版】譚譽豪
【美編】黃竹音
一、我眼中的韓國
我在大學時期對韓國的印象和大部分人一樣停留在韓流、時尚和泡菜等關鍵詞上。記得本科三年級來韓國交換的時候,走出仁川機場的一刻,看到的就是和韓劇裡差不多的一群妝發精緻的男男女女。地鐵裡和街道上的香水味,爬不完的山坡,密集的樓群和狹窄的街道就是我對韓國的初印象。自兩年前一直到現在,我所有的學習和娛樂生活都圍繞著首爾大學和學校周邊進行。首爾是韓國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是一個人口和產業密集,公共運輸等基礎設施非常完好的城市,可以說絕大部分的韓國最優質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在首爾尋找發展的機會。一開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韓國人的守序和友善。在首爾的地鐵裡,粉紅色的孕婦專座和老人專座劃分明確,而且無論再擁擠,絕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會依舊把座位空出來,預備留給更需要的人。地鐵站裡隨處可見的育嬰室和殘疾人服務中心也體現了韓國的人文關懷。並且,韓國是個非常注重禮儀的國家,上下老幼等級分明。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遇到年齡更大或職位更高的人的時候,韓國人會嚴格遵守禮儀,語言上要講敬語,行動上要不時彎腰拱手表示敬意。作為接觸韓國文化長達6年的我,也逐漸入鄉隨俗,真心認可並尊重這種禮儀文化。
首爾街道 圖片來源:https://peterlamphotography.com/2014/04/24/seoul-street-scenes/
二、韓國人眼中的中國
韓國人對中國人普遍很禮貌友善。根據我個人的觀察,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中韓關係變得愈加緊密,在經濟,政治和人文方面等交流愈加頻繁,韓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也逐漸提高。雖然依舊不乏一些年長的保守派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當作和朝鮮一樣看待,但是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廣泛,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提高,韓國人對與中國的興趣日增,對於中國和中國人的認識的隔閡也在日益縮小。很多韓國人都表示,中文是除英語以外最想學也是最重要的外語。去中國留學也逐漸成為很多韓國高中生的第一選擇。另外,最近幾年,在韓國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中餐廳,尤其在韓國年輕人群體中很受歡迎。在韓國,常常會走進一家麻辣燙店,發現大部分客人都是韓國人的有趣場面。
雖然大部分韓國人和其他外國人對中國人很尊重,對中國的一些事情也非常感興趣,但是也會有因為對彼此了解不夠充分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時候。這也說明了,兩國間的文化差異和刻板印象依舊沒有完全消除。在我所學習的國際政治領域,上課的時候,大部分主題都會或多或少涉及到中國,教授們和其他同學們在討論時很願意了解中國學生的看法。雖然有時依舊存在誤解和偏見,但是討論下來,還是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理解和尊重。
三、在冠嶽山上敲鐘的生活
我所就讀的首爾大學位於首爾市的冠嶽區,一個人煙稀少,遠離嘈雜的校區。由於學校坐落在整個冠嶽山,校園面積很大,需要校車出行。可能由於遠離鬧市區的紛雜,也可能是因為這裡聚集了全韓國最愛學習的年輕人,首爾大學的學術氛圍非常濃厚。尤其在當下的秋季,走在校園裡常常會感覺到一種靜穆和肅殺的氣氛。校園裡的大部分人衣著整潔簡樸,背著包快步疾行。首爾大學治學嚴謹,教授們非常嚴格,學生們大多非常勤奮。雖然校園裡少見歡聲笑語,但作為一個專注做學術搞科研的地方,這裡算得上是一個遠離紛擾的清靜所在。
首爾大學校園 圖片來源:筆者自攝
1. 學習生活
我所在的專業國際氛圍很濃厚,中國學生人數比例佔很小一部分,其餘由韓國和來自歐洲、美國、非洲等其他國家學生組成。專業的課程設置提供很多國際學生間課上互相交流的機會。課上氛圍輕鬆自由,課下學生與教授溝通的機會也很多。除了課上和教授同學們的交流外,學校裡也會請到很多學界的大師們來舉辦很多講座和論壇等活動供學生自由參加。另外,學院內還有學生組織的按國別和區域劃分的圓桌研討會(中國,美國,非洲和東協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選擇參加,在每周定期的午餐時間討論關於該地區所感興趣的話題。另外,學校的教學資源豐富,圖書和期刊等電子資源渠道廣泛,獲取最新學術資源非常便捷。校內的各學院和研究所會定期舉行公開講座,提供給學生包括在學術論文寫作、外文期刊檢索、給外國學生韓語和英語寫作指導等支持。總之,只要有心學習,在這裡可以獲取一切所需要的資源。
2. 獎學金和勤工助學
韓國學校在獎學金的提供上也很大方,很多學校會有外國學生專項獎學金。校內也會提供給學生很多助教和行政室的勤工助學崗位。另外,很多校外的財團或畢業的校友也會設有獎學金,大部分情況下,是面對所有學生開放申請的。在我的學校裡,開放給外國人的獎學金有很多,例如韓國政府獎學金(涵蓋所有學費、生活費、論文列印費和交通費等)、財團獎學金(不同財團金額不同,但韓國大部分財團都很「壕」)、學校開設的獎學金(按績點高低分發,包括全獎和半獎不等)。另外,校園裡開放給學生勤工助學的崗位也很多,每月工作時長40~80小時不等,時薪1萬韓幣左右。總之,韓國的學校給學生的財政支持很充足,在校內工作既可以賺到生活費,也可以豐富自己的經歷。這種實踐也是深入了解韓國文化,融入韓國社會的好機會。只要願意把握,努力爭取,拿獎學金的機會是很多的。
3. 社交和課餘活動
在韓國留學期間,社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韓國大學大多會給學生提供很多參加社交活動的機會。除了各種社團外,每個學院也會分別舉辦自己的社交活動,幫助學生間增加交流。例如,每個韓國大學在新學期開始時必不可少的歡迎會(Orientation)和MT(Membership training),一般是剛入學的新生們和部分老生們一起組織的兩天一夜的短期旅行。雖然最後都會以通宵喝酒聊天作為結尾,但是過程中新生們在一起通過聊天和做遊戲等活動,可以很快認識新朋友,向前輩請教學習和生活等經驗,這樣的活動有助於新生們快速融入新集體,以愉悅的心情開始留學生活。另外,韓國學校的學生會活動豐富,比如,學期中會定期舉辦Major Night,幫助同專業的同學們互相認識,交流學習和生活上的經驗。學期末會舉辦芝士&紅酒聚會,大家一起喝酒聊天,釋放期末考試的壓力。除此之外,每個學校不同專業還會有自己特色的活動供學生自由選擇參加。
除了學校舉辦的活動之外,在韓國可以享受的課餘的娛樂活動也很多。由於由於首爾這個城市的街道比較安全,而且韓國人很喜歡夜生活和喝酒,所以首爾的街頭即使在夜晚12點,街道上的飯店和酒屋依舊燈火通明。在韓國,有一個特別的文化叫火熱的周五(불금),在每個周五的晚上,為了卸下一周的疲憊,為下一周積蓄能量,這個時候就是韓國學生們愉快地玩耍,盡情釋放壓力的時間。因此,特別在每個周五的晚上,可以在大學路周邊看到很多精心打扮的大學生們出來和朋友聚會喝酒、看音樂劇、看展覽或電影等熱鬧場面。
除此之外,在校外活動中,在韓國的中國留學生可以自由參加在中國駐韓大使館教育處指導下的全韓中國學人學者聯誼會組織和各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聯誼會組織的各種學術和娛樂活動。另外,韓國國際交流財團(Korea Foundation)等韓國的財團或學會也會定期舉辦促進中韓兩國交流的論壇等活動。參加這樣的活動有助於深入了解韓國,而且和前輩交流留學經驗心得,也是學習之餘交友放鬆的好機會。
四、總結
中韓關係在薩德事件之後的發展雖稍有停滯,但近幾年又逐漸回暖。中韓兩國在經濟、人文等領域依舊聯繫緊密。作為一個在碩士階段來到韓國留學的我來說,在韓國留學的不長不短的近3年的時間裡,我感受到的韓國是一個小且精緻並充滿尊重和人情味的國家,我感受到的首爾大學雖有點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但是一個治學嚴謹,能為有理想和抱負的年輕人們提供一切頂尖學習資源的地方。韓國這個國家雖小,但卻相對包容和開放。中國的學生在韓國學習期間,只要認真學習,願意真正融入感受他們的文化,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一定可以得到很寶貴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