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從閱讀的角度來看,要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這樣,在閱讀同類型的文章時,會不感到陌生,考試的分數會大大地提高。
一、明確寫作的目的:就是把握寫人記敘文的主旨(中心),即表現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點、精神品質)。
二、理解寫作的方法:
1、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
2、側面描寫:(1)可以是別人對他(她)的評價,例如:提起XXX,同學們都說:「棒極了!」
(2)可以通過環境描寫來襯託,例如:天寒地凍,大雪紛飛,風雪中,一位交警叔叔在指揮交通,他一會兒打手勢,一會兒攙扶老人……
3、細節描寫:例如「就在我進行「搬山」工程時,門輕輕地開了一道縫,門縫中閃進一個人,是媽媽。她端著一杯牛奶,輕輕地走到我的書桌前,輕輕地將牛奶放在我的書本邊,然後,輕輕地轉身走了出去。」
4、典型事例:例如《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文章中,就對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舉了具體的例子。
5、抒情議論:例如《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最後兩段「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6、欲揚先抑
7、設置懸念
8、對比襯託
三、掌握解題的思路:
例文一:平分生命
①男孩與他的妹妹相依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親人。所以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
②然而災難再一次降臨在這兩個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輸血。但醫院的血液太昴貴,男孩沒有錢支付任何費用,儘管醫院已免去了手術費。但不輸血妹妹就會死去。
③作為妹妹的惟一親人,男孩伯血型與妹妹相符。醫生問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氣受抽血時的疼痛。男孩開始猶豫,10歲的他經過一番思考,終於點了點頭。
④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著鄰床的妹妹微笑。手術完畢,男孩的聲音顫抖地問:「醫生,我還能活多長時間?」
⑤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但轉念又間被男孩伯勇敢震撼了:在男孩的大腦中,他認為輸血會換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在那一瞬間,男孩所做出的決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並下定了死亡的決心。
⑥醫生的手心滲出了汗,他握緊了男孩的手說:「你放心吧,你不會死的,輸血不會丟掉生命。」
⑦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
⑧醫生微笑著,充滿愛心地說:「你能活到100歲,小夥子,你很健康。」男孩高興得又蹦又跳。他確認自己真的沒事時,就又挽起了胳膊——剛才被輸血的胳膊,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人活50歲。」
⑨所有人都震驚了,這不是孩子無心的承諾,這是人類最純真無私的諾言。
1、從全文看,「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主要表現在哪兩件事上,請概括出來。
2、第7段中畫線句運用了哪種人物描寫的方法?男孩眼中為什麼會放出光彩?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樣的品質?用自己的話回答。
例文二:手帕
母親有個習慣,在春夏更替的時候總會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門別類地疊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著衣物。我躺在沙發上翻著一本舊雜誌,茶几上一束純白的梔子花發出濃鬱的香。
「玲瓏,你看,這兒有好多條手帕呢!」母親突然轉過身來對我說,似乎很興奮。
「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絲陌生和溫馨。我放下雜誌,走到母親身旁,她正在仔細地折著每一方手帕。
「你還記得這些手帕麼?十幾年的全在這兒啦。你看,這塊藍色的,還記得麼?你才四歲的時候,我常用一個鎳別針將它別在你的外套上,給你擦汗,看著你在我前面顛顛地跑,手帕一蕩一蕩的,真像一隻花蝴蝶呢!」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並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憶中。我靜靜地聽著,不敢吱聲,我無法應和母親——因為我什麼也不記得了。
「還有這塊白色紅邊兒的,是你十歲那年特意訂製的。看,上面還印著字哩——『愛女玲瓏十歲生日快樂』。唉,日子過得真快,轉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輕輕嘆息了一下,把臉對著我,可她那慈愛的目光卻讓我不知所措。我是多麼希望自己能記得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無法想像,為什麼母親如此細心地收藏著過往,如數家珍般道出我的點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說人老了,記性壞了嗎?
我承認,我是徹底地將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隨意地扔在了記憶的角落。況且,現在也不時興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紙巾,薄如紗,白若雪,香似蘭,裝在一個很精緻的塑料口袋中。當我流汗了,取出一張,輕輕一擦,質感很好,且還有一陣隱約的香氣,然後隨手扔掉,多方便。於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記得了。我的書包中全是檸檬香型的紙巾,手帕的概念變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卻。若不是母親無意中提起,我實在無法憶起這些手帕曾屬於我。
我們這一代,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東西,也很輕易地會忘記一些什麼,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實的愛。而母親則不同,她是歲月的收藏者,永遠地走在我的身後,悄無聲息地拾起我遺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純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溼,低著頭,輕聲說:「媽,您怎麼還記得這麼多呢?」
母親沉默了一會兒,才回答說:「怎麼會不記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語。我的淚悄然落下,是啊,怎麼會不記得呢?
因為愛著,所以記得。
1.母親回憶了哪兩件有關手帕的事?(2分)
答:
2.文中對母親主要作了哪些描寫?體現了母親什麼樣的性格?(4分)
答:
3.母親對往事如數家珍,而「我」卻不記得了,這樣寫有何作用?(3分)
答:
4.你對「我們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東西,也很輕易地會忘記一些什麼,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實的愛」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
例文三:家徽
①國有國徽,校有校徽,廠有廠徽。奇怪嗎?我家竟有家徽。我們家的家徽是一條魚,一條畫在門板上的魚。那條魚的圖案畫得很笨拙,線條零亂而粗糙,只能讓人意會到是條魚而已。但它卻有不尋常的來歷。
②祖父在世時,膝下有父親他們弟兄四個,個個都是牛高馬大的男子漢。戰亂時期,家庭仗著幾個男人下死力氣勉強維持溫飽。
③一天夜半,父親起來小解,發現一個人影竄進了廚房,他便喊叫起來,同時馬上守住廚房門口。不一會兒,父親弟兄幾個都起來了,他們點著燈,拿著大木棒子和斧頭,仔細地搜索著廚房的每一個角落,那時糧食就是性命,大家決心不把這竊賊打死,也得讓他殘廢。廚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卻沒發現人。父親弟兄幾個說父親定是半夜眼花,父親賭咒發誓說肯定有人。還在大家爭辯時祖父來了,祖父讓兒子們都去睡覺。等他們走了後,祖父走到水缸邊,敲敲蓋子,說:「你不用躲了,出來吧。」只見水缸裡水淋淋地站起一個人。這人一手擎著水缸木蓋,渾身顫抖,面無人色,另一隻手裡,還攥著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著竊賊,嘆口氣說:「算了,你走吧,要是讓我的兒子們看見了,你今天非殘廢不可。」
⑤賊傻望著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這樣輕易地讓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靜地揮了揮手,賊便從水缸裡爬出來。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給他說:「帶上它吧,它可幫你家度幾天日子。」賊要說什麼,眼眶卻紅了,低著頭,提著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門口,「慢著,」祖父又叫住他,塞給他一串銅錢,「你拿這錢去做點小生意,再也不要幹這傷天害理的勾當了。」
⑥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給祖父磕了幾個響頭便走了。
⑦不知過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開門,便在門環上發現了一條兩斤多的鮮魚。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馬上就猜到是那賊送來的,那人大約是做了販魚的生意。
⑧自此以後,我家門環上經常出現鮮魚,家裡便經常可以改善生活。父親他們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緩地向父親弟兄們講起魚的來歷。
⑨大約吃了幾十條魚後,祖父感到不安,說人家是小本經營,別吃垮了人家。於是連著幾天半夜守候著,一直熬了三個夜,終於讓祖父遇見了那送魚人,誰知不是那個賊,卻是一個年輕漁人。這漁人是那賊的兒子,賊在臨終前囑咐他要堅持送魚到我家來。祖父和父親他們聽得連連點頭。為了不違亡人遺願,祖父拿過一把刀子,讓年輕人在我家門上刻一條魚,並說從此不許他再送魚,就用這條刻下的魚替代好了。祖父並叮囑父親弟兄們要保管好這條「魚」,牢記這件事。於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著這魚的圖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文章有刪改)
1.請根據文章內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節。(每空限兩個字,4分)
( )——放賊——送魚——( )
2、ALz全方位課堂批註是一種良好的讀書方法,請你從下面摘錄的語句中任選一句進行批註。(4分)(提示:從人物描寫角度入手)
①這人一手擎著水缸木蓋,渾身顫抖,面無人色,另一隻手裡,還攥著一布袋大米。
②賊要說什麼,眼眶卻紅了,低著頭,提著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門口。
③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給祖父磕了幾個響頭便走了。
我選第句,批註:
3.文章第⑨段劃線句子呼應上文哪一句?請將這一句摘抄下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父在你的眼裡是個怎樣的人?你同意祖父將入室的竊賊放走的做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