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6對新人騎馬坐轎拜堂成親 跨火盆、過馬鞍再現古時盛典

2020-12-18 太陽能信息網

15日,揚州6對新人騎馬坐轎拜堂成親,再現古代鹽商婚禮大典。

當日,揚州東關古街熱鬧非凡,長長的迎親隊伍成為古街一道靚麗風景。迎親的新郎穿著長袍馬褂、騎著高頭大馬,抵達馥園,他們經過「聞香識美人」的「考驗」之後,接走各自的新娘。

這是揚州個園舉辦的第七屆鹽商體驗式集體婚禮。6對新人按照古代婚俗傳統,新人們跨火盆、過馬鞍、集體拜堂,挑起紅蓋頭……再現古代鹽商婚禮大典的場景,體驗了古代揚州鹽商的婚禮儀式。現場駐足圍觀的市民和遊客為新人們送上了祝福。

個園,是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一年一度的體驗式鹽商婚禮,讓遊客和市民跟隨著『新人』的腳步,在個園這座鹽商宅邸中『穿越時空』,感受過去揚州鹽商生活的經典場景,增加了對揚州鹽商文化的沉浸式體驗。」個園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俗話說:「騎馬拜堂,家敗人亡」,你知道「騎馬」指的是什麼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些放到現在依然很實用,但是有些卻早已過時,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騎馬拜堂,家敗人亡」,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騎馬」指的是什麼?以前女人系在腰間的長條狀布口袋就與騾子脖子上套的口袋有些相似,因此人們就把這種小口袋稱之為「騎馬布」,也叫做「騎馬帶子」。相傳「騎馬布」還是一味藥材,在古時有一種奇怪的病,就是流出的眼裡是紅的,古人認為是因為思念親人過度而導致的,這時候就需要一種藥引子,名為「雷擊騎馬布」,因此「騎馬」指的就是女子來例假。
  • 撒五穀、跨火盆、跨馬鞍、行卻扇之禮,唐朝的婚禮到底多驚豔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富鼎盛的一個朝代,儘管過了千年,大唐的盛世和文化仍吸引著我們現代人,唐朝無論是服裝還是觀念上來看,都是極為開放的。唐朝的婚禮雖說對比前朝來說有所縮減,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複雜的,唐朝的婚禮還是大體分為六個步驟,即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接親。
  • 新娘坐花轎放三眼槍還要跨火盆,河南結婚講究你知多少?| 豫記
    李恩義 | 文豫記微信號:hnyuji 過去婚姻習俗多新娘坐花轎放三眼槍還要跨火盆 舊時的婚姻禮節十分講究,繁文縟節多得數不清。比如娶新娘與娶寡婦,在時間上就不一樣。 為了進一步防止新娘把邪氣帶進家,新娘進夫家大門時,還要從火盆上跨過去,確保把魑魅魍魎阻擋在大門外,還寓意以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新娘下轎前還有絞臉的習俗。花轎落地後,夫家派有經驗的女人掀開轎簾,去給新娘絞臉。 絞臉時在兩手上纏細線,用嘴咬住線的一頭兒,另一頭兒用手扯住,去絞新娘額頭和臉頰上的細小絨毛。
  • 農村俗語:「騎馬拜堂,家敗人亡」,騎馬是什麼?老話有道理嗎?
    其實當時的農村人因為知識水平有限,很多比較抽象的問題都會被他們傳的非常玄乎,所以當時就有很多人認為農村人的思想都比較「封建」,其實農村人對於人生的大道理還是理解比較透徹的,畢竟千百年的文化都是源於生活,而這些文化的傳承多數都會用到一種方式,那就是俗語,短而精悍的俗語蘊含的人生哲理是值得我們後輩人學習的,而其中就有一句俗語一直流傳至今,很多人都會說這句俗語有些牽強,但其蘊含的道理還是非常不錯的,這句俗語就是「騎馬拜堂
  • 農村俗語「騎馬拜堂,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騎馬拜堂,家破人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在過去人們結婚時,通常情況下是新郎騎高頭大馬,新娘坐花轎,也有一些地區是新郎和新娘一塊騎馬。
  • 柚子葉和跨火盆去黴運方法!
    觀看過香港電影或許香港電視劇的朋友們都會產生好奇心,影視片段中有些親屬或許親人刑滿釋放從赤柱監獄裡邊出來的,在外面買幾套新衣服:出獄時所穿衣,褲,鞋.內衣,祙,悉數丟掉.要買全新的衣,褲,鞋.內衣,祙.鞋子有必要買新布鞋,不要有繫鞋帶的鞋.不要皮鞋.一般親人都會提早在市場上買一些柚子葉回來,等剛出獄的親人進家門時先跨火盆。然後用柚子葉煮好的水洗澡去黴運。
  • 中式婚禮vs西式婚禮,作為備婚新人,我應該怎麼選?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式婚禮和西式婚禮的區別,或者說,作為準新人的你們,該怎麼選擇自己的婚禮形式。 特備是新娘穿上鳳冠霞帔,配合上典禮中的火盆,馬鞍,再加上三拜九叩傳統禮節,會顯得儀式感滿滿。
  • 日本騎馬武士的真實面貌:馬穿鎧甲,馬鞍上掛黃豆袋和糧袋
    在大河劇中,通常能夠看到合戰中雙方騎馬武士對衝,廝殺的盛大場面,令人激奮不已,與同時期的歐洲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騎馬武士其實與前兩者存在很大差別。在戰場上被視為個人戰力,擁有騎馬資格的武士,需要自備一把竹槍以盡騎馬參戰職責,同時也被視為戰場中的核心人物。
  • 18對新人鬥門集體"水上婚嫁"
    18艘接親花船裝飾華麗,造型精緻,均掛著大紅燈籠,在悠揚的鹹水歌聲中向著儀式主會場魚貫緩行。 花船到達碼頭,新娘陸續上岸,隨即行「跨火盆」儀式,寓意踏進郎家從此吉祥如意。沙田民歌大賽頒獎儀式結束後,集體婚禮開始進行拜高堂環節,主婚人在主婚的致辭中祝賀18對新人喜結良緣,並對鬥門的非保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 臺靜農《拜堂》那個年代老公剛死就和小叔子好上了還懷了孕怎麼辦
    《拜堂》寫於1927年,是臺靜農的代表作(二)主題思想【選擇題、簡答題考點】1、講述的是汪大嫂和小叔子汪二拜堂成親的辛酸故事。2、著重表現汪大嫂和汪二拜堂成親過程中的負罪感,他們都把它看作是「醜事」,表明封建禮教在他們精神意識上烙lào上的深深創傷;3、又表現了他們在艱苦的現實環境中頑強掙扎的生存力量,「將來日子長,哈要過活的」構成了整個敘事的內在線索,也給予偷偷摸摸的拜堂一種堅定的力量。
  • 見過跨火盆的,踩米桶是啥意思!
    見過跨火盆的,踩米桶是啥意思!一天賣多少錢無所謂,主要是氣質不能輸!
  • 金種子馥合香為媒,30對新人喜結連理
    10月2日上午,阜合產業園區潁淮花園 鑼鼓喧天, 喜氣洋洋, 「牽手月季花海·愛在大美阜陽」金種子馥合香集體婚禮在這裡舉行,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 30 對新人喜結連理。郭琳祝福各位新人幸福美滿、百年好合,在大美阜陽潁淮善郡盛開更多的精神文明之花,結出更多的豐碩之果。賈光明在致辭中說,此次集體婚禮充分反映了社會各界樹立文明新風的強烈責任感,展現了我市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取得的明顯成效。
  • 再現千年前迎冬儀式!12月26日,鄭州富力萬達文華酒店又有大動作!
    現場將打造古典大氣的國風場景,再現古代迎冬儀式的震撼盛況。寒儲冬藏、祈安納福;瑞雪漫漫,萬物啟祥。冬季,是享受豐收、醞釀希望的季節,它承上啟下,是舊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因此,在古代,人們對迎冬非常重視。朝廷會舉行迎冬儀式,以求來年國泰民安,百姓們也會易新衣、備飲食、祀先祖,希望平安順遂。盛裝華服,儀仗恢弘;琴瑟和鳴,古韻翩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