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膩、尷尬、禁忌......最近,這幾個詞頻頻與某檔混齡男團選秀綜藝親密關聯,還引起了廣大群眾的牆裂共鳴。
你猜的沒錯就是《追光吧!哥哥》,網友賜暱稱:《去油吧!哥哥》。
這個節目的某百科是這樣表述的——
在3個月內21位成熟男性藝人褪去現在的光環,重新回到追光學院,進行才藝考核、分組打磨、重新學習、再次出發,最終其中1位代表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服輸的追光精神的表演者將成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合作的公益大使,傳播追光而上的正能量精神。
前半段還能看懂,後半段的高度就讓我們踩著高蹺都夠不著了。
但能明確一點,哥哥們最終並不是要成團,純屬個人競技。
從目前更新的兩期內容看來,《追哥》對標《浪姐》的痕跡還是非常明顯,可能是為了趕在芒果《披荊斬棘的哥哥》之前搶佔先機,所以整體略顯倉促、欠缺創意,槽點大於看點。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這檔號稱男版《浪姐》的節目,究竟學到了幾分真髓!
01
定位不清、主旨不明
網上有個很有意思的說法:「看了《浪姐》,讓我不再害怕變老;看了《追哥》,讓我連老公都不敢找。」
所以,《追哥》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了展示中青年男士的自我認知下限嗎?
一對比就能發現,《追哥》的根本問題就是節目的定位不清晰、主旨不明確。
《浪姐》一開始的定位就很明確:三十而驪,青春歸位,主旨是為面臨困境的30+姐姐開拓更多職場機會,打破女性年齡焦慮和單一市場審美。
而《追哥》呢,兩期內容看得我N臉懵逼,只感覺這是個極度矛盾的節目。
它想要對標《浪姐》搭乘「高齡」選秀的東風,卻又把嘉賓年齡下限設置到21歲,自知之明尚存的小編實在無法對著丁澤仁叫哥哥。
從21歲的小弟弟到49歲的老哥哥,節目原想主打「混齡男團」的亮點,並憑此收割全年齡層的粉絲觀眾,結果弄巧成拙,讓觀眾集體「消化不良」。
節目還想展現各年齡層男士的舞臺魅力,卻又找金星和鄭爽來犀利拆臺,這究竟是要鬧哪樣?
姐姐們在初舞臺之後與導師的對話都很有內容,而哥哥們與金姐的對話就沒啥含金量了,既沒有呼應節目主旨,又暴露了節目組暗箱操作的小貓膩。
例如金姐引導肖順堯選擇00後觀眾群的票數,雖然小編本人非常支持金姐當時這麼做,但也切實透露了金姐或工作人員存在提前告知票數的可能性。
只能說,劇本痕跡太明顯,且編得不太高明。
02
痛點不痛、癢點不癢
《浪姐》的成功不僅有「她文化」時代背景的影響,更是對由浪姐所代表的當代職場女性面對性別、年齡、生活拷問的精準洞察。
而《追哥》對男性職場和生活的洞察就顯得淺薄而雞肋了。
事實上,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大齡女性與大齡男性所面臨的境遇往往大有不同,於娛樂圈來說更是如此。
中青年男演員的戲路其實很廣,因為觀眾對於各種優質哥哥/大叔形象非常願意買帳,粉絲對他們的喜愛與對小鮮肉不同,所以並不衝突、可以同時存在。
而如果是針對各年齡段男藝人所面臨的不同職場困境,那普羅大眾更難產生深刻的自我關聯。
最終就造成了《追哥》的情感輸出痛點不痛、癢點不癢,觀眾難以產生共鳴,只能當個熱鬧看看。
而這個特點在旁白文案上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束光,是男人突破桎梏的力量;
這束光,是男人不畏前險的勇氣;
這束光,是男人終其一生的追逐與信仰。
每個字我們都認識,但串在一起總感覺不接地氣,滿滿都是保險公司年會主持稿的味道。
洞察不深入、文案不走心,從這個角度看,《追哥》的製作真心稱不上精良。
03
贊助植入缺乏創意
vivo的贊助植入也是讓小編看著特別不舒服的地方,本來【手機】與【追光】還是能勉強呼應上的,但節目並未從這個點來解讀。
而【追光】又是一個抽象到極點的概念,小編就表示整體接受無能了。
最令人尷尬的是【追光神器】這個設置,瞬間讓我腦海浮現奧特曼雷射和巴拉拉小魔仙魔法棒的畫面......
回想《浪姐》第一期的口紅牆,每位姐姐都能從中挑到適合自己風格的色號,然後留下獨一無二的唇印,這才是為姐姐們量身定製的入場儀式。
那些口紅上連梵蜜琳的LOGO都沒印,卻被沈夢辰和金晨無意中帶火了漿果蜜葡色,網友們紛紛主動求色號,這樣軟而高級的冠名植入才能讓人看著舒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今的觀眾幾乎養成了硬廣免疫體質,冠名商要麼花心思做到毫不刻意、要麼憑創意做到好玩有趣,如果兩者都佔不上,觀眾基本不會買帳。
我至今仍記得那句「無懼年齡就要贏,姐姐都塗梵蜜琳」這句洗腦slogan,到《追哥》這裡,我就只記得【追光神器】了,聽起來就好高大上,我這種小老百姓高攀不起。
可見冠名贊助營銷的學問越來越深了,大品牌未必都能玩得很溜,而某些與節目定位契合度高的小品牌反而能玩得很牛,梵蜜琳就是個漂亮的例子。
在雙網(CSM和酷雲)收視率顯示上,《光哥》第一期的實時收視率均穩定在0.3-0.4之間,別說對標《浪姐》了,這個數據還及不上大多數熱門綜藝。
所以,「炒冷飯」式的團綜不是那麼容易copy的,總不能一直讓金星和鄭爽兩位姐姐扛起話題KPI,節目本身的突破和創新才是正道!
當然了,我們只看到前兩期的內容,小編還是願意將節目樂觀地想成低開高走套路,也許哥哥們在後期會有不亞於姐姐們的驚喜表現,不可否認《浪姐》的公演舞臺的確比初舞臺精彩很多。
所以現在就給這檔節目定性還為時過早,大家不妨多點理智和期待,畢竟哥哥們是真的在努力突破,我們應該尊重每一顆勇敢努力的心。
最後再為大家送上一個彩蛋——《浪姐》第二季的路透名單出來啦!據說99%保真哦!
這陣容,簡直能撐足3個月不重樣的女神回憶殺!
而且當中的薛凱琪、張馨予、劉敏濤都曾與梵蜜琳有過合作,再回頭想想第一季的伊能靜、黃聖依、金莎......
如此似曾相識的局面,你們猜,梵蜜琳這次能蟬聯總冠嗎?
或者說,梵蜜琳還能在《浪姐》第二季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