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使用嗶哩嗶哩(NAS-DAQ:BILI,以下簡稱「B站」)客戶端推薦功能觀看視頻的用戶,有時會看到關於「免費兌換大會員」的信息流廣告。事實上,也確實有部分用戶被此吸引,點進去順手填寫了個人信息。正是這一操作,為用戶的後期使用帶來不少困擾。
多名B站用戶日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本以為是張實體卡或者積分卡,但直到派送員要求充值那一刻才意識到,自己「收穫了」一張中國聯通(600050.SH)與B站合作推出的帶有「大會員」(即B站平臺的會員)等多項福利的定向免流量電話卡。
記者在百度貼吧、B站、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以及黑貓投訴平臺,搜索關鍵詞均看到一些用戶在投訴類似情況,這些用戶有年輕的高中學生,也有已工作的社會人士。
對於這些糾紛,中國聯通內部也產生了分歧。一名中國聯通的基層員工認為:「B站的廣告是他們認可的,上線時間已經不短了,應該沒有問題。」另一名中國聯通的員工米輝(化名)則認為,這確實是一種營銷,有打擦邊球的嫌疑。
免費兌換大會員?
上海的李紅(化名)是在3月3日收到了一個陌生人的電話,對方告訴她,B站的卡到了,讓她帶身份證下樓領卡。李紅是B站的老用戶了,對B站很信任,這時候回憶起自己確實是在B站填過相關信息,於是就帶著身份證下樓。
隨後李紅看到「快遞員」拿了機器開始拍身份證的正反面,這時候她開始有些懷疑,反覆詢問為何要「如此嚴謹」,對方只是反覆強調這是「B站的卡」。「我當時也沒反應過來,最後讓我充了50塊錢,我才發現是張電話卡。」李紅說道。
因為是工作需要,加上多拿張電話卡也沒什麼影響,當時著急上班的李紅先收下了這張電話卡。等到晚上回家之後,李紅搜索教程將這張卡綁定了B站帳號,然而在選擇具體的套餐時,她才看到套餐的明細。
她向記者回憶起自己「下單」的情況。一天,她在刷B站的時候,看到一條標題類似於「上海同學注意了,現大會員免費兌換」的視頻,便點了進去。
李紅向記者出示了在維權期間特意錄製的視頻,在廣告頁面上,首先看到的是「領取免流卡,兌換大會員」的標題,之後是需要填寫個人身份信息的表格,緊接著是「如何兌換大會員」的提示欄,告訴用戶每日看視頻、直播可獲得流量和福利點數兌換大會員等福利,再往下是bilibili卡的特權和明細,但實際上只標示了「特權」,也就是免流全國覆蓋等,最後是福利領取小貼士的小字。
記者注意到,其中有一些提示信息確實能夠提醒用戶這是一張電話卡。在頭圖左上角有中國聯通的水印Logo,在表格中也有提到「僅用於運營商實名認證」,最後一行小字寫著「該活動由中國聯通官方承辦」以及「免流卡」本身也是運營商的一種特有產品。
多名受訪對象卻向記者表示,自己並未看到廣告頁面明確表示「這是一張中國聯通電話卡」的說法,也沒有注意到頭圖比較小的水印,並且也不知道所謂「免流卡」是什麼。
有一名用戶向記者坦言自己其實並未看清楚廣告頁面的內容,她也在微博中發言後悔自己的粗心大意。
不過,受到用戶詬病的是,用戶所看到的廣告頁面並沒有列出具體的套餐明細,甚至沒有提需要花錢,這樣可能會導致用戶產生誤解。
廣告頁面顯示的內容也有著地域差異。記者注意到,在北京地區打開廣告頁面,能夠看到套餐詳情,在開頭或者結尾部分劃出區域告知用戶「22卡」「33卡」「小電視卡」三種套餐的月租、通話時間和流量。但在國內的部分其他城市或地區,則沒有套餐明細和費用說明的。
記者在3月8日通過廣告頁面申請了一張B站免流卡,3月13日由京東派送員派送到記者手中,可以收到一張說明書和一張粉紅色的免流卡,提示用戶可自行在10日內激活。關於免流卡的廣告和配送,各地表現不同。
但是既然有套餐,所謂的免費兌換大會員,卻並不是免費的。這也是眾多用戶不滿的緣由之一。此前,廣告頁面只是告知2000個「福利點」可以獲得一個月的大會員,但沒有告訴用戶,這2000個「福利點」要怎麼得來。3月12日,記者注意到,廣州地區的廣告頁面已增加「福利點」每個月贈送的情況,但仍然沒有套餐費用明細。
由於B站大會員擁有的免費看、搶先看等特權,因此對於許多資深的B站用戶而言,大會員頗有吸引力。
當然,一些B站用戶是把免流卡當作普通的電話卡使用,免流的同時能夠獲得大會員,這不乏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對於奔著「免費兌換大會員」廣告而填寫表格的用戶來說並非如此,比如一些受訪用戶對記者表示自己已經有「無限流量卡」,因此對於免流的需求並不大。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如果卡是免費的,但大會員並不是免費兌換,要使用一段時間才能兌換大會員,那麼「大會員免費兌換」的說法確實涉嫌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
神秘的派送員
廣告和填寫表格只是「誤導」的第一個環節。
遼寧用戶張湖(化名)是一個「學生黨」,她在刷B站的時候,也看到了領取大會員,她是因為自己還是學生,要買大會員需要綁定銀行卡,所以「順手填了」表格。「宣傳說是22卡和33卡,看外觀感覺都很可愛就申請了,結果收到的就是張普通的聯通電話卡。」張湖說道。
拿到電話卡之後,張湖便開始後悔。「我和快遞員說我已經有移動的手機號了,可不可以不要,他就說我訂了就得要,而且直到要交電話費的前一刻他才告訴我,之前我一直以為是領會員卡,身份證件都掃描完了,」張湖說,「對方還說,會影響我自己的信譽,是惡意訂單之類的話。」
張湖在2月28日填表,29日收到快遞並且交錢,隨後在3月1日去辦理銷卡,預計4月20日成功。
記者注意到,較早時候,一些用戶在填表後收到了嗶哩嗶哩免流卡的物流信息,意識到是電話卡,便及時取消了訂單。
但另外一些受訪用戶表示,雖然也收到了物流信息,但由於並不是來自中國聯通官方號碼10010的簡訊,而是來自其他號碼,或者是派送員直接打電話,告知其帶著身份證來取「B站的卡」,所以他們在物流環節,也難以發現是電話卡。
在用戶還一頭霧水的時候,派送員直接將卡實名驗證、激活,導致用戶最終只能自行銷卡,而不能退卡。一名用戶被要求充值了100元,當記者撥打派送員的電話,詢問為何要充值100元,對方表示,不充值是用不了的。但記者又表示,選擇的套餐只有22元的月租,為什麼要充100元?沉默幾秒後,這名派送員掛掉了電話。
派送員到底是誰?為什麼要這麼做?記者在對一位派送員以及兩位中國聯通員工的採訪中了解到,派送員大多是中國聯通的營業廳員工或者代理商。
資深的電信運營商用戶羅卡(化名)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有的中國聯通員工配送的時候沒有進行說明就進行了激活。「比如說我收到這個卡,我會傾向於到下個月初再激活,讓這個月租花得比較值,也有可能我會猶豫,最終選擇不激活,但他們無視了我的這個猶豫的權利。」羅卡說道。
曾經有中國聯通的合作方想發展羅卡成為代理,因此他也了解到,網際網路套餐的實體卡以前都是由快遞公司來配送,那時配送員只負責配送,而由用戶自己通過手機APP進行視頻活體認證。現在部分地區的中國聯通分公司採用了「碼上購APP」的方式,實際上就是可以通過連結二維碼來取得回佣。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方式是讓用戶通過自己的連結下單,還有一種方式類似於騎手接單,然後派員工去現場用客戶身份證來激活。
「取得回佣的標準呢,必須是激活,如果充值50元以上可能會有更高的回佣。」羅卡說道。他認為,有個別員工或代理商在利益的驅動下,就會採取各種話術來促使消費者充值激活。
米輝告訴記者,「配送員」的強制激活是個別人的行為,背後也有考核的壓力。
「這個營銷是以免費權益包裝的,用戶以為是網上辦理的權益,其實提交完信息需要辦一張卡。所謂的權益配送員,就是聯通上門辦卡的員工,上級會考核訂單轉化率,有些員工就會要求客戶必須辦。這種轉化率其實不會太高,但是迫於業績壓力和上級管理要求,會要求一線員工將此類電話卡套餐的轉化率達到一個不切實際的水平。」米輝說道。
B站方面在3月13日回複本報記者表示:廣告頁面存在說明不足的情況,已下線相關廣告,後續會對廣告素材進行修正,添加相關說明。關於用戶反饋在申領免流卡後,被聯通業務員要求開卡並充值,我方已與聯通方嚴正交涉。B站不會幹涉或誘導用戶開卡。我們已聯繫聯通跟進受影響用戶的銷戶退款流程。受此內容影響的新開卡用戶,可以聯繫聯通官方客服電話10010,或聯通手機營業廳,首頁-服務-搜索銷戶,聯通會根據用戶意願進行後續處理。中國聯通方面對此則未做具體回應。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