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端午節快樂」的人,你們有考慮伍子胥、曹娥、屈原的感受嗎

2021-03-05 蝸牛童書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7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16〕17號

現將2017年端午節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5月28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我知道,每年這個時候

你們都會想起我——

有人是因為喜歡吃粽子

有人是盼著假期的到來

然而關於端午節的大BUG

你們知道多少?

實在忍不住兮,

必須一吐為快也!

by:屈原

快到端午節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節快樂!錯了!各位親: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


五月初五是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說,要掃掃盲了,不是所有節日都給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小夥伴們別再發錯了喲!

中國人歷來有數字重疊的概念,例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王母蟠桃會等等,這些節日有其自身的內涵,五月初五端午節和上述節日形成早晚相當,七八千年前就已經形成,在中國歷史傳統中認為五月五為惡月惡日,根據《易經》記載,陰惡從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斷陽之時,這種日子惡痢病疫多泛濫,因此這一天人們便插艾葉、掛菖蒲、喝雄黃酒、佩香囊,以驅邪闢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對於端午節的由來,各本其源,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等,其中屈原說最受認可。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有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這主要來源於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在這本書中曾經記載道:「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因此很多人認為端午節的來源是為了迎接伍子胥。

傳說東漢時期的孝女曹娥為了救其父親,不得已而投江。其父親溺江,曹娥在尋求無果後,在五月五日這天,她選擇了投江而亡,並在5日之後尋回其父親的屍體。帝王們對其行為大加褒揚。並有專門的曹娥之墓,現處於浙江紹興,而且還有專門的曹娥廟、曹娥鎮、曹娥江。



端午佳節,當然少不了粽子這個主角。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北方粽子品種較為單一,以棗粽子為主,個頭較小,口味偏甜,需蘸白糖食用。

南方粽子種類較多,有肉粽、蛋黃粽、赤豆(綠豆)粽等,個頭較北方的大,口味偏鹹。

 

                 

北方的粽葉多採用葦葉(北方總體氣候較南方冷,降水較少,蘆葦生長較多)葦葉窄長。

南方的粽葉多採用竹葉(南方溫暖溼潤,適宜竹子的生長)葉子較寬。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湖南汨羅市,賽龍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而在廣東,龍舟競渡之前,要首先進行請龍、祭神的儀式。

賽龍舟的起源,其起始應與我國南方多水的地理環境有關。因為操舟捕魚一類的生存活動,在原始人類的生活中佔主導地位,而競渡只不過是他們水上生活的演習。


百越族是龍舟起源的先民之一。粵,越族,其分布甚廣,雜處於現今中國南方各地。百越族有斷髮文身和喜食蟲蛇蚌蛤腥味之物等習俗,認為剪了發,便於下水,文了身像蛟龍的形象,且模仿蛟龍習性可以避免水中動物的傷害,生活在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

聞一多先生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一文中作過考證,認為: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龍圖騰團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簡言之,一個龍祭祀的節日。當時人們認知和文化水平相當低,渾身刺著花紋,滿臉的獰惡相,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常常疑心某種生物有著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力量,因此他們認定那些東西為他們全族的祖先兼保護神,即現今人們所說的圖騰,古代的吳越民族就是以龍為圖騰的。每逢五月江河漲水,人們不能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就以為是龍在操縱,於是人們就把希望寄托在龍的身上,來祭奠龍,祈禱一年風調雨順和行舟安全。

百越中最早出現的一支部落,是春秋時的吳越。在後來秦始皇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百越長期與其周圍,特別是漢民族之間相互融合。至東漢三國時,百越族逐漸被同化,進而消失,大部分混合於漢族之中,另一部分發展為現今我國南方壯侗族語系的一些少數民族,所以百越族的端午賽龍舟能根植於漢民族的百姓當中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最後跟隨蝸牛君一起來看看全國各地

乃至其他國家是如何度過端午節的吧~!


 下載蝸牛殼,4000個故事免費聽

相關焦點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古時端午節就已實現了文化輸出,成功跨出國門傳入了如朝鮮、日本等國家,這也才有了後來所謂的「韓國人搶端午節」的事情。當然,端午節是中華民族重要民俗文化,韓國人並沒有「搶走」,但與其在這裡聲討韓國搶「中國節」,不如多了解些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 伍子胥與屈原:兩個人的端午節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汨羅以死。這是《史記》中最著名,最感人的記事之一。屈原披髮在汨羅江畔行吟,放逐的日子使他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問他:「你就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到了這個地步?」
  • 伍子胥與屈原:兩個人的端午
    都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伍子胥不幹了!
  • 端午節:祝您端午安康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 端午懷想《端午節與伍子胥的故事 》
    端午節與伍子胥的故事     端午節了,北方的習俗是吃粽子、戴香囊,在南方還有賽龍舟、喝雄黃酒等。提起端午節,很多人都會想到大詩人屈原。但是,蘇州人說,端午節其實最早祭奠的是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後期吳國大臣,名員,字子胥,原來是楚國人。他的父親伍奢是楚國的太子太傅。公元前522年,楚平王看上了太子建即將迎娶的秦穆公的女兒,就和姦臣費無極合謀,上演了一幕強奪子妻的醜劇。最後,楚平王逼走了太子建,又在費無極的煽動下,殺了伍奢和伍子胥的大哥伍尚及伍家100多口。
  • 【2017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北京紅纓哆唻咪藝術幼兒園2017年端午節放假安排如下:2017年5月27日(周六)正常入園。2017年5月28日(周日)至5月30日(周二),放假3天。5月31日(周三)正常入園。                                              【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 端午節美食專輯:十說、飲雄黃酒、吃粽子、十二紅、大蒜蛋、打糕
    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
  • 又是一年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你還記得老家的哪些端午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 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 端午傳說:「濤神」伍子胥與端午節的由來
  • 曹娥是個什麼官
    這天,應該離今天不遠,這篇小文也算是寫給曹娥的祭文。        東漢末期,紹興人的端午紀念的是伍子胥。伍子胥是範蠡的冤家,自然也是越國的敵人。        伍子胥來吳國本來的目的是對付自己的母國楚國的,沒想到陰差陽錯,居然參和到了吳越的恩怨之中。
  • 端午節還有這麼多別稱,20多個名字,真是漲知識了
    端午節還有這麼多別稱,20多個名字,真是漲知識了時光冉冉,轉眼又是一年光陰匆匆而過。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端午包粽子、賽龍舟是必備的節目了,但是大家對端午節了解多少呢?知道端午節來歷嗎?知道端午節的別名又被稱為什麼嗎?在這裡小編就給大家解個惑。
  • 端午節,你的家鄉有哪些傳統的習俗,看看誰的故鄉習俗最美
    一、端午的由來端午節在我們的認識中,大概都和歷史人物掛鈎,其實這樣說是不完全正確的,歷史人物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為端午節注入了新的元素,但他們不能代表端午節。當然,現在我們依然相信端午節和歷史人物有關,那是因為這樣的故事更符合我們的精神追求,符合我們的價值取向。
  • 霹靂群俠端午節惡搞周邊 秦假仙造型粽子
    《霹靂群俠》小課堂:端午節的由來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可謂眾說紛紜,僅人物紀念的起源說法都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紀念介子推說四大類。雖然端午節真正的來源小編並未考證,但2008年的端午節對大部分國人來說更加意義非凡。因為正是這一年起,我們的端午節開始放!假!啦!
  • 端午節特稿|伍子胥傳說
    又是一年端午至,當我們在紀念屈原時,還有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本春秋楚人,其祖父及父兄,俱為楚大夫。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紀念介子推說以及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 端午節手抄報合集,端午節手抄報教程文字素材打包送你
    端午節手抄報合集,端午節手抄報教程文字素材打包送你時間:2020-06-25 09: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端午節手抄報合集,端午節手抄報教程文字素材打包送你 本期主題 端午節手抄報合集 難易級別:中級 繪畫時間:40分鐘 工具:A4列印紙、勾線筆
  • 2020年端午節放幾天假?端午假期2020最新放假安排表
    端午假期2020 放假安排表 由於今年閏了一個農曆四月份,本該五月份到來的端午節,在今年延遲到了六月底左右,那麼2020年端午節一般會放幾天假呢?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表是怎麼樣的? 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端午節放假安排2020放假幾     原標題:2020年端午節放幾天假?
  • 伍子胥與屈原
    楚平王為了抓住伍員,開出了五萬石糧食外加大夫之職的高價,來懸賞伍員的人頭,可見楚平王對待此人是多麼的重視,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伍員是非常有才能的。      歷經艱難逃出楚國的伍子胥來到吳國,剛來吳國的伍子胥苦於沒有人引薦,再加上生活艱辛,只能上街頭賣藝求生,在賣藝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專諸,兩人性情相投,隨後結拜為兄弟。再後來,幫助那時還是公子的闔閭奪得王位,後又輔助闔閭爭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