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中的骨灰:用此文祝賀繡痴堂競選吧主成功!
鳥之初,一個蛋。我們不能知曉蛋中是否有優良基因,因此選擇雛鳥就值得探索。剛出殼的肉肌,在毛管出來後,有很多鳥友會選擇光頭,認為腦頂部有毛管的是母鳥。其實這種選擇未必是百分百正確。繡眼雛鳥區分公母還是以鼓喉為主!在雛鳥能在跳槓上站住,尾羽一兩公分長的時候,餵飽後在外界噪音刺激下,公鳥會有鼓喉現象,喉部連續抖動三秒以上,注意,有的雛鳥由於餵養不到位,在嗆食的情況下,會有類似鼓喉的舉動,區分方法是用手騷擾,正常鼓喉,在騷擾下會停止鼓喉,氣管炎般的不會停止。
雛鳥階段,不可能知曉長大後的長相,哪怕荷花繡眼在褪毛後,長相也會發生變化。如何在一堆包公的繡眼雛鳥中選擇?我認為只有從嘴部來觀察,繡眼嘴巴是選擇的關鍵部位,選擇成年鳥,嘴部也是重點之一!首先,雛鳥的嘴巴是會縮水的,選擇那些短小,細直,略彎,上下比較薄,根部寬大,從雛鳥頂部看下去,上嘴殼等腰三角形底部比較寬大的嘴型尤為重要,張嘴乞食時,嘴根比同類寬大,並且上顎天花板飽滿厚實,不要選擇乾癟。那麼此類嘴型在長大縮水後會更顯小巧玲瓏!而嘴根縮水後也不至於窄小。
選擇那些新鮮雛鳥,就是那種沒有經過長途跋涉,(時間長了難免有缺食和營養跟不上的現象)!在樹上摘下到市場時間比較短的那種。雛鳥選定後,餵養的食物又是重中之重!在幾十年前,鳥販子們用黃鱔加小雞飼料來餵養畫眉雛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同為雜食性的繡眼也可以引用過來!
本人改進後的配方如下----小雞飼料和以後準備長大後餵養的成品料一比一打成粉末混合備用。金施爾康備用,櫻桃番茄(聖女果)備用,活黃鱔若干備用,雞蛋黃備用,鞘翅目幼蟲,直翅目幼蟲,鱗翅目幼蟲備用,丙冬甘寧備用。
根據雛鳥的年齡,在肉肌階段,雛鳥大肚子裡面原本胎中自帶的蛋黃還沒有消耗完畢,因此肉肌階段不需要雞蛋黃供給。本著小葷大素的原則,正常比例以一窩四個為例,活黃鱔剁成肉糜和粉料一比一拌勻(赤膊肉肌葷腥重一些),加入一個聖女果肉漿(可以水果多樣化),加入去掉糖衣刮下微量金施爾康粉末,人工餵養比不上親鳥餵養食物多樣化,所以必須加些微量元素,不能多,否則維生素中毒,調製成粥糜狀張嘴即餵之。各科目的幼蟲不需要太多,草叢中找一些就夠了,只不過是給雛鳥吃零嘴,去掉口器偶爾吃一些。
隨著羽毛漸豐,逐步減少黃鱔比例,代入一些微量熟蛋黃,可以將餵養的粥糜料和成品料放在籠子裡讓它們嘗試自己啄食,這個階段還是需要喂,自己啄食是吃不飽的。小雞飼料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配方,但是裡面有一些成長激素,對肉雞的肝臟會造成一些傷害,對於繡眼雛鳥也是一樣,那麼此時需要用丙冬甘寧來調理雛鳥的肝臟和免疫系統。
羽毛長齊,鳥的活動量也會增加,在分籠時就需要做一些規矩,以免腦袋翻掉,以方籠為例,籠布遮去一半,正面也需要遮擋,邊上有同類可以相互看見,下面裝小跳槓,引導它往下走,減少跳到籠絲上的頻率,籠絲上跳多了,會造成扒絲仰頭。讓它只有在下面的跳槓才可以偷看見同伴!!!黃昏時分尤為重要,別看人工餵大,小雛鳥也有歸山性,看見同伴可以讓它不那麼煩躁,起到穩定的作用。這種手法也適合荷花。看見同伴可以使幼鳥上性緩慢,這和畫眉原毛一樣,上性快,出花快腦袋翻得快。雛鳥也應該接觸外面,每天在家也需要人鳥互動,以免反生,羽毛長齊分籠後,每周遛一次足矣!就算遛,最好也是捧在手上,密切注意它的行為。有的雛鳥很過分,熬到褪完毛後也會翻。
有的鳥友抱怨,雛鳥過籠洗澡是個頭痛的事,其實在餵養階段,把養籠和洗澡籠對接,任它自由穿梭在兩個籠子之間就可以解決,雛鳥對沒見過的東西膽子很小,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見過洗澡籠,乍一見到洗澡籠會害怕,鳥主性子再急些,用去驅趕的方式讓它過籠洗澡,那麼雛鳥以後洗澡就會有障礙。一旦發生並非無解,只不過誘導的時間要長一些,這一系列五花八門繁瑣的手法就不多說了.
歡迎您的加入多多探討,更深更廣的了解鳥文化。
我希望自己的公眾平臺象一個快餐店,讓人感覺到豐富、便利、實際;也象一家高級酒吧,吸引人去欣賞並給人許多想像有時候一段話、一張圖,讓我暮然回首往日,回味無窮。歡迎來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素材來源:繡痴堂
編輯:夢入洪荒 瀟遙郎君 象牙塔中的骨灰 神仙金魚百鳥看客
不惑之年 五行扇 天駿馬業~浩天 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