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巴胺包覆矽膠用於高效液相色譜手性分離
侯玲梅,韓小茜,徐 茴,程子恆,王 農,李文玲
2020年5期 497-501頁
摘 要: 製備了基於聚多巴胺包覆矽膠為基質的塗敷型或鍵合型纖維素-對甲基苯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TMB 1-8),正相條件下,用於對17個外消旋化合物的手性分離,並與以氨丙基矽膠為基質的同類型手性固定相(CTMB 9-10)的分離結果相比較。實驗結果表明:所製備的CTMB 1-8對17個外消旋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手性識別能力。其中CTMB 2的手性識別能力好於CTMB 9,當流動相為正己烷/異丙醇時,外消旋化合物11在CTMB 2上獲近基線分離(Rs=1.35),而在CTMB 9上只獲得部分分離(Rs=0.94),外消旋化合物12在CTMB 2上獲得部分分離(Rs=0.72),而在CTMB 9上未獲分離;CTMB 6與CTMB 10的手性識別能力相近,除外消旋化合物15和17外,其餘外消旋化合物均獲得不同程度的分離;鍵合型CTMB 7-8的手性識別能力不如塗敷型CTMB。
關鍵詞: 聚多巴胺包覆矽膠;手性固定相;塗敷和鍵合;纖維素-對甲基苯甲酸酯;對映體拆分
基於Fe(III) 和四甲基聯苯胺顯色反應分析鹼性磷酸酶活力
趙靈芝, 趙 柳, 張小清,苗延青
2020年5期 502-506頁
摘 要: 基於酶底物和產物不同的氧化還原性質,建立了Fe(III) 和四甲基聯苯胺(TMB)顯色反應檢測抗壞血酸和鹼性磷酸酶(ALP)活力的比色法。在最佳條件下,吸光度與ALP活力的對數在0.5~200 U/L範圍內呈現良好依賴性,檢測限為0.05 U/L。方法已用於ALP抑制劑Na3VO4抑制率評估和監測兔血漿樣品中內源性ALP水平,在臨床應用和現場檢測顯示出巨大應用潛力。
關鍵詞: 鹼性磷酸酶(ALP);抗壞血酸;比色法;3,3′,5,5′-四甲基聯苯胺;鐵(III)
基於聚(吡咯-魯米諾-金)納米複合材料的電化學發光傳感器檢測鹽酸去氧腎上腺素
郭秀秀,張豔慧,楊亞如,李桂新
2020年5期 507-511頁
摘 要: 利用電沉積方法在石墨電極表面製備了聚(吡咯-魯米諾-金)納米複合材料,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電化學阻抗譜(EIS)、循環伏安法(CV)及電化學發光法(ECL)進行了表徵。結果表明,採用電沉積方法可以將金納米與聚(吡咯-魯米諾)共同固定於電極表面;相對於聚(吡咯-魯米諾)修飾電極,聚(吡咯-魯米諾-金)修飾電極呈現出更強的ECL信號,且在中性介質中仍然有良好的ECL信號。鹽酸去氧腎上腺素(PHE)對聚(吡咯-魯米諾-金)修飾電極的ECL信號具有抑制作用,由此建立了一種在中性介質中測定PHE的ECL分析法。聚(吡咯-魯米諾-金)修飾電極的ECL降低值與PHE濃度的對數值在1.0×10-7 ~1.0×10-12 mol/L的範圍內呈線性關係,檢出限為2.5×10-13mol/L。
關鍵詞: 電化學發光;鹽酸去氧腎上腺素;聚(吡咯-魯米諾-金)納米複合物
UPLC-MS/MS法同時檢測葡萄和土壤中2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殘留
黃文源,董豐收,吳小毛,潘興魯,吳小虎,徐 軍,劉新剛,鄭永權
2020年5期 512-515頁
摘 要: 採用改進的QuEChERS方法,結合UPLC-MS/MS,建立了葡萄和土壤中同時測定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殘留快速分析方法。葡萄樣品採用乙腈提取,無水MgSO4+乙二胺-N-丙基矽烷+C18固相分散劑淨化,土壤樣品採用乙腈提取,無水MgSO4+ C18固相分散劑淨化,UPLC BEH C18色譜柱分離,三重四極杆電噴霧質譜檢測。在質量濃度0.01~5.0 mg/L範圍內,葡萄和土壤基質中兩種殺菌劑的濃度與峰面積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相關係數均大於0.99;在葡萄和土壤中添加0.1~5.0 mg/kg的嘧菌酯與吡唑醚菌酯,回收率為88.1%~109.2%,相對標準偏差為1.4%~6.4%。該方法適用於葡萄中和土壤中同時快速檢測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殘留。
關鍵詞: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葡萄;土壤
ICP-MS/MS法測定殼聚糖中的重金屬元素
李愛陽,伍素雲,劉 寧,劉水林,黃建華
2020年5期 516-520頁
摘 要: 建立了ICP-MS/MS測定殼聚糖中重金屬元素的分析方法。殼聚糖經3%的檸檬酸溶解,採用ICP-MS/MS直接進樣測定樣品溶液中的8個重金屬元素Cr,Co,Ni,Cu,As,Cd,Hg,Pb。在MS/MS模式下,基於Cr+,Co+,Ni+,Cu+能與NH3反應形成團簇離子,採用NH3/He質量轉移法消除了Cr,Co,Ni,Cu的質譜幹擾;基於As+能與O2反應形成AsO+,採用O2質量轉移法消除了As的質譜幹擾;基於Cd+的幹擾離子能與O2發生質量轉移反應,而Cd+不與O2發生反應,採用O2原位質量法消除了Cd的質譜幹擾。元素的檢出限範圍0.38~6.20 ng/L。採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對實際樣品進行分析,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在94.5%~105.5%之間,相對標準偏差≤3.8%,方法適用於殼聚糖中多個重金屬元素測定。
關鍵詞: 殼聚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串聯質譜;重金屬元素;質量轉移;原位質量
多步洗脫固相萃取-傅立葉變換離子迴旋共振質譜表徵地表水可溶有機質
王 威 , 竇文淵, 何 晨, 史 權
2020年5期 521-526頁
摘 要: 採用多步洗脫固相萃取法結合傅立葉變換離子迴旋共振質譜(FT-ICR MS)技術,對地表水中的可溶有機質(DOM)進行了分離和分析,並和傳統的單步洗脫固相萃取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隨著洗脫溶劑極性的降低,不同組分的DOM中的主要化合物含氧數逐漸降低,化合物分子組成差異明顯。此外,多步洗脫固相萃取可得到了比傳統單步洗脫固相萃取更多的化合物,尤其是CHO類化合物和CHNO類化合物,可鑑定分子數加倍。對多出部分化合物進行定性分析,發現其主要組成為低O/C,高H/C的木質素類和蛋白類化合物。另外,地表水可溶有機質中還含有單寧類、碳水化合物類以及稠環芳烴類物質。該研究對比了多步固相萃取對地表水可溶有機質分離及後續表徵的效果,並對地表水DOM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關鍵詞: 多步洗脫固相萃取;傅立葉變換離子迴旋共振質譜;可溶性有機質;地表水
碳納米籠/碳納米管複合物修飾電極製備及檢測雙酚A
湯妙姍,凌麗靖,鄧嚴華,陳建華,方麗君,王景梅
2020年5期 527-531頁
摘 要: 通過水熱反應合成羧基化碳納米管(CNT-COOH)和碳納米籠(CNCs)的納米複合物(CNCs/CNT-COOH)。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傅立葉紅外光譜(FTIR)和熱重分析(TGA)表徵該複合材料。利用循環伏安法(CV)、差分脈衝伏安法(DPV)和交流阻抗法(EIS)研究CNCs/CNT-COOH/GCE修飾電極的電化學行為。結果表明,CNCs/CNT-COOH/GCE對雙酚A的電化學氧化顯示出優異的選擇性和電催化活性。雙酚A的氧化峰電流值與其濃度在2~200 μmol/L範圍內呈現良好的線性關係,經計算可得雙酚A的檢出限為0.8524 μmol/L(S/N=0.0437),靈敏度為-0.1539 μA/(μmol/L)。將CNCs/CNT-COOH/GCE用於檢測雙酚A顯示出靈敏度高、檢測範圍寬和穩定性良好的優點。
關鍵詞: 碳納米管;碳納米籠;電化學檢測;雙酚A
基於計算模擬與光譜法研究細胞色素CYP2C9與雙酚A的相互作用
劉紅豔,張文強,謝世偉,唐 琳,易忠勝,單 楊
2020年5期 532-536頁
摘 要: 基於分子對接、分子動力學模擬、紫外吸收光譜法、螢光光譜法與紅外光譜法,研究了細胞色素CYP2C9與雙酚A(BPA)之間的相互作用。分子對接研究表明,對接位點位於Thr364附近的空腔,結合能為-7.51 kcal/mol;分子動力學模擬觀察了10 ns內蛋白的整體構象變化,發現Thr364也是BPA與CYP2C9發生相互作用時的結合位點。光譜學研究發現CYP2C9與雙酚A結合發生螢光增強現象,並且它們間的相互作用力主要為疏水作用力;二級結構中β-轉角、無規則捲曲與β-摺疊等也發生明顯變化;隨著底物濃度增加紫外吸收峰有明顯上升且伴隨紅移。模擬計算與光譜檢測均表明CYP2C9與BPA間存在較強的相互作用。
關鍵詞: 細胞色素CYP2C9;雙酚A;計算模擬;光譜法;相互作用
基於納米金可視化檢測鄰苯二胺
梁楊琳,司露露,李 福,廖秀芬,呂春秋
2020年5期 537-540頁
摘 要: 採用檸檬酸鈉還原氯金酸的方法製得粒徑約為13 nm 的納米金(AuNPs)。在弱鹼性環境中,在NaCl的誘導下, AuNPs與鄰苯二胺( OPD )發生相互作用,AuNPs發生團聚顯色,使其最大吸收峰發生紅移,由此建立了鄰苯二胺的比色測定方法。在最佳條件下,方法的線性範圍為33.3~333.3 nmol/L,檢出限為11.1 nmol/L。方法用於染髮劑中鄰苯二胺的含量,回收率為93.4%~96.4%,RSD小於≤2.3%。
關鍵詞: 納米金;鄰苯二胺;可視化檢測
硫醇修飾Fe3O4@SiO2@AgSERS基底檢測氨苄西林
盧 浩,孔紅星,李利軍, 馮 軍,程 昊,徐婭娟
2020年5期 541-545頁
摘 要: 製備了一種烷基硫醇修飾的磁性納米銀SERS基底,對氨苄西林(AMP)進行了拉曼檢測,並考察了不同的硫醇修飾磁性納米銀基底對AMP的增強效果。採用不同烷基鏈長的硫醇對磁性納米銀SERS基底進行修飾,通過分子的自組裝,使烷基硫醇自發的生長在磁性納米銀的銀殼表面,通過疏水作用,使AMP分子富集於基底的表面,以達到AMP分子拉曼信號增強的檢測目的。實驗結果表明,3種不同烷基鏈長的硫醇修飾的基底對AMP的拉曼增強效果依次是正丙硫醇>正己硫醇>正壬硫醇。正丙硫醇修飾的基底對AMP鹽酸溶液的檢出限為0.1 nmol/L。通過硫醇修飾的磁性納米銀基底能夠富集AMP分子,可用於低濃度檢測。
關鍵詞: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氨苄西林;烷基硫醇
HPLC-MS/MS法測定化妝品中七種螢光增白劑
高 玲,劉 芸,王毅謙,徐振東,汪步昂,王雪婷,張曉燕,劉 豔,沈偉健
2020年5期 546-549頁
摘 要: 建立了HPLC-MS/MS法測定化妝品中螢光增白劑SWN,KCB,PF,ER-Ⅰ,OB-Ⅱ,OB和KSN7種螢光增白劑(FWAs)的方法。樣品採用乙腈溶解提取,經Nanologica SVEA CoreShell C18色譜柱分離後,採用正離子模式掃描,多反應監測模式檢測,外標法定量。7種螢光增白劑在各自線性範圍內線性關係良好(0.9901≤ R2 ≤0.9980);定量限在0.3~8.0 mg/kg之間;3個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76.1%~108.1%之間;相對標準偏差為2.0%~7.4%。該方法適用於化妝品中螢光增白劑的定量檢測。
關鍵詞: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化妝品;螢光增白劑
傳統藏藥五脈綠絨蒿不同居群紅外光譜分析
李佩佩,欒真傑,李 朵,孟曉萍,孫 菁
2020年5期 550-555頁
摘 要: 利用正交試驗對光譜採集條件進行了優化,優化所得中紅外光譜採集條件為:樣品KBr比例1:100 (m/m),粒徑75 μm,掃描次數32次,解析度4 cm-1,壓力1.9×103 kg。對17個不同居群五脈綠絨蒿的中紅外及衰減全反射(ATR)數據進行分析,均得到了7個共有峰。吸光度聚類分析結果表明,中紅外及ATR分析數據均可將17個居群分為3大類群,各居群的聚類情況均符合野外樣點實際分布(S4除外)。除趨勢對應分析(DCA)分析結果揭示了五脈綠絨蒿類群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緯度和海拔是影響五脈綠絨蒿不同類群紅外光譜特徵的主要環境因素。
關鍵詞: 五脈綠絨蒿;中紅外;ATR;聚類分析;DCA分析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分析肉雞毛髮中諾氟沙星殘留
向建軍,袁麗娟,廖且根,張大文,羅林廣,扎西次旦
2020年5期 556-559頁
摘 要: 建立了一種適用於肉雞毛髮中諾氟沙星殘留分析的方法。毛髮樣品經醫用紗布包裹後清洗,剪碎後加入4 mol/L氨水超聲提取,Oasis HLB修飾磁納米材料用於淨化提取液,採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 色譜柱分離,電噴霧正離子源進行離子化,多反應監測方式(MRM)對諾氟沙星的母離子及子離子進行監測,三重四極杆質譜測定。該方法雞毛中諾氟沙星在1.0~100.0 μg/kg 範圍線性良好,相關係數為0.9928;諾氟沙星檢出限為0.3 μg/kg,定量限為1.0 μg/kg,方法回收率為89.2 %~95.7%;相對標準偏差(RSDs)均小於10%。方法可滿足政府和企業在肉雞飼養期間對諾氟沙星的監控需求。
關鍵詞: 諾氟沙星;雞毛;檢測;液相色譜串聯質譜
聚乙烯亞胺-硫脲-豆蛋白複合材料吸附鉛、鎘的性能
吳雄志, 魏根勝,龐曉霞,胡存傑,金文英,梁俊燁
2020年5期 560-565頁
摘 要: 以硫脲、聚乙烯亞胺和大豆分離蛋白(SPI)為原料製備了多孔大豆蛋白複合材料(TPS)並進行表徵。研究了TPS對Pb2+,Cd2+的微柱分離富集性能。優化實驗條件後,TPS對Pb2+,Cd2+可實現定量吸附,吸附容量分別為20.56和25.13 mg/g,富集係數分別為200,150倍,經過100次吸附和解吸循環後TPS吸附性能未發生改變,準二級動力學方程適合描述材料對Pb2+,Cd2+的吸附行為。建立了微柱分離富集-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測定Pb2+,Cd2+的新方法,Pb2+,Cd2+的檢出限分別為0.2和0.06 ng/mL,線性範圍分別為0.02~0.25 μg/mL和0.001~0.015 μg/mL。該方法成功應用於國標樣品、魷魚和海水中Pb2+,Cd2+分析。
關鍵詞: 大豆蛋白複合材料;鉛;鎘;吸附;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GFAAS)
分子印跡磁性納米材料對石榴皮中沒食子酸的選擇性富集和檢測
張軍傑,劉 娜,高 原,鄭元鎖
2020年5期 566-571頁
摘 要: 採用磁性納米粒子為載體,沒食子酸為模板分子,多巴胺為功能單體和交聯劑,在弱鹼性溶液中製備了沒食子酸分子印跡磁性納米材料(Fe3O4-MIPs)。對所得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Fe3O4-MIPs的製備條件和吸附性能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Fe3O4-MIPs印跡層厚度均勻,晶型穩定,磁飽和強度高,外加磁場下易實現固液分離;僅需25 min即可達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為5.36 mg/g,印跡因子為2.43,選擇性因子不小於1.83,吸附-解吸附10個循環後回收率達93.7%。在石榴皮樣品中添加不同濃度的沒食子酸,加標回收率為95.0%~99.1%,相對標準偏差不大於4.6%,表明Fe3O4-MIPs作為固相萃取劑與HPLC聯用,可用於選擇性富集和檢測石榴皮中的沒食子酸。
關鍵詞: 分子印跡聚合物;磁性分離;選擇性吸附;沒食子酸
鈉離子螢光探針的合成及應用
肖 芳,王鳳忠,陳衛華
2020年5期 572-575頁
摘 要: 基於鈀催化的胺化反應將1-氮雜-15-冠醚-5和6-溴-2-萘甲醛經親核取代合成中間體M-1,並將M-1與1,2,3,3-四甲基-3H-吲哚鎓碘化物在乙醇中回流,最終合成Na+螢光探針Probe 2。研究了該探針在不同溶劑中的紫外吸收光譜與螢光發射光譜特性,並對Probe 2在Na+存在時的螢光光譜性能、絡合比例和選擇性進行了探究。Na+濃度在1~10 μmol/L 範圍內與Probe 2的螢光強度和初始強度的比值(F/F0)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線性方程為F/F0=-1.80×104c+1.00,R2=0.9827。在實際樣品檢測中,分別應用探針Probe 2與ICP-MS檢測同批樣品,經統計分析,兩種手段的檢測結果具有良好的相關性,相關係數r=0.9993。
關鍵詞: 1-氮雜-15-冠醚-5;螢光探針;Na+
納米TiO2光催化降解植物激素的活性與機理
趙 寧,王大偉,彭路情,馮小飛,澤桑梓,楊 斌
2020年5期 576-579頁
摘 要: 以納米TiO2為催化劑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植物激素吲哚-3-乙酸和氯吡苯脲的降解過程和機理。基於吲哚-3-乙酸在278 nm處的特徵吸收峰和氯吡苯脲在261 nm處的特徵吸收峰,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對二者的光催化降解過程進行跟蹤檢測。在納米TiO2催化下,紫外光照240 min吲哚-3-乙酸的降解率為61.6%;紫外光照300 min氯吡苯脲的降解率高達90.5%。動力學研究表明,吲哚-3-乙酸和氯吡苯脲的光降解反應均符合準一級反應動力學模型。通過自由基捕獲實驗確定·OH和·O2-是氧化分解植物激素的主要活性物質,並進一步給出納米TiO2光催化降解植物激素的機理。在室溫下實現了光催化降解植物激素,為解決環境中激素汙染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 納米TiO2;植物激素;光催化;氯吡苯脲;吲哚-3-乙酸
銅綠微囊藻強化降解金黴素及降解產物的毒性評估
趙 鳳,沈忱思,柳建設
2020年5期 580-585頁
摘 要: 研究了銅綠微囊藻在模擬自然條件下對金黴素降解的強化作用,並對降解產物進行了毒性評估。結果表明,銅綠微囊藻存在下,濃度為10 μmol/L的金黴素在24h內的降解效率可提高42.27%,主要降解產物為4-差相金黴素、異金黴素和4-差相異金黴素。銅綠微囊藻的生長在強化金黴素降解的過程中受到了抑制,最大抑制率為67.58%,當金黴素被強化降解後,銅綠微囊藻的生長抑制率降低4.74%。強化降解後的金黴素對銅綠微囊藻葉綠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負面影響明顯減弱,活性氧自由基以及抗氧化系統防禦水平降至正常水平。
關鍵詞: 金黴素;強化降解;銅綠微囊藻;降解產物;毒性評估
採用N-CQDs-Al3+探針檢測兩類食品中三聚磷酸鈉
陳中蘭, 王瑩莎, 李穎萍
2020年5期 586-589頁
摘 要: 通過煙醯胺一步水熱法製備氮摻雜碳量子點(N-CQDs),該碳量子點螢光量子產率為23.2%。TEM和XPS結果表明,其平均粒徑為2 nm及表面可能存在-COOH和-NH2。基於Al3+對N-CQDs螢光猝滅和三聚磷酸鈉(STPP)能顯著恢復其螢光強度的原理,設計一種新型螢光探針用於檢測STPP。該方法的線性範圍為0.33~9.33 μmol/L,檢出限為0.19 μmol/L。該探針可用於檢測牛奶和豬皮晶中STPP。
關鍵詞: 氮摻雜碳量子點;關-開;三聚磷酸鈉;檢測
離子色譜法同時測定果汁中20種有機胺、生物胺和陽離子
宋衛得,許美玲,高堯華,林令海,杜利君,張傳傑
2020年5期 590-595頁
摘 要: 建立了梯度淋洗-電導抑制-離子色譜法測定果汁中20種有機胺、生物胺和陽離子的方法,通過對流速、色譜柱溫度、pH等因素的考察,探索出了適合20種組分測定的多級梯度淋洗條件。結果表明,當流速為0.25 mL/min,pH在3.5~4.5,柱溫在40℃時,20種組分在0.05~2.00 mg/L濃度範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R>0.99)。20種組分檢出限(S/N=3)在0.0006~0.0503 mg/L之間;在0.10,0.20,1.00 mg/L 3個添加濃度水平下,回收率為78.4%~108.9%,相對標準偏差(RSDs)在2.1%~7.3%之間。該方法適用於果汁中20種有機胺、生物胺和陽離子的分析測定。
關鍵詞: 離子色譜;果汁;有機胺;生物胺;陽離子
RhB/Chitosan/SiO2螢光納米粒子的製備及Cu2+檢測應用
田 銳,黨珍珍,申宇茫,王 睿,馬紅燕
2020年5期 596-599頁
摘 要: 採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Chitosan/ SiO2納米粒子,通過振蕩組裝將螢光染料羅丹明B(RhB)固定於該納米粒子上,製備成RhB/Chitosan/ SiO2納米粒子。基於Cu2+對RhB/Chitosan/ SiO2納米粒子的螢光猝滅作用建立了定量測定Cu2+的螢光分析方法,探討了測定機理,優化了實驗條件。在優化條件下,Cu2+濃度與體系螢光猝滅值在2.4×10-7~2.5×10-5mol/L範圍內呈線性關係,線性方程ΔF=2.98×107c+612.11(r=0.997),檢出限為0.22 μmol/L(3s/k),方法用於延河水中Cu2+的測定,加標回收率為98.7 %~103.3 %。
關鍵詞: 螢光納米粒子;螢光猝滅;銅離子
長鏈全氟化合物在前處理過程中的吸附情況研究
劉殿甲,崔 明,吳宇峰,張肇元,王效國,張海波,郭 棟,張 靜
2020年5期 600-604頁
摘 要: 對長鏈全氟烷酸(PFCAs)在樣品前處理過程中有可能引起損失的環節進行研究,以改進前處理方法,提高回收率。結果表明,4種材質的0.45 μm過濾膜對長鏈PFCAs(C10-C14)存在吸附作用,但通過一定量甲醇淋洗濾膜可將長鏈PFCAs洗脫下來,其中醋酸纖維素(CA)濾膜效果最佳;PSD,HLB,WAX 3種SPE柱對各目標物的萃取效果相似,長鏈PFCAs的回收率較低,實驗發現目標物主要吸附於瓶壁和上樣管路,可通過甲醇清洗,並將該部分甲醇用作SPE洗脫劑,能將回收率提高至75%以上。利用加標實驗探究了容器內壁對PFCs的吸附情況,結果顯示隨著水樣放置時間延長,12種目標化合物的濃度均降低,尤其長鏈PFCAs,8 h之後濃度由1 μg/L降至儀器檢出限以下。
關鍵詞: 全氟化合物;長鏈全氟烷酸;洗脫劑;吸附
磁性納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在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
萬夢飛,劉鍾棟,戚 燕,李 輝,曹麗萍,佘永新,金 芬,鄭鷺飛,王 靜,王珊珊
2020年5期 605-612頁
摘 要: 磁固相萃取技術是近年來不斷發展的一種基於磁性納米吸附材料的新型樣品前處理技術。與傳統吸附劑相比,磁性納米材料憑藉其粒徑小、比表面積大、表面易功能化、獨特的磁學性質、易於操控和再生、環境友好度高等諸多優點,在有效分離富集複雜基質中的痕量目標物方面展示了誘人的應用前景。近年來,磁固相萃取技術在農藥殘留檢測領域取得了迅速發展。介紹了磁固相萃取技術,綜述了近5年來碳材料、有機小分子、離子液體、高分子、無機氧化物、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多孔有機材料等功能化的磁性納米材料的合成策略、在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以及其與分析物之間吸附機理,並展望了其發展方向。
關鍵詞: 磁固相萃取;磁性納米材料;功能化;農藥殘留;食品安全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物證分析領域的應用進展
王 霄,張 揚,郝志恆,牛凱源,劉 豔,郝紅霞
2020年5期 613-620頁
摘 要: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作為一類新發展的明星材料,可有效解決物證檢驗中的諸多難題,在物證分析領域愈發佔據重要地位。概述了聚集誘導發光現象的機理及其檢測原理,總結了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物證分析領域的應用進展,主要包括爆炸物分析、潛指紋分析、食品分析及環境分析,並對該類材料應用於實際辦案可能的發展方向輔以展望。
關鍵詞: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物證分析;應用
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本期網頁版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