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婚姻」故事,揭露情感真相:明明相愛,為何漸行漸遠

2020-12-23 知用心嘆世界

「我永遠都不會停止愛他,儘管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妮可

2019年《婚姻故事》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這部電影就被人認為有「奧斯卡相」。它陣容強大,由諾亞·鮑姆巴赫執導,「寡姐」斯嘉麗·詹森和亞當·德賴弗主演。

從首映後就獲得外媒好評,爛番茄上好評97%,MTC評分高達94分。

豆瓣上評分8.6,甚至好於96%的愛情片。可是這有點匪夷所思,——雖然名為「婚姻故事」,其實它是一部徹頭徹尾講述「離婚」的片子啊!

導演鮑姆巴赫一直被認為是擅長創作「半自傳」的作家,而不是電影人。這部《婚姻故事》也帶有這樣的色彩。它像是一部紀錄片,記錄了一對品性良好的夫妻,一個原本甜美的家庭,如何以最和平的方式走向分離。

看完這部電影,我們會感嘆,所有人看似都沒有錯,妻子「完美」,丈夫「成功」,一家人相親相愛成習慣,但為何婚姻卻不可挽回地「失敗」了?

01 最平凡普遍的「婚姻故事」內容上,《婚姻故事》是普羅大眾的。

女主妮可和男主查理一見鍾情,她出身洛杉磯,是一名演員,因為表演風格大膽,一「脫」成名,在圈內小有名氣,事業冉冉上升。查理在紐約當戲劇導演,初相識時,他聲名平平,但談吐風趣,引起了妮可的注意。

雖然查理覺得自己還年輕,但在妮可堅持下,兩人結婚。妮可為了查理,離開家人,從美西「遠嫁」到美東,並且放棄洛杉磯的事業,成為他戲劇舞臺的「頂梁柱」。

有妮可「旺夫」,查理的劇場自此風生水起。兩人還生了一個可愛的男孩。結婚8年,沒想到外人看來完美無瑕的家庭生活,不知不覺走到了盡頭。

妮可和查理試圖挽救婚姻,一起去接受婚姻諮詢師的調解,結果不歡而散;兩人開始分居,最初是想以最和諧的方式協議離婚;之後因雙方都希望擁有孩子的撫養權,於是接受家人建議,讓律師介入,通過訴訟法庭判決離婚。

整個過程和一般離婚的程序沒有太多區別,但和那些糾紛不同,劇情中沒有太多「狗血」鏡頭。

可能因為兩人都是高素質的成功人士,又還有感情基礎。即便在法庭上,雙方律師「訟棍般」用惡毒的話指責對方,為爭奪撫養權不惜攻擊,突破下限。但夫妻二人之間,似乎「置身事外」,依然表面平靜、以禮相待。

兩人各有一次唯一的失控,妮可是因為律師竊取查理的通訊記錄,得知他和劇場女助理有過一次出軌。

查理則是因在洛杉磯應訴,奔波兩地,無法兼顧事業,積蓄已久的情緒徹底爆發。他們歇斯底裡地吵架了10分鐘,查理甚至口不擇言,破口大罵:「我每天醒來,都希望你死了!」

這話很惡毒,但一說出口,他已經雙膝跪地,泣不成聲。這個時候一般女人反應,也許是氣極摔門而去,但妮可卻站在原地,伸手撫慰他。

無數的細節,都表明兩人深愛過,也依然相愛。多年夫妻,愛你是我的習慣。

前一秒,妮可還在祝賀查理獲得褒獎,二人被喜悅包圍,緊緊相擁。

下一秒,就遞過去了離婚協議書。

查理茫然:

我該做什麼?

妮可:

你也可以請一個律師。

法庭辯論結束後,妮可家裡停電,查理帶著孩子去陪她。離別時,抱過孩子的一瞬間,他們不自覺碰觸到對方,相視間似乎還有一絲含情脈脈。

走完離婚的流程,查理和孩子讀到妮可寫的信,讀到她對自己的描述,感動落淚。

離別時,查理抱著孩子,這時候鞋帶開了,妮可蹲下來給他系好。

「狗血」的,不是歇斯底裡的大爆發,而是心如死水的波瀾不驚。

就像妮可在信上寫的:「我永遠都不會停止愛他,儘管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

沒有太多的爭吵和失控,沒有第三者糾纏,沒有老人和孩子站在對立面,兩人的離婚大部分時刻都十分平靜。

模範夫妻,連離婚都是最模範的那種,然而,改變不了心底裡都清楚的事實:失去了,不可挽回了。

02 關於離婚的真相

為了演好《婚姻故事》,導演鮑姆巴赫花了2個月研究離婚,一場戲甚至要拍2天。因此,他的敘事極貼近真實,平實如紀錄片。戲裡夫妻倆演話劇,戲外也有一種真實與虛構融合之感。

你信不信?根據國外和國內的情況調查,離婚的真相,卻是驚人的相似。

(1)「早婚」「閃婚」埋下禍根

電影中,查理不滿地回憶前半生:

「我20幾歲就當了導演,我非常出色,想和每個人上床,但我沒有,我愛你,不想失去你!」

他20幾歲和妮可結婚,他認為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情感上的更多選擇。

在現實生活中,太早結婚和閃婚,也是隱患重重。據「中時電子報」報導,在美國一項民意調查中,有75%低收入女性後悔當年在教育和職業發展上沒有多下功夫,52%後悔自己太早結婚。

國內調查也發現,22歲-35歲人群已經成為我國離婚主力軍。80、90後「閃婚」「閃離」已成為一種現象。

不少年輕男女因一時衝動,領證結婚乃至生兒育女。等冷靜下來,發現彼此都無法駕馭婚姻這個複雜課題,於是輕言放棄。

(2)婚後「變成了另一人」

電影中,妮可在歇斯底裡的查理面前,也說出了心底的感受:

「婚姻就是地獄」「你完全變成了另一人」……

人們總有一種先入為主,以為愛情是格林童話,王子公主步入婚禮殿堂,就是happy ending。然後沒有想到許多情侶在結婚後卻似乎進入「煉獄」。

這個問題,和婚前對彼此是否認識深入有關,另外也有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一是也許在婚戀中,男女都在「隱藏」真實的自己

二是在對方眼中真實的彼此被選擇性地「視而不見」,熱戀中的男女陷入「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效應中。

三是事實上所有人都有「善變」的脾性,隨時間推移相互關係模式發生了變化,沒有人會留在原地一成不變。

(3)情感不對等

婚戀中有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你要嫁/娶一個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

在情感中,我愛你比你多,還是你愛我比我多,是關係不對等的表現之一。婚姻中,付出最多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傷害」。

德州大學April C. Wilson等學者做過一項家庭科學研究,跟蹤168對新婚夫婦,在長達14年的時間裡,他們中有56對離婚了。研究者得出了3個結論:

①夫妻雙方婚前愛對方的程度差別越大,越有可能離婚;②戀愛雙方所感知的戀情進展速度差別越大,越可能離婚;③戀愛雙方對感情走向的預測差別越大,越可能離婚。

很不幸,妮可在這個關係中,把3句話都應驗了。

第一,戀愛中她是急於出嫁的一方,而查理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就倉促進入婚姻。而這讓查理一直覺得不甘心,或者說他的身心需求,長期處於一種壓抑、得不到滿足的狀態。

不幸的是,在違背主觀意志的情況下造成的不甘不願,總有一天會遭遇「成年叛逆」,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得償所願。

第二,婚前她明顯愛查理更多。她為了查理,放棄了自己的事業,遠離了自己的家人,為了他把他的事業變成自己的事業,捧紅了劇場,直到感到他越來越重要,而自己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一種女人容易沉淪的「聖母心」,甘願為對方付出,結果卻是迷失了「自我」。缺乏自我認同,導致自卑心理,負能量越來越大,令她活的越來越沒有價值感,失去了應有的光芒。

她沒有想到,有時也許要更多為自己考慮,這樣反而能夠保持魅力,讓男人更「看見」自己,重視她的存在。

第三,相處久了,兩人相對無言,只有無盡的沉默和隱忍。在吵架中,查理說自己有正常的生理需求,但妮可也不在意,所以造成了一次出軌。

儘管這個理由更多是藉口,但雙方愛的「不一致」,沒有正向的回應,導致「情感帳戶」被掏空,也註定了婚姻關係走向歧途。

情感帳戶:美國心理學家Willard Harley提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情感的帳戶。它是基於人際關係相互信任而產生的,當一方做了讓對方高興的事情,就是在對方的情感帳戶裡「存款」,有助於建立積極的關係。反之則是「取款」,使關係變得疏遠。

(4)責任不相稱

電影中,有一段「神吐槽」被觀眾瘋狂打call。妮可的離婚律師(也是一個曾經歷過離婚的女人),對男人在婚姻中的刻板印象評論道:

「我們(社會)可以接受不完美的爸爸……面對現實吧,好父親的概念大約30年前才出現,在那之前,人們指望父親沉默、缺席、不可靠和自私……他們容易犯錯,但在某種層面上,我們(社會)接受他們。但人們絕不會接受母親有同樣的感受,無論從生理上還是精神上,我們(社會)都不接受。」

她從社會底層教義的基礎,來闡述男女在承擔家庭責任中的差異。這種社會觀念、刻板印象已經固化在了人們的內心和意識中。

和很多「男主外,女主內」的婚姻一樣,查理更多把精力放在事業上,縱使取得了很多獎項和社會認可,但在家庭中卻是長期缺位。妮可說:

「我以為生小孩是我們的事,真正屬於我們倆的事,可後來我發現,這其實是我自己的事。」

有人說: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這四種不幸,中國女人要麼會經歷一種,更慘的是四種全部都經歷著!

長期缺位的父親,「喪偶式」育兒,是很多「完美妻子」不得不離婚的導火索。

日劇《坡道上的家》中的女主裡沙子,就是「被丈夫逼到崩潰的犧牲者」。她本來收入比丈夫還高,但應夫家要求,婚後做了家庭主婦。

但產後患上抑鬱症,丈夫也不管不問,孩子一旦哭鬧,他不但不哄,還因為嫌吵讓妻子把孩子抱遠一點,好讓他安靜地玩手機。

即便到法庭上被控訴,丈夫及其家人、律師都還理直氣壯:

「他是家裡頂梁柱,事事為他考慮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所有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儘管我知道,「男強女弱」社會觀念的根深蒂固。但當為它「辯護」的話,從一個女性的口中說出,用來指責另一個更不幸的女性的時候,簡直令人窒息。

不扭轉這種社會觀念,再「完美」的妻子「人設」,也不過是強加在女人身上的一種令人不幸的「桎梏」。如果唯有通過離婚,才能夠讓她解放,重獲「自由」,那麼就乾脆點:離吧!

03 婚姻保持活力的訣竅

在著作《我離婚了——幫你正確看待和面對離婚這件事》中,分享了離異女性的各種遭遇。其中,有一位「連翹小姐」和「當歸先生」(化名),他們的經歷像極了妮可和查理。

她17歲和丈夫認識,很早進入婚姻,有了可愛的孩子。有第三者趁虛而入,二人經歷了痛心疾首,但終於和平分手。到此為止,就像是電影的劇終。

但這個故事峰迴路轉了,原因是他們為了孩子,作為爸爸和媽媽,一家三口經常有聯繫。當歸先生離婚後也沒有和第三者在一起,而在後續相處中,修復了和連翹小姐的關係,他們復婚了,甚至在有過這一遭後,感情更穩固了。

連翹小姐感慨:

「在他完全自由,有千百種選擇的時候,他依然選擇了我和孩子,我相信這是一個成熟男人負責任的選擇。」「我們像兩個新人一樣重新磨合,現在我們的相處比結婚後任何時候都融洽。」

如果電影有續章,也許妮可和查理的故事也不完全是悲劇結尾。在後半段故事中,查理也已經有了很多「改邪歸正」的跡象。他是一個好爸爸,大部分時候也是一個不錯的丈夫。

在訴訟中,他到妮可居住的洛杉磯買房、生活,最開始是爭取孩子撫養權的權宜之計,之後是他自願到洛杉磯大學謀取工作崗位,這正是妮可曾經在婚前希望他做的。

如果他追求她的時候,這麼為她考慮和處理事情,也許故事會被改寫。而現在他這麼做了,也可能改變他們的將來。

基於對離婚真相的認識,我們該如何處理婚戀關係,以下是小J在閱讀相關著述後,整理總結的5個訣竅,希望能夠對即將步入和已經在經營婚姻的你們有所借鑑。

(1)結婚別太早,勿求快

年輕男女,不要太早結婚。有一本書叫做《30歲前別結婚》,大家可以看看。不過結婚和年齡沒有太大關係,只要滿足法定適婚年齡,結婚是可以的。但婚姻是一種瓜熟蒂落的決定,不能強求一個年齡

你可以20多歲結婚,也可以晚一點結婚,如果考慮清楚了,也可以選擇不結婚。 但需要知道的是,早婚早育對人生的影響。特別是女人,一旦結婚,可能影響職場和事業。

不建議早婚和閃婚,主要是因為太過年輕,一般人閱歷不豐富,心理不成熟。特別是男性心理年齡通常比女性晚熟。

如果出現查理這種20幾歲步入婚姻,後悔沒「玩」夠,於他「心有戚戚焉」又何必?更何況會埋下一個欲求不滿的「地雷」呢!

(2)婚姻裡要獨立自強

不要過分去討好對方,你是自己人生的「頂梁柱」,而不是誰的附庸。不要輕易為了誰,去放棄自己應該有的人生,即便是以「愛」的名義。

特別是在這個商業社會中,不要太輕易地去做全職太太、家庭主婦。即便做了,也需要有自己的收入。只有財務獨立自主,才能有經濟基礎,去維持上層建築,在精神層面獨立自主,保持一個完整的「自我」。

妮可和查理的故事中,妮可最後回到了洛杉磯,她在好萊塢的演員事業蒸蒸日上,很快就得到了獎項提名。所有人都認為,她的狀態比過去精神煥發,活得更加精彩,有底氣對前來探望自己的前夫說:

「我終於知道你對什麼走火入魔了。」

查理也不得不折服,為她的「新生」鼓掌。彈幕中的評論說的很對:女人當自強。

(3)要維持親密感

有調查表明,80%的離異男女,認為婚姻破裂是彼此疏遠,喪失親密感,或是感受不到愛和欣賞;只有20%-27%夫妻說婚外情要負部分責任。

在《婚姻故事》中,查理外遇,有部分原因是他的需求不能在婚內得到滿足。

蒼蠅不叮無縫蛋。鬥不過「七年之癢」,主要的原因是婚內出現問題,而不是第三者。

要做到這些,需要保持熱戀中的心態,去「看見」彼此,去為對方著想。去為彼此付出,在「情感帳戶」中更多地「存款」,而不是「取款」到一文不剩。不要不懂得珍惜,到失去時才追悔莫及。

(4)適時斷舍離

妮可有一幕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上一秒她在和查理心平氣和談論事情,平淡地道「晚安」。

下一秒眼淚已經撲簌簌往下掉,直到泛濫成災,令觀眾看了都心疼。

婚姻中,傷的最深的是太懂事的「好女人」。 如果是修養不好的人,遇到事情可以罵街、掀桌子,打架、告狀,到底是發洩了情緒,紓解了憤恨。

但妮可這樣的完美妻子,錯在她足夠隱忍,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最怕的就是:到底意難平。

有一些好女人,也許遇到男人婚外彩旗飄飄,還會以「能回家就好」自我安慰。 為家庭,為孩子,不敢提要求,維持徒有其表的婚姻。直到有一刻,不得不「揭竿而起」,奮力反抗。

例如,最近走紅的劉敏濤,就是「中年叛逆」的典型。

她為愛在事業巔峰時期隱退,做了家庭主婦7年。但丈夫無以為報,甚至連她想吃一口抹茶冰激凌都沒有買。她回家望著天花板,想著自己的人生悲慘至此,於是就提出了離婚。

她內心必然是有一絲恨的:

「在我本該神採飛揚的大好年華,活的卑微而蒼白。」

之後的她,以一曲「紅色高跟鞋」,上了熱搜。但不只如此,她身為演員,即便中年復出,在《偽裝者》《琅琊榜》等中,也創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去年國劇盛典頒獎典禮上,年近44歲的她獲「年度魅力女演員」稱號。恢復自由身的她,人生又一次打出「王炸」牌,光芒亮眼。

(5)遇見新的自己

妮可的律師有一句話安慰,說的很對:

「你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希望之舉。」

妮可在為不幸的婚姻哭泣,但律師說:你要相信,現在正是最糟糕的時候,但經歷過了低谷,人生是向上的,每一步都會變得更好。

回想過去,彼時郎情妾意、男歡女愛,「人生若只如初見」。而現在,錯誤已經造成,那麼,就要及時止損。

沒有人是完美的,接納自己,包容過往和已發生的一切:「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拿得起,放得下。柳暗花明之後,重啟新的人生,終究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知用心嘆世界)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有一種距離漸行漸遠
    有一種是距離卻很近也無奈,漸行漸遠卻從未離開。你如何做到成為我的心底最痛,痛得無聲也無痕,想念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滋味,是明明知道已不可能卻還是會每天不停地想起,想你時多想告訴你,想告訴你我想你了,想告訴你我知道不應該去想奈何自己也不明白此刻的感受,曾經熱戀時分開時也不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心到底有多大?事隔多年為何心底卻還如此難受。是對年少無知時的懲罰嗎?
  • 漸行漸遠的火塘
    所謂古,包含故事傳說習俗等等。多年前,有一份報紙副刊就有一個欄目叫「火塘講古」。薛仁貴、紅娘子、程咬金等歷史人物故事,一代又一代在火塘邊傳講;三姑記、九斤姑娘等民間勵志苦情傳說,一代又一代在火塘邊傳揚;百家姓、三字經、女兒經等歷史文化,一代又一代在火塘邊吟誦。於是,尊老愛幼、棄惡揚善、勤儉持家等傳統美德,在圍坐火塘邊的那些孩子的心靈裡紮根。自然,納鞋底、績麻線、繡花邊等傳統手藝,也在火塘邊傳承。
  • 漸行漸遠的友情,就別「硬撐」了
    其實,當我們感覺到友情的漸行漸遠,而刻意地維繫,結局已經不言自明。只是,我們往往不願接受,不願就這樣失去。畢竟,曾經一起哭過笑過,瘋過鬧過,一路走來的情誼,怎能說散就散?但事實卻那麼明顯。兩個人聊著聊著,總是越聊越冷。
  • 漸行漸遠的背影,是父母亦是故鄉……
    這也意味著,你會在餘生與父母漸行漸遠,與故鄉漸行漸遠。走到他鄉的你,不知歸期何年……就像你可以體會到的:「從此,不見父母老去,故鄉只剩回憶,確實只剩寒暑沒有春秋了」。……聽到朋友的一番感慨讓我想到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王漫妮經歷情感動蕩後回到家鄉縣城,認識了一個還不錯的相親對象,找了一份安穩的工作。可是離鄉這些年,她早已成為了故鄉的異鄉人。複雜的人情關係看似溫暖,卻多了一些捆綁。朝九晚五的工作貌似輕鬆,也少了一份奮鬥的動力和未來的方向。家鄉小城的生活,安穩閒適,卻總是一眼都能夠望到盡頭。
  • 《荒野大鏢客2》天堂漸行漸遠任務怎麼做 天堂漸行漸遠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天堂漸行漸遠任務怎麼做呢?相信還有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
  • 人生的道路我們都漸行漸遠!
    因為生活,我們沒有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只能匆忙的憋見父母頭上的白髮,然後留下遺憾的背影,漸行漸遠,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些事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等我們發現了,卻只能把遺憾留到來生,麥兜說:爸爸想回到以前卻不知道是哪,媽媽只想著以後不知道在哪,就我一個人,留在現在...
  • 夫妻之間如果異地的話,感情會漸行漸遠,最後分道揚鑣嗎?
    兩個人相愛,就希望能經常在一起,互相陪伴,彼此依偎,一起共同做很多的事情。比如一起照顧孩子,一起做家務,一起散步,一起學習,等等。科學研究證明,經常共同做事,互相陪伴時間較長的夫妻相比較很少一起做事,共處時間較少的夫妻,家庭幸福指數要高出很多。
  •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世傳的美人,並不一定真美,古人考功名時有句話:「不願文章中天下,但願文章中考官」,不需要天下人喜歡,只要考官喜歡你的文章就行了。很多人的婚姻不幸福,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
  • 婚姻中,女人千萬不能信男人這三句話,否則你離幸福將漸行漸遠
    前言:也許很多的時候我們真的不懂婚姻的相處之道,以為甜言蜜語就能長廂廝守,以為一句承諾就可以白頭偕老。當謊言天花亂墜時,夫妻間就會失去最基本的信任。你說的話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長期以往想牽手到白頭只是一種願望而己。人們一直說:「婚姻是兩個相愛的人永遠在一起。」
  • 豆瓣8.6分《婚姻故事》:婚姻幸福,在於「我懂你」
    ——蘿拉《婚姻故事》是由諾亞·鮑姆巴赫執導,亞當·德賴弗、斯嘉麗·詹森主演的劇情片。該片獲第29屆哥譚獨立電影獎(2019) 中的最佳影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劇本獎;第20屆美國電影學會年度佳片獎等多個獎項。目前豆瓣評分8.6分。影片講述了戲劇導演查理和女演員妮可結婚十年,由開始的一見鍾情到現在的漸行漸遠直至離婚的故事。
  • 讓我們漸行漸遠的,不是距離,而是……
    你有想過是什麼原因讓彼此漸行漸遠的嗎?估計大多數人會回答:「距離」。可事實上並非如此。1很多人是因為共同的環境、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生活軌跡而成為朋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人都在變換不同的人生場景。讀書、上班、換工作,換城市,朝著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方向前進。
  • 三觀不合的夫妻,整日貌合神離,漸行漸遠,怎麼辦
    從而導致關係越來越僵硬,漸行漸遠,愈演愈烈。我的同事中有這樣一對夫妻,男人老實,顧家,又很能吃苦,喜歡平平淡淡,對「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很是滿足。然而女人卻認為男人愚昧無知,沒有出息。漸漸的女人看誰都不順眼,拼命地追求物質刺激,高檔次的享受。從此,兩人沒有一句共同語言,婚姻一直處在危險的狀態之中。在一次同學聚會上。
  • 一段關係變得漸行漸遠,大多數原因不是距離遠了,而是……
    可你,是否知道,冷淡的情感背後,是兩顆漸行漸遠的心......01感情,講究「互換定律」什麼叫「互換定律」?就是你付出後,才有成績;你耕耘後,才有果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既是自願的,也是相互的,可以不講究回報,但必須有回應。
  • 2014年楊穎在領獎臺上,對黃曉明挑眉告白,為何如今漸行漸遠?
    可這才結婚幾年,兩人卻漸行漸遠。11月13日是黃曉明生日,每年這個時候楊穎都會在微博上給他慶生,今年卻沒有任何表示。如今黃曉明獲金雞最佳男主,楊穎卻隻字未提,只發了一條關於自己工作的動態。關於兩人已經分開的傳聞愈演愈烈,他們沒有回應,但是兩人的疏遠卻是事實。
  • 津門網李剛:漸行漸遠的山城棒棒
    津門網李剛:漸行漸遠的山城棒棒 2020-12-07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6月上半月獅子座的情感運勢:進入下個階段,情感漸行漸遠
    嘍大家好,我是司巫塔羅,今天呢我們要講的是6上月獅子座的情感運勢,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大眾化的佔卜。不一定能夠對應到每個人的情況,所以如果遇到跟自己情況不一樣的,不要強行對號入座,可以嘗試將自己的金星,月亮,上升,太陽來帶入跟參考。
  • 念物是人非,傷離別之感,想起歐陽修一句宋詞「漸行漸遠漸無書」
    而這種人生的感慨與傷感,歐陽修有句宋詞說得最為貼切:「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程,你在旅途當中會遇到很多人,也會與他們結伴而行一段時間。但是在這一段時間過去之後,餘下的你們都會慢慢面臨「漸行漸遠漸無書」,到最終「水闊魚沉何處問」。
  • 不言不語,不吵不鬧,不聞不問,不喜不悲,最後漸行漸遠
    一個人在感情中最絕望的表現,不是大吵大鬧,而是不吵不鬧,不喜不悲,最後漸行漸遠。曾經那麼相愛的兩個人,會相視而笑,會一起手牽手散步,會窩在被窩裡說悄悄話的兩個人,如今卻漠不關心,每一句話都充滿敷衍,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不耐煩。
  • 【傾訴】致那漸行漸遠......文//獨上西樓
    致那漸行漸遠的.文//獨上西樓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相識、相知,是種緣!告別、言離,也是緣,緣來緣去緣如水。它就像有位老師寫的一首哲理詩一樣:像兩條交叉線,急切地相遇後,卻又漸行漸遠!  幾番輪迴轉世,半生醞釀,相遇卻可能就在分秒的瞬間。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我都在急急地趕路,形同兩條平行線,一如既往地在時空的兩頭安穩地運行。突然在某個時空的拐彎口,一不小心,各自偏離了原來的軌道,意外地一同滑入了一條文字的小溪,在泉水叮咚作響中,彼此帶著一縷歡快、一份祝福、一份欣賞不期而遇。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 「超女重聚」,不同的人生經歷,我們正漸行漸遠
    不同的人生經歷,我們正漸行漸遠,屬正常發展規律。成年人的世界,需要邊界感和分寸感。她們本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式、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自己對對方的在乎,而不該造成如此巨大的爭議,破壞了這波回憶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