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本文內容基於對20多位川普的朋友、政治盟友、政府成員、家庭成員以及現任和前任僱員的採訪。在暢銷書《我的家族如何創造出世界上最危險的男人》中,川普唯一的侄女提到,正是弗雷德·川普與孩子們的專橫關係,造就了這位冷漠的美國總統。
「讓川普承認美國是新冠病毒的受害者,就等於把自己和弱點聯繫在一起,而這,是他父親教他鄙視的特點。」
紐約時報7月28日——無論是哀悼家族成員逝世,還是美國新冠大流行死亡人數已近15萬人後,總統川普幾乎從不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任何同理心,亦或是悲傷。這一切行為模式,都是他從父親那裡學來的。
唐納德和父親弗雷德·川普
在他父親弗雷德·川普的葬禮那天,曼哈頓第五大道的教堂擠滿了開發商、政界人士和紐約名人,到場大約600多人。每個人都明白,建築商弗雷德·川普是如何用簡單的磚砌出租塔樓改變了布魯克林和皇后區。
在弗雷德4個孩子中,有3個人是聽著教會最著名的牧師諾曼·文森特·皮爾的布道長大的,他們對父親表達了愛的哀悼。最後,輪到唐納·川普上臺了。
他開始對自己誇誇其談。
唐納德開始哀悼說:1999年6月的一天,他在《紐約時報》的頭版上看到了關於他職業生涯最大進展的報導——川普大廈的一篇文章後不久,就得知了父親的死訊。「當時我正坐著吃早餐,就看到了我職業生涯最偉大的一年......」整篇悼詞,都只和自己有關。
川普家族傳記作家格溫達·布萊爾當時也參加了葬禮,她也情不自禁地注意到了這篇悼詞,她在自己的書《川普家族》中對總統的行為進行了評價。
「總統幹出這種事,很奇怪嗎?不,一點也不奇怪。但他的行為驚不驚人?毫無疑問,太驚人了。」
很明顯,無論是處理父親離世,還是在美國新冠死亡病例近15萬人,超過3000萬人失業,黑人之死帶來的全國騷擾亂中,總統川普幾乎從不在公開場合表現出任何同理心。在他侄女瑪麗·川普今年夏天出版的一本書中,再次引起了人們對他這個特點的關注。
川普沒有為新冠大流行的受害者舉行全國哀悼,在白宮玫瑰園的活動中,他身邊都是推動經濟重開的企業高管,而不是那些失去工作或親人的家庭。7月4日那天,他還發表了的措辭嚴厲的講話,憤怒地譴責了所謂的「新極左法西斯主義」,但依然沒有提到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槍殺的悲劇。
川普對病毒的處理在美國造成了災難性的、相互重疊的危機。原因其實有很多,但即使是共和黨人也說:總統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沒有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他不願(或者說沒有能力)安撫一個焦慮不安的國家。
這讓批評人士感到震驚,讓盟友也感到震驚,還讓白宮工作人員感到惱火,他們仍然不明白,為什麼總統的領導力——這個最基本要求,他都做不到。
川普的盟友、紐約州眾議員彼得·金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的領導風格必須很硬漢,不能表現出任何類型的弱點,因為他不想讓人覺得他被打敗了。」
朋友和家人也說:川普一生都在展示這種硬漢作風,他是在家裡學會的,尤其是從他的父親那裡。弗雷德是個紀律嚴明的人,花了數億美元資助兒子的職業生涯,教兒子要學會支配,要學會服從。在弗雷德·川普的世界裡,表現出悲傷或受傷,都是軟弱的表現。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總統川普,唯一關心的事情就是:我必須贏,我該如何獲勝。
川普的軍校老同學懷特回憶起父親對他的強硬影響時說:他從沒見過哪個學員的父親像弗雷德對唐納·川普那樣嚴厲,幾乎每個周末,弗雷德都會去軍校照看兒子。直到現在,川普的父親仍然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前曼哈頓區長安德魯·斯坦與總統認識了數十年,並且經常會在白宮與他會面。他說:「每當我們單獨在橢圓形辦公室相處時,川普經常指著天花板和父親交流,總是說『弗雷德,你能相信嗎?』這種話。」
去主宰,否則就乖乖順從
1946年,川普出生在充滿樂觀和活力的戰後美國,他在父親建造的一座紅磚、白色圓柱的豪宅中長大。當時,這裡是皇后區一個有大門、幾乎全是白人的社區。正如他自己在自傳《交易的藝術》中所承認的那樣:他是一個難以相處、喜怒無常的孩子,他最喜歡的活動是試探其他人。
川普曾寫道:「從小學開始,我就是一個非常自信、好鬥的孩子」。
他們家的鄰居曾說,川普的家教很嚴格,拘謹的弗雷德總是專注於工作和賺錢。而總統的媽媽瑪麗則是一個英國漁夫的女兒,曾在美國富人家中當過女傭,也算是有些見識。母親浪漫的性格與父親的日耳曼風格其實是格格不入的,而媽媽的幽默感,會經常遭到唐納德的反諷。
毫無疑問,嚴厲的弗雷德才是一家之主。他讓孩子們學會在遭受痛苦時要隱忍,即使是妻子在生下第五個孩子後患上嚴重的腹膜炎,需要長期住院和受病痛折磨的情況下,他也不讓孩子有絲毫的分心。
他的女兒瑪麗·川普·巴裡在接受採訪時說:「當時父親回家後告訴我,媽媽活不了多久了,但我應該去上學,如果有什麼變化,他會打電話給我。沒錯,就像往常一樣去上學。」正是父親這樣的教導,讓當時只有兩歲半的唐納·川普在母親生病的那一年受到了傷害。
在母親患病之前,唐納德對家庭的依賴源自母愛,而不是父愛。母親生病之後,嚴厲的父親讓他陷入了一個困境:沒辦法依賴自己的監護人,因為監護人有時會變成他的恐懼來源。
因此,在侄女看來:川普從小被剝奪的這些事情成為了他一生的傷疤。
而唐納德的哥哥,家中二兒子小弗雷德·川普原本是家族企業的繼承人,曾受到父親的大力培養。但在長期與酗酒作鬥爭後,總統的哥哥於1981年獨自死在醫院裡,年僅42歲。當晚,唐納德去看了電影,他們的父親老弗雷德也沒有現身醫院。
此後,一家人很少談論小弗雷德的死亡。但在1990年《花花公子》的一次採訪中,唐納·川普花了幾分鐘時間反思這件事。川普說:我總是覺得有人在利用我的哥哥,我從中得到的教訓是,我要始終保持100%的警惕,這是他沒有的。人們太容易輕信了,但我是個很難相信別人的人。」
「他沒時間去感同身受」
曾寫過有關川普的文章的人類發展教授麥克亞當斯在一次採訪中說,從童年開始,川普就在父親的培養下,讓自己習慣於把生活看作是「一系列待贏的戰鬥」。
麥克亞當斯說,他沒有時間去同情任何一個人,因為這個世界都在折磨他。在哥哥去世後,川普成為繼承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和父親在家族企業的陰謀和逃稅行為中成為親密的合作夥伴。他們幾乎每天都聊天,周末也在一起。
川普也曾在自傳中寫道:「我從來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被父親嚇倒,我會反抗他,他也會尊重我,我們的關係幾乎是公事公辦的。」
和他的父親一樣,川普面對任何損失,都是繼續前行。在自家集團中,他也不是一個主動表示慰問的老闆。集團裡一個親密財務人員去世後,有人問他:「老闆,你不覺得應該給他的家人打個電話嗎?」
川普卻回覆:「為什麼?他已經死了。"
不僅是死亡,川普面對疾病的冷漠,也總是震驚他的一些親密夥伴。上世紀80年代,川普的長期私人律師羅伊·科恩在患上愛滋病後,川普突然切斷了與他的聯繫,這與他們多年來保持的密切關係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據知情人士回憶,他們之前每天至少通話五次。
川普的傳記作家麥可·安東尼奧說:「他會拋棄那些不再有用的人,如果你蒙羞了,或者你要死了,或者死了,對他來說你就不存在了。」安東尼奧回憶說,川普曾告訴他,他給科恩提供了一個地方,供他在晚年時居住。他說,唐納德認為給朋友提供一些物質幫助就夠了。
同樣,在1989年,一架從紐約飛往大西洋城的直升機墜毀,導致川普所在大西洋城賭場的三名高管喪生。然而,川普竟然選擇炒作這個悲劇為自己牟利。他在當地報紙上刊登文章,稱自己原本也是要上飛機的,直到最後一刻死裡逃生。
但在後來的一本書中,他承認自己從未被安排乘坐那次航班。
川普對自己的媽媽也越來越冷漠,10多年後,川普的母親病重,他的兄弟姐妹還不得不提醒他停下工作,去醫院看看她。她於2000年去世,享年88歲,比她的丈夫晚了一年。
「今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偉大的一天」
前白宮發言人霍根吉德利在回應以上這篇文章時表示,總統其實還是有些同理心的,他發送了三份新聞剪報作為證據,都是一些對川普的正面報導。
例如在1988年的一篇報導中,講述了川普如何捐贈自己的私人飛機,將一名患病的孩子送往紐約治療一種罕見病。而在1986年,川普還幫助了一名寡婦籌集資金支付抵押貸款。2013年,美國一位公交車司機救下了跳橋女子,川普給他捐了1萬美元。
上個月,川普在白宮玫瑰園強調美國失業率下降時,提到了弗洛伊德。川普說:「失業率下降是美國正在發生的一件偉大的事情,此刻,弗洛伊德也有幸見證。這對他來說是偉大的一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偉大的一天。」
這句話,對於21年前參加過川普父親葬禮的前公關人員馬庫斯來說,有些似曾相識。馬庫斯說:「這和總統曾經為父親所作的悼詞有相似之處,他說的所有一切,實際上都圍繞著他自己。」
責編:中國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