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詩人赫爾曼·黑塞又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最近被大家聊得很多的話題:"一個放棄愛情的女人,無論她做什麼,都會成功。"
聽起來覺得很酷,但有多少個人知道其中的心酸,成功之前,她們得需要多大的勇氣、經歷多大的磨難、受過多少的傷害和委屈…才能成為光鮮亮麗的她。
不管一路有多坎坷,到最後都如願以償。
《上海女子圖鑑》是2018年的一部熱播劇,講述了小鎮姑娘羅海燕畢業後獨自留在大上海打拼,由職場小白成長為事業女強人的故事。
除了女主的職場蛻變之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有她的感情經歷。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心態境遇下,羅海燕前後談過六段戀愛。而這六段戀愛,其實都揭示了同一個愛情真相。
人生有太多選擇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最重要的是忠於內心的聲音
我想,最純粹的愛情一定是屬於學生時代的。
象牙塔裡的我們想的簡單,看的簡單,以為用心去愛一個人就能排除萬難,相守一生。
可是,外面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而多變人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岔路口,而一個選擇的背後又有未知的可能。
羅海燕走出大學校門,步入社會的第一課就是要在戀人和事業之間做出艱難抉擇。
羅海燕和陳曉偉是大學同學,談了四年戀愛,起初都希望能夠留在上海發展。他們到同一家頂級廣告公司應聘,最終只有羅海燕被錄取。
陳曉偉決定接受父母的安排,回老家發展,他希望羅海燕和他一起離開上海。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羅海燕最終忍痛捨棄了愛情,她選擇留在上海打拼。走還是留,有時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因為決定的背後需要付出代價,要麼痛失戀人,要麼丟棄夢想。
羅海燕選擇的不只是上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比起小城市安逸的生活,她更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光鮮亮麗的職場女性,成為那10%的上海人。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選擇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要選擇之後不後悔,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畢竟,選擇的過程也是一種成長,成長的過程必然伴隨各種各樣的選擇。
「我養你!」這三個字大約是所有女孩都會被感動的情(謊)話(話),青春年少時更容易為之悸動。
這句話當然很甜,你當真就變成了附屬品。所以當李現飾演的陳曉偉和王真兒演的羅海燕反覆說這句話時,他們在情感的位置已經失衡。
內心有欲望的女生會享受這個氛圍,但不會沉淪在這句話。
不依附,是女性獨立和自由的第一步,婚姻和愛情一定是生活裡錦上添花的部分,但絕對不是女性唯一的歸宿。想要在獲得真正的平等,是不分性別的站在同一起跑線出發。
一邊要活得像個瑪麗蘇,一邊要自主,那就只能在偶像劇裡找答案了。
這一點不僅羅海燕懂,《上海女子圖鑑》裡的Scarlet更懂。如果說《北京女子圖鑑》吳越飾演的顧映真靠兩次離婚換來第一桶金,劉孜演的Scarlet則更懂外來妹只能靠加倍的努力才能在這個城市找到一席之地。
英語不好,學!工作能力不夠,學!人脈不夠積累!勤能補拙,在最終達成前,只能埋首以努力。
自己選的路就要認真走,如果你覺得承受不住,那就是選擇錯誤,這也更加沒啥好遺憾了。
莎士比亞說得好: 「光榮的路是狹窄的,一個人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所以你應該繼續在這一條狹路上邁步前進,因為無數競爭的人都在你背後,一個緊隨著一個。」
我們人人都要做自己的太陽,去遣散生活的陰霾黑暗,去驅趕人生的冰霜雪雨,去照亮自己心靈的天地。
人人都要做自己的太陽,集自己的光,發自己的熱,取自己的暖,儘自己的力,凝聚自己的智慧,付出自己的汗水,盡心盡力而為,就一定無怨無悔無愧。
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讓我們努力去做自己的太陽。
人生就是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
我們努力地向上,不僅是讓世界看到我們,更是為了讓自己看到世界。當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時,就會發現,生活中的每一點進步,都在讓我們的人生變得遼闊。
人生有許多困難和失敗,只能算是歲月之歌中的一串不協調的顫音。通過勤奮和拼搏,仍然能奏出生命樂章的動聽之音,同樣會贏得熱烈的喝彩!
途中與你同行的人不必太多,不要把目光老是盯在別人身上,不能把他人的缺失當作自己釋然的理由,你只需要堅強地走下去。
做自己,成為你自己喜歡的樣子,常常地我們內心絕望地這樣吶喊著。
找到自我,成為你自己,到頭來能真正完成這一使命的又寥寥無幾庸庸眾生,一邊無奈嘆息一邊隨波逐流。
找到自我,先要找到自己的生活,然後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
人不管為什麼而辛苦,不管為誰而戰,永遠不要放棄自已最初的夢想,放棄就是對自己的背叛,堅持自己的執著,總有一天,你會感謝自己!
那個時候,你會感謝自己沒有被挫折打倒沒有迷失方向,沒有丟失信念。以後的你,會更加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可以追尋夢想,你會放棄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