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禮清 孫吉正 北京報導
海外疫情的不確定性,讓免稅店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據此前央視新聞報導,韓國三大免稅店的銷售額比疫情前驟降了8成多,其庫存規模已經達到了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5億元)。多個機場免稅店、室內免稅店被迫關停。
與韓國免稅店一樣,由於國際遊客數量驟減,國內的免稅店也被迫走上關店停業的道路。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在免稅品行業獨佔鰲頭的中免集團,此前於1月26日宣布旗下三亞國際免稅城、海南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瓊海博鰲免稅店暫停營業。
面對危機,國內免稅店開啟了「自救」模式——轉戰線上。記者採訪發現,中免集團旗下的日上免稅店、海口免稅店、三亞國際免稅城等目前均已開通線上購物通道,並設置了一定的購買門檻。購買資格的限制,也導致「代拍」出現熱潮。
而轉戰線上能否真正緩解疫情給免稅店帶來的壓力?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告訴記者,免稅店走線上購物的模式算是一種自救方式,但這樣的方式有很大的壓力,免稅店的核心還是通過線下位置獲客,線上獲客能力存在不足,想要做好線上,並不容易。
線下門店受衝擊
「我現在還待在家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去上班。」 在日上免稅店工作的張華(化名)如是說道。
張華如今還待在家中,據他透露,受疫情影響,自己所在門店目前尚未開門營業,拿的工資也只有底薪。為了多賺點兒錢,張華開始在朋友圈賣貨。
據記者了解,中免集團在此前的1月26日便宣布旗下三亞國際免稅城、海南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瓊海博鰲免稅店暫停營業。對於目前的門店營業情況,記者向中免集團發去採訪函,不過對方以不方便回答為由,拒絕接受記者的採訪。
記者撥打中免集團會員服務中心,其客服表示確有部分門店尚在停業調整。隨後,記者撥打中免集團旗下多個免稅店門店電話發現,不少門店在3月份左右陸續開門,但仍有部分門店處於關店狀態。
廣州機場免稅店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廣州機場,目前入境門店在疫情期間都不營業,出境的免稅門店也沒有完全營業,一般在航班比較密集的時候才會開門,航班少的時候基本不營業。
免稅店的生存狀態或許還可以在中國國旅的財報數據中窺探一二。根據中國國旅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營收共計480億元,歸母淨利潤46.3億元。在國旅480億元的營收中,旅遊服務業僅為6億元,免稅商品的銷售額高達458億元,佔總營收的95.4%,毛利率為50%。
但根據2020年第一季度顯示,國旅的營收為76.4億元,而去年同期的營收是137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44.2%,虧損1.2億元,這是中國國旅2009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單季度虧損。
公司在財報中解釋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免稅商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部分免稅商店先後閉店或調整營業時間,從而對公司正常的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從事導遊工作的李東(化名)告訴記者,免稅店現在基本已經成為出國人群的必逛之地。根據平時帶團的經驗,從過安檢到登機,一般都會有一個多小時的空餘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大部分的遊客都會去免稅店裡逛逛。免稅店裡面的產品相對便宜,再加上地理優勢,所以平時的免稅店是完全不愁客流量的。但如今受疫情影響,出國旅遊的人少之又少,局限在機場的免稅店一旦沒有客流量,連開業都難。
和諮詢合伙人文志宏向記者分析道,免稅店受到的疫情影響可以說是致命性的。免稅店通常都是要跟旅行掛鈎的,更多的依賴出入境旅客的消費。相關的各個國家或者地區對於免稅店這種經營業態都有一定的條件和要求,這就導致免稅店相比百貨店等在渠道上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現在即便是有出國的旅客,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的購物興趣也會有所下降。
開發線上渠道
面對危機,一直依賴線下門店的免稅店也不得不開始另闢蹊徑,觸電線上平臺。
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以日上免稅店為例,目前已經開放網上購物平臺,消費者通過微信小程序或是日上APP可以進行網上訂購,並且提供直郵到家服務。
從事代購工作的麗麗(化名)告訴記者,雖然門店不開,但網上訂購郵寄到家比較方便,一般都是從北京或者上海日上倉庫直接寄出來,這也算是疫情期間的一個福利。
「以前免稅店都是線下門店,現在開始轉戰線上,由於折扣力度大,客流量還很大。前兩天剛上貨的時候,微信小程序崩了一天。」麗麗告訴記者。
除了開通線上渠道,免稅店開始加大力度打折。記者打開日上購物APP發現,一瓶15ml的雅詩蘭黛眼霜在天貓旗艦店售價是510元,30ml售價1020元,而在日上網上商城,兩瓶15ml雅詩蘭黛眼霜僅售價561元,比天貓旗艦店的售價便宜將近一半。
但記者多方採訪發現,儘管免稅店如今已經開放了線上購物渠道,但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有資格進行購買。
「若想要獲取購買資格,首先必須是會員,然後再在會員的基礎上去申請購買資格 。申請條件包括需要半年以內的回國機票及航班信息,要有500分以上的購物積分等。而且申請之後還需要審核通過,我等了一個多月。」從事代購工作的李月(化名)告訴記者,獲得購買資格之後,也有購買額度限制,比如我的購買額度就只有2.6萬元,超過額度,就需要交稅。而且這個活動是疫情期間商家的一個銷售方式,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取消。
麗麗表示,雖然網上購物方便,但是網上的商品不是特別全,現在的折扣力度又比較大,很多產品經常處於缺貨狀態,商家補貨速度太慢。記者查詢日上商城,在巧克力類別,其首頁顯示的27個品牌中,僅有4個品牌有少量貨源。
文志宏向記者表示,如今免稅店的一些「自救」行為,走線上或許能提升營業額,減少損失,但是這種方式是否能夠真正緩解疫情給免稅店帶來的壓力,現在很難評估。因為免稅店這種業態在渠道上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很難完全放開。
「免稅店走線上購物的模式算是一種自救方式,但這樣的方式有很大的壓力,免稅店的核心還是通過線下位置獲客,線上獲客能力不足。其次,免稅商品需要依賴國際化供應鏈體系,目前免稅店是否做好充足的貨源準備還存有疑問。如果因為缺貨問題導致顧客體驗感不好,就會影響線上推廣。」莊帥告訴記者,此外,免稅店商品種類比較單一,主要是奢侈品、化妝品等,而且客單價比較高,想要做好線上也並不容易。
代拍熱
隨著免稅店網上商城的開放以及資格限制,記者發現由此衍生了一種新形式的代購模式——代拍。
所謂代拍就是指擁有購買資格的顧客以收取部分手續費的方式為別人購買免稅店商品。麗麗告訴記者,免稅店本來也是針對一些固定人群,只有少數人才有購買資格,這就為代拍這個職業提供了生存空間。
張華表示:「我們平時除了培訓以外,基本待在家裡沒事幹,就自己在朋友圈賣賣產品,線下門店不開,但是可以線上拍下直郵,我利用員工號拍下賺點代購費用。普通商品加收20元,限購加收25元。」
記者在一個百人代拍群裡發現,目前代拍的收費標準大同小異。商品總額在1000元以內,一件商品加收30元,兩件加收50元,三件加70元,四件加100元。若商品總額超過1000元,一件商品加收50元,兩件加收100元,依次疊加。按照這樣的收費標準,以上述提到的雅詩蘭黛眼霜為例,即使加上代拍手續費,其售價仍比其他電商平臺售價低很多。
對於如此大的優惠,網上關於代拍的真假性也是掀起了一陣議論的熱潮。
記者在某代拍處詢問如何購買商品時,對方表示,根據店家規定,名字和聯繫方式必須填購買人的信息,顧客只需要提供收貨地址。他還表示,一般在代拍完成後,每個訂單上面都會顯示CDF會員購北京,日上免稅店也會開具發票,消費者收到快遞時就可以拿到發票。如果對於真假還有顧慮,他還可以提供下單時的錄屏。
該代拍告訴記者:「本身免稅店和專櫃相比,價格就會便宜很多,再加上目前免稅店折扣力度加大,優惠就更大。目前找代拍的人很多,我的資格申請下來沒多久,現在就已經使用了一萬左右的額度了。」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向記者表示:「目前的線上渠道是通過跨界電商的形式出現,而不是以免稅店的形式出現。前期清理庫存以及吸引消費者,才會出現甚至比免稅店更低的價格。但這只是暫時的,疫情之後價格肯定會回歸正軌。
「另外,免稅店做電商沒有經驗,目前還處於小規模試運行,當運營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向所有消費者開放,而不僅限於少數會員。雖然是跨境電商,但對消費者還有一定的消費額度限制。因此,黃牛現象只是一個短暫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