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名作《竹裡館》中,最有意境的是哪一句?

2020-12-14 騰訊網

《竹裡館》為五言古絕,總共也才四句二十個字。王維這短短四句平常字詞,選取了一些在輞川,甚至是人間常見的意象「幽篁」、「彈琴」、「長嘯」、「明月」、「深林」,巧妙地構建出詩詞藝術創作中的另外一個境界——無我之境。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無我」是相對於「有我」而言。什麼是「有我」、「無我」?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曾經做過闡敘: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這話不難理解。「有我」,即是「以我觀物」,而「無我」,則是「以物觀物」。

有我之境,就是詩人寫詩人自己的活動和情感;無我之境,就是詩人把自己當成客觀對象來描寫。

詩言志,詩就是詩人感情的抒發。那麼在作品中帶入作者的感情,讓讀者真切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內容,這是詩詞創作的本心,也是創作者最容易達到的境界。是故一首詩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而不論好壞基本上都自帶了詩人的態度、情感。就好比一位小說家,一般第一篇小說都是自傳,因為寫自己的故事、寫自己身邊的人物、代入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是一個初級作者都具備的能力。

這就是「有我」的創作方式,到了一定境界之後,作者開始抽離自己的作品,寫的內容不再與自己有關,就好像寫偵探小說的,必然是寫別人的故事,但是也需要表達自己的態度,那麼這種寫作方式,就是「無我」——這裡面沒有我,但是暗藏了我的態度和情感。

「無我」比「有我」更難成就,但是並不代表「有我」、「無我」兩種方式有高低之分。像李白終其一生,詩詩有我,可是氣貫長虹,震鑠古今,王維晚期作品篇篇無我,進入空靈境界,帶給我們另外一個領域的情感極端感受——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共鳴的情境不同。

但是在表達上,「無我」確實要比「有我」更加難,因為這不是人類自帶的技巧,而是修出來的。這也是同為田園詩人,王維和孟浩然的區別所在。孟浩然就是個大地主,對田園充滿了發自內心的愛,而王維的田園是逃避官場與人心的修行。這些情感的細微區別其實在作品中都可以發現。

這首《竹裡館》就是王維「無我」創作的代表之作,他選取的字詞雖然常見,但都是指向冷、空、寂的意象。起句「獨坐幽篁裡」,這裡是誰在獨坐,誰在彈琴?好像是詩人,也更像不是詩人。即便是詩人自己,也如同一個畫面中人物,「我」只是一個讀者,遠遠地在看著。第二句「彈琴復長嘯」,這是誰在彈琴,誰在長嘯?還是不得而知,而且也不重要。

即使那個人是我,那也是一個軀殼的「我」,並非真我,他只是《竹裡館》這幅畫裡的一個人物,我們在畫外看這這個人物的行為,融入整體畫面的空靈、冷寂的意境,他的行為絕對是非常契合地溶解在這首詩裡面的。

「我」在這首詩、這幅畫裡面只是一個讓詩意更加委婉的道具,真我其實和讀者一樣,站在畫外面,與詩無關。這種手法就叫「以物觀物」,這種效果就是「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而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就更加是完全的景色描寫,與道具的「我」關係都不甚緊密。所以說這四句其實都是寫景,前兩句有關聯,是一個人物在綠竹林圍繞的小館裡彈琴長嘯,後兩句是林深無人回應,只有明月相照。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靜態描寫,第二句和第四句都是動態描寫。這兩聯詩用力是均衡的,但是又相互照應,如「相照」對應「獨坐」,「明月」對應「幽篁」,「長嘯」對應「深林」,雖然有聲有色,但是整體的意境還是控制在清幽的層面。

這首詩本身不是靠字詞取勝,每一句用力都不猛,卻妙諦天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

短短四句,每一句都有它不可或缺的地方。

如果說了這麼多,還要堅持問哪一句最有意境,我只能告訴你,單獨的哪一句都平平無奇。

這就是王維的水平所在,相比之下,和他一起在輞川隱居十幾年的裴迪,也寫了一首《竹裡館》,就是典型的有我之作,也可以很輕易地找出重點句子:

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

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

我到了竹裡館,每天都修道參禪。這裡很安靜,只有山鳥進出,幽靜深遠沒有俗世眾人。

這就是典型的「有我」之思——以我觀物。

裴迪用自己的眼光帶我們走進了竹裡館,並在最後一句「幽深無世人」為整首詩,整個竹裡館下了一個「幽靜」的定義,那麼這一句自然是這首詩的重點。

不過這和王維的《竹裡館》,就是雲泥之別了。說句不客氣的,我們今天大批寫舊體詩的人也能達到這種水平。

可我們和王維的差距,那就是天差地遠。

相關焦點

  • 看似清新脫俗的小詩,王維的《竹裡館》其實在寫什麼?
    王維的這首《竹裡館》,歷來膾炙人口,自古及今,都認為是一首寫隱者的閒適生活情趣的詩,抒發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與高潔人品。的確,王維的山水詩,有佛教的禪趣,詩人特別愛描寫那清靜空靈的山水田園,刻畫恬靜安寧的心境,這同他所信奉的佛教思想有一定的聯繫。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
  • 這是王維一個人獨自的享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前面我們講了「篁」是很大一片竹林的意思,那麼王維的這首《竹裡館》開始一句「獨坐幽篁裡」就好理解了,就是王維獨自一個人坐在一大片幽靜的竹林裡王維一個人坐在幽靜的竹林做什麼呢?「彈琴復長嘯」,就是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如果是在現代,很通俗的說法就是,一個人跑到竹林裡,自彈自唱,耍嗨了就飆高音或者吼。同樣的行為,但於王維描述,意境大大不同。首先是「獨」,其次是「幽」。「獨」是一種自我空間的意識享受,而這種自我的意識空間是看不到的。這裡的「幽」是幽靜,不是幽暗。
  • 王維晚年的這首五言絕句,短短20字,看似平淡但卻被評為千古佳作
    竹子想來都是君子的代稱,它象徵著挺拔堅勁與高潔,很多古代文人都對竹子有種偏愛之情。其中最喜歡竹子的怕要屬王維了。王維,字摩詰,一心學佛,淡泊名利,被後人尊稱為「詩佛」,因為他的詩中常常蘊含著一種佛系的哲理,那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描繪了多麼美麗的畫境,蘇軾對於王維就有過極高的評價「詩中有畫,畫中還有詩」,讀王維的詩就像是在品鑑、欣賞一幅沁人心脾的山水畫。
  • 王維最唯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怎一個美字了得
    王維是盛唐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可以比肩李杜的大文豪,他的詩意境唯美,往往可能只是寥寥數語,但是字裡行間充滿詩情畫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譬如《相思》、《終南別業》、《竹裡館》、《鳥鳴澗》、《鹿柴》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每一首都很唯美,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作
  • 王維佛系隱居生活:不會還有人不知道王維不僅詩好,畫還一絕吧?
    相信這首課堂上曾背過的詩一定能喚醒你對王維的記憶,崔興宗稱王維是「當代詩匠」,蘇軾更是給了一個經典評價:「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就是所謂的意境,也是古人最推崇、最高的文學境界了。,當他將這種美妙的意境入畫的時候,自然也能想像到其畫的妙處了。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簡練的文字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寫得很唯美
    王維穩坐大唐第三把交椅,也是公認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用詞極為簡練,但是又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美,這其實是與他的性格有關;他不像李白鋒芒畢露,又不像杜甫孤苦無依。大唐有無數的詩人,王維是為數不多中了狀元,一度連玉真公主都為之傾倒。
  • 品讀唐詩:除山水詩外,王維的這首愛情佳作更有名!
    有一次楚王就問息夫人其中緣故,息夫人回答道:「我一個女人,現在身事二夫,縱然沒能以死全志,又有什麼可說的呢?」王維寫這首詩時是在寧王府中。唐玄宗的哥哥寧王李憲,有寵姬數十人。寧王的鄰居有一個賣餅人,寧王見這人的妻子很漂亮,就給了賣餅人很多錢,把他的妻子帶到了自己府上。
  • 花間一壺酒——《唐詩素描》的意象與意境
    閱讀感受一:意象多彩,與詩意詩情一起放飛唐詩最妙的,莫過與寄託詩人情感的意象,比如酒,有王維的「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有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但是,在曾冬的筆下,同樣的酒,卻呈現除了不一樣的詩情。
  • 王維的十首經典詩作,全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反覆誦讀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到底怎麼樣的有詩有畫,我們分享王維的十首經典詩作,全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反覆誦讀!詩前兩句寫渭城驛館風景,交待了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後二句寫惜別,「勸君更盡一杯酒」在這杯酒中,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也包含著對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③《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意境很是壯美,落筆自然而有奇致
    黃河自古文人墨客的最愛,面對著黃河壯麗的景色,寫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雖然王維這首《渡河到清歌作》不是很出名,但其氣勢雄渾意境壯美,也是值得一讀的佳作。這首詩寫出黃河下遊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懂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
  • 王維晚年隱居藍田,寫下一首充滿禪意的五絕,曾被選入語文教科書
    《竹裡館》,是王維晚年隱居藍天時創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絕句。表面上看,遣詞造句平平無奇。寫的都是古代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幽篁」、「深林」和「明月」。詩中的動作,也不過是彈琴、吟嘯。但短短二十個字,組合起來卻別有一番味道。同時,這首詩曾經被選入語文教科書。
  • 王維輞川別業 最美鄉村民宿!
    王維不僅在文學上功力超群,在命名上,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我們來看看輞川20景的名字,竹裡館、文杏館、鹿柴等等。單單從名字看,就充滿詩意和靈性。以竹裡館為例,「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森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把竹裡館的特點完美的呈現,意境美的無可比擬。民宿文化輞川別業的主人文化是詩、畫、樂。
  • ——品讀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的寂寞與唯美
    王維,字摩詰,701—761年,唐代詩人。在詩文圈中,同輩大咖有李白、高適、崔顥,同代大咖有杜甫、王昌齡、孟浩然、岑參、王之渙等。 王維之詩,現留存於世的,有四百餘首。對王詩的評價,廣為人知的評語,應該是蘇軾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美的詩王維,整首美真是太棒了,且他每年都被列入小學課本
    王維是盛唐著名詩人,後人又稱「詩佛」,他清新脫俗,寫得很有魅力,一些經典作品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如《相思》、《山居秋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竹裡館》、《送元二使安西》等,他們都是經典之作,每一個首都都是獨特而有趣的。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十首唯美詩歌,清新脫俗,讀而忘憂
    唐朝詩人王維,不但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畫家,蘇軾評價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也是高度的評價了王維的詩歌的特點是「詩畫相融」的深遠意境。王維,字摩詰,後人稱其為「詩佛」,是評價他詩歌融入了哲理、禪思在裡面,意境深遠,令人聞而清心,讀而忘憂。
  • 王維在松風山月中的平和: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解帶和束帶的含義  《酬張少府》是王維晚年的名作。我們先看題目。「酬」的意思是酬答、回復,大約張少府先寫了一首詩給王維,王維才用這首詩來回復他。「空知返舊林」這一句的「舊林」並不是寫實,王維當初並不是被朝廷請出來的山林裡的隱士,而是 精心打點人脈,努力找的官。「舊林」是一個文化語碼,來自陶淵明的名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田園居五首·其一》),是說被拘系的鳥兒懷念當初自由自在生活過的山林,當然這是在以鳥喻人。  回家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經典山水詩,意境如畫,值得一讀再讀
    李白曾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杜甫又說,「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而白居易也說,「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這一切如詩如畫的意境,彰顯了詩詞歌者對山水的熱愛。王維,亦是寫山水詩的一大高手,與眾不同的是,山水美景在他的筆下,總是那麼別具一格,最恰當的說法,莫過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這首詩是王維的代表作,其中一句最為出名,現代人都很羨慕
    在教科書中往往提到白居易,樂天居士也曾被譽為「廣大教化主」。不過,也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王維更有資格。其實,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晚唐的張為甚至將白居易還排到第一位,將李杜壓在後面。清朝人賀裳總結了歷代文人的觀點,並做出評價: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王維的詩歌很優美,清新淡遠,自然脫俗是他的風格,而且還貫穿了晚年的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