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驪歌唱響,數載情誼難忘;一段旅程揮別,新的徵途踏上。6月28日,復旦大學舉行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校黨委書記焦揚、校長許寧生等學校領導,教師代表,校友代表等共同送別7000餘名2020屆畢業生。典禮由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主持。
畢業典禮現場(攝影:王玥)
由於疫情影響,今年復旦大學以「雲典禮」的方式送別畢業生,儀式通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快手、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播出。學校誠摯歡迎本屆畢業生在疫情過後的任何一年,返校參加一次學位授予儀式。
胸懷家國天下 踏上人生新徵程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校幹部和師生員工迎難而上,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最大程度爭取事業發展。全體同學特別是畢業生積極配合、主動適應,盡力保質保量完成學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你們終於要畢業了!」通過網絡、透過屏幕,許寧生向身處世界各地、心卻緊緊相依的7000餘名畢業生表示熱烈祝賀,向畢業生們的老師、父母和親友致以衷心感謝。
許寧生表示,希望同學們要始終以天下為己任,今後不論身處何方,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有胸懷天下的志向,始終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個人融入整個國家和世界,矢志不渝為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力量;要把「團結、服務、犧牲」作為一輩子的座右銘,始終不懼風雨,肯犧牲而有為、樂服務而有用、能團結而有力,不負母校教誨;要以所學為時代所用,保持追求真理、持續創新的熱情,用做學問的態度,把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和智慧,爭做引領未來的復旦人。
許寧生還特別強調,學校誠心歡迎同學們在疫情過後的任何一年,返校參加學位授予儀式,「母校的大門永遠為你們敞開!」
張文宏作教師代表發言(攝影:王玥)
牢記師長教誨 揚帆逐夢新起點
學子們的成長,既離不開自身努力的澆灌,也離不開老師們嚴管厚愛的滋養。畢業前夕,學校開展了2020屆本(專)科畢業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和第九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評選活動,分別由本(專)科生、研究生自主推選,展現了復旦教師的良好風貌,也體現了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今年,10位老師獲評本(專)科生評選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師」,10位導師獲評「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共有35位老師獲得兩個獎項的提名。
2020屆本(專)科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第五屆、第六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獲得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文宏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作為一名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挺身而出,在疫情防控、疾病救治、科學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的「硬核教授」,他告訴同學們,當今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料性,國家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個人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他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講,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是一個最好的舞臺。「復旦人勇於接受挑戰,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當中不斷證明自己的時候到了!」他勉勵大家以復旦人的堅持、復旦人的團結、復旦人的創新應對挑戰,祝福大家前程遠大,祝福國家有更美好的未來。
肩負時代使命 書寫未來新篇章
畢業季也是收穫季,沉甸甸的碩果見證著學子們的付出、堅守和拼搏。2020屆本科生「畢業生之星」和研究生「學術之星」是畢業生的優秀代表,也是復旦精神的身體力行者。
畢業生代表吳雨濃髮言(攝影:王玥)
「2016年8月28日,我們都成了『復旦人』,也開始有一個共同的疑問,作為復旦人,我們能做什麼?又該做什麼?」2020屆本(專)科生「畢業生之星」獲得者、新聞學院本科生吳雨濃在發言中以自己四年的實際行動回答了對這一問題的思考。作為復旦新聞人,她想用筆桿和相機,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本科期間,她三次前往非洲,兩次入選國際組織實習,從事傳播工作。她說:「復旦給予我們無數種可能性,鼓勵我們在廣闊的社會土壤鍛鍊成長,復旦的老師們是我們遠航路上的航標燈。」 回顧往昔,115年來,面對使命與責任,復旦人從未退卻過;面向未來,她號召同學們「接過時代的火炬,肩負起國家乃至世界的重任,把熱血灑在更廣闊的土地上,成為凝聚世界的青年力量」。
「回首來路,從文獻閱讀困難戶成長為科研人員,從一個只會擰螺絲的小工匠變身為工程師,不論將去向何方,復旦的精神將是我們未來人生路上的不竭動力。」第十一屆研究生「學術之星」獲得者,物理學系博士生陶冉在發言中回顧了五年復旦求學路,分享了學校和導師引領他打開的一扇扇人生大門:「用汗水澆灌的科研之門」「用熱愛投身的奉獻之門」「用理想開啟的未來之門」。他說:「一路走來,復旦是我們最重要的標籤,為我們贏得了誇讚;今天,走出校園,我們就將是復旦發往全球各地的名片。未來也仍有風雨,但是我們定將帶著學校的期望,師長的囑託,無懼風雨,努力前程!」
留學生代表菲利浦發言(攝影:王玥)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6級本科生、2020屆復旦大學本(專)科生「畢業生之星」獲得者菲利蒲作為留學生代表發言。來自塞爾維亞的他以地道而流利的中文分享了他的故事和思考。他看到中國所倡導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中國所特有的自信、包容與智慧;他希望將來在學術和外交領域為中塞友好搭建橋梁,為這份友誼的鞏固盡一份力。他認為,應珍惜當下的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熱愛並守護祖國,盡情追逐和擁抱夢想。「我們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鍵橋梁。無論大家以後做什麼,請在追夢的路上繼續努力,傳承復旦精神,將自己在復旦所學到的知識和智慧發揚光大。相信我們定能在未來更大的舞臺上發出耀眼的光芒。」
畢業生向學校贈禮(攝影:王玥)
臨別之際,畢業生們也為學校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這份畢業禮物由集體創造,徵集畢業生最想念的復旦建築,由數學科學學院碩士生張慧林帶領團隊建模100小時,在高分子科學系實驗室鄭健老師和校友封華的支持下,通過3D列印300小時成型,最後由來自各個院系的畢業生代表填塗色彩而成。禮物名為《光陰爛漫 復旦印象》,寓意復旦學子度過了豐富多彩的青春時光,復旦的精神印刻心中,激勵前行。
「感謝大家對母校的深情厚誼,學校會把這份珍貴的禮物永久珍藏!」焦揚代表學校接受禮物,並將校徽置於「建築」上,完成禮物的最後一個部分。她向畢業生雲上贈送相輝校友章:「這枚相輝校友章標誌著大家從學生到校友身份的轉換。學校衷心祝福大家,不畏風雨,勇敢前行;不忘初心,前程似錦!」(記者 傅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