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萊蕪高新區最後4臺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淘汰完成,提前完成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攻堅年方案確定的「年底前淘汰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的目標任務,這標誌著濟南市已全面完成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濟南提前完成燃煤鍋爐淘汰攻堅任務
為深入推進全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近年來,濟南將35蒸噸/小時及以下(含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淘汰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推進。
2016年10月23日,濟南市區一處大煙囪停用(資料照片) 首席記者王鋒 攝
2016年至2017年,原濟南市建成區及其他區域的35蒸噸/小時及以下(含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淘汰工作,成為全國首個實現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的省會城市。
濟萊區域調整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按照「等高看齊」的原則,積極研究推進原萊蕪區域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並將此項工作任務納入2020年重點工作攻堅年方案。
萊蕪高新區為從根本改善環境空氣品質,將汙染物排放降到最低,克服重重困難,確定採用國家鼓勵的電廠餘熱作為熱源替代現有燃煤鍋爐,在2019年全面完成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淘汰任務的基礎上,2020年全力推進最後4臺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的替代工作。
今年12月,萊蕪高新區最後4臺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煙道或煙囪全部完成切割工作,不具備復燒能力,提前完成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攻堅年方案確定的「年底前淘汰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的目標任務,這標誌著濟南市已全面完成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繼續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
涉煤企業的「綠色革命」
控制煤炭消費、推廣清潔能源,是從源頭上治理大氣汙染的重要途徑。記者從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萊蕪高新區最後4臺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淘汰後,預計每年可削減燃煤消耗約12萬噸,年減少排放顆粒物1.2噸、二氧化硫6噸、氮氧化物12噸。自此,萊蕪高新區的工業企業已不存在涉煤企業,成為全市第一個無煤工業園區。
隨著燃煤鍋爐「退役」,萊蕪高新區維達紙業(山東)有限公司燃煤鍋爐配套的汙染處理設備同步停用
18日下午,記者來到萊蕪高新區維達紙業(山東)有限公司,廠區內乾淨整潔,燃煤鍋爐淘汰後,新管道已鋪設完成,通過華能電廠輸送的蒸汽全面取代燃煤熱能。據該公司副廠長崔炳熾介紹,隨著燃煤鍋爐煙道和煙囪全部完成切割完成,原有的煤場已清理完畢,原來的除塵、脫硫、脫硝等治汙設施和渣倉、灰倉等配套設施下一步也將被拆除。
燃煤鍋爐淘汰後,目前廠區排放的「白煙」全部為蒸汽
「過去使用燃煤鍋爐的時候,每天大概產生氮氧化物40千克、二氧化硫18-20千克,煙塵超2千克。」維達紙業(山東)有限公司環保主管畢雅典說,如今使用電廠的蒸汽熱能,則完全沒有汙染物排放,煙道排放的是水蒸汽。
算好環保帳,才能贏得經濟帳
萊蕪泰興城市資產運營有限公司作為萊蕪高新區下屬國企,承擔了餘熱利用管道的建設任務。
「為了保證維達紙業等幾個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我們從9月份開始,和幾個街道辦事處通力協作,加班加點搶工期。」萊蕪泰興城市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吳敬濤說,為了搶工期,公司將每個標段又細分成10個標段,組織3班人員進行輪流作業,確保12月8日實現管道全線貫通,確保企業儘早用上清潔能源。
配套管網建設
據悉,維達紙業(山東)有限公司燃煤鍋爐淘汰加上後續管道鋪設,投資超過700萬元,其中生態環境部門為其提供了財政補貼,企業也承擔了部分費用。「我們希望能為濟南藍天白雲貢獻一點綿薄之力。」崔炳熾說,儘管使用蒸汽比燃煤費用高一些,但是長遠來看,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
清潔能源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凸顯。由於目前廠區已實現了大氣汙染物「零排放」,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啟動時,不會影響到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尤其在年底,紙品企業也將迎來銷售旺季。
除了維達紙業(山東)有限公司將受益於此次生產「綠色革新」,萊蕪高新區工業區域內的其他企業也將受益。「(電廠餘熱管道建設)作為園區配套設施,為下一步招商引資和項目安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萊蕪高新區企業服務部部長田淑臣說。
來源:新時報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