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發布,守護生態環境已成全球共識

2020-12-07 澎湃新聞

2019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發布,守護生態環境已成全球共識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20-06-01 18:09 來源:澎湃新聞

「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京發布。這些熱點事件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塑料汙染、固體廢物處理等內容,於2019年末啟動評選,通過專家和網友投票選出。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包括: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亞奈洛比聯合國環境署總部召開,引領全球經濟走向更可持續的軌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全球化學品展望II》,化學品汙染問題迫在眉睫;歷時5年發布的《全球環境展望6》顯示,地球已受到嚴重破壞;中國舉辦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分享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經驗;地球生態超載日再提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布2019年「地球衛士獎」; 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兩年半以來,全球廢物處理方式巨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未能實現預期目標;海洋微塑料汙染已無處不在。

針對這些熱點事件,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環境》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賈峰在做解讀時表示,迄今,全球環保的巨輪已駛過近半個世紀。一方面,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前所未有;另一方面,環保引領者方陣中出現了發展中國家的身影。全球應對資源環境挑戰,中國後來居上。中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做出一系列積極貢獻,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賈峰說,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舉辦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分享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經驗。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了控制空氣汙染、改善空氣品質、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取得的成果。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在經過40多小時的「加時賽」之後,於2019年12月15日閉幕,成為史上延期最長的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大會未能就包括《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在內的一些關鍵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此外,美國於2019年11月4日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程序,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增加了更大難度。

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熱點進行解讀時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和協作,共同解決本世紀決定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這其中缺少不了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希望我們總結經驗和教訓,吸收對全球未來治理結構潛在的影響,改進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結構的設置和運作機制,為共同迎接挑戰和全球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張建宇說,攜手共治應對全球資源環境挑戰和全球環境問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是全球面臨的挑戰和必然選擇。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中可以看到,人類正在積極採取行動,守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

2017年中國出臺全面禁止「洋垃圾」進口政策。在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後,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隨後相繼出臺「洋垃圾」進口限令,美國、日本、英國等國都開始重新審視垃圾回收這一重大議題,全球處理廢物的方式發生了巨變。

根據美國廢棄物回收協會(ISRI)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美國向中國內地出口的廢塑料較2017年初減少89%,廢雜紙出口減少96%。在此期間,美國向所有國家出口的廢塑料總量減少64%,廢雜紙出口減少42%。

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在中國、菲律賓等國家相繼出臺「洋垃圾」進口限令後,發達國家正在重新審視垃圾回收的議題。在西方國家重新對垃圾回收做出調整的同時,中國也需要做好自身的應對。中國出臺「洋垃圾」禁令之後,造成國內部分品類的原材料緊缺,價格上漲,同時自身的垃圾產生量在快速增長,中國迫切需要加強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循環再生利用,推行垃圾分類制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生態環境保護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含固廢處理、海洋塑料汙染
    《世界環境》雜誌於2019年末啟動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選和網友投票,最終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塑料汙染、固體廢物處理等內容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眾多環境新聞中被評出。  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中,有的熱點展現全球環境已受到嚴重破壞。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9年度報告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9年度報告 2019-11-22 21:34: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翟璐
  • 我國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呂騫 趙竹青)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27日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開展了相關的遙感監測與分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產品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並提供在線免費共享服務。記者了解到,該系列報告是我國積極應對全球變化,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舉措之一。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發布
    為積極應對全球變化,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科技部和財政部的支持下,國家遙感中心持續開展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簡稱年度報告)工作。自啟動這項工作以來,在保持繼承性和強調發展性的原則基礎上,年度報告圍繞全球生態環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態環境熱點問題和全球重點區域3大類主題,分8期陸續發布了包括全球陸地植被、全球陸表水域、全球城鄉建設與發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全球典型重大災害、大型國際重要溼地、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協生態環境狀況以及「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10個專題系列共22個專題報告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姚 峰攝(人民視覺)   11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習近平主席指出,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發布
    本報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趙永新)科技部近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分「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2020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發布發布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發布科技部近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分「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對全球生態環境進行了遙感監測與分析。
  • 2020全球十大環境新聞
    結合生態環境領域新聞熱點,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 回顧過往一年,梳理出反映這一年生態環境領域關注熱點的全球十大新聞。1. COVID-19疫情讓公眾對環境和地球可持續發展更為關注2. 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與氣候變化關聯更加明顯3.
  • 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
    2019年國內十大環境新聞  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10月28日-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趙竹青)「在生態環境監測中,衛星遙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
  •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19年度生態環保十大事件
    3月23日,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期,省生態環境廳組織評選了「2019年度山東生態環保十大事件」。
  • [人民日報海外版]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不久前,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布《美國損害環境事實清單》和《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兩份文件,用事實和數據還原美國在環境治理領域的斑斑劣跡,直接戳破美國一些人「賊喊捉賊」的把戲,給美國某些政客的無理指責以有力反擊。作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達國家,美國不僅在國內環境保護政策上大開「倒車」,還嚴重損害全球環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是公認的「共識破壞者」和「麻煩製造者」。
  •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2020年11月27日,《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發布會上,王琦安主任介紹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簡稱年度報告)的相關情況並與有關專家一同回答了媒體提問。
  •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全球城市面積20...
    全球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公眾都很關心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衛星遙感觀測地球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多家單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資源、氣象、環境、極地等國內外衛星的觀測數據,完成了2020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
  • 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不久前,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布《美國損害環境事實清單》和《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兩份文件,用事實和數據還原美國在環境治理領域的斑斑劣跡,直接戳破美國一些人「賊喊捉賊」的把戲,給美國某些政客的無理指責以有力反擊。作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達國家,美國不僅在國內環境保護政策上大開「倒車」,還嚴重損害全球環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是公認的「共識破壞者」和「麻煩製造者」。
  • 《全球環境展望6》報告中文版發布|全球環境展望6|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12月20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主辦的《全球環境展望6》中文版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生態環境領域知名學者、報告作者、高校與科研機構代表等特邀嘉賓參加了會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展望6》在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發布,聚焦「地球健康,人類健康」主題,系統審視遭受嚴重破壞的全球生態環境,呼籲各國徹底摒棄不可持續的生產消費模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其他國際商定的環境目標。繼英文版發布後,中文版報告的翻譯製作在多方協助下首先完成,成為英文之外的第一個聯合國官方語言版本。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發布,這些數據值得關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6日訊(記者佘惠敏)科技部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報告由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組織國內多個相關研究機構編寫。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專題至今已連續四年發布。
  • 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的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2019年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也表明,我國藍天越來越多,水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
  •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反思
    原題:跨學科研究,多角度探討,提供全新認識路徑——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北美、歐洲等西方國家經過20多年高能耗、高汙染的工業化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諸多環境汙染問題集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