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剛過半場,身子已經開始微蹲,出手。皮球在空中划過完美的弧線,飛了許久,最終在籃筐翻出一朵「水花」。
庫裡,可以說是第一個將超遠三分,作為常規武器的超級巨星。他也為所有愛好三分的球員,打開了超遠三分的大門,堪稱劃時代的三分射手。
下文,將用第一人稱的視角,為你打開屬於庫裡的成長故事。(部分心理內容不完全符實)
1988年3月14號,我來到了這個世界,家鄉在俄亥俄州的阿克倫城。
我的父親,是我的英雄。他是NBA賽場上有名的三分射手,我從小就特別愛看他打球,在球場上,只要他投進了三分,周圍的觀眾都會鼓掌歡呼。我愛這種感覺。
由於父親是職業球員,我很小就可以跟著他,一起混進NBA的場館裡玩耍,也能接觸到許多其他球員。
我成長過程中的偶像,是我爸爸的隊友,身高僅有1米6的博格斯。他讓我認識到了,矮個子也能在籃球場上生存。
我十分感激我的父親,他為我提供了優越的家境和極好的教育。可以說,他是我籃球生涯的領路人。
2001年,13歲的我終於可以代表學校(昆士威基督學院)比賽。由於我從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打球,加上遺傳了父親的運動天賦,我在這時候的球場上,可以說混得風生水起。那個賽季,我場均拿到了40分、
到了高中,我進入了夏洛特基督學院。剛開始的高中生活,顯得不那麼完美,我只能去二隊打球。教練們覺得我188cm的身高,118斤的身體,太過瘦弱,再加上我的娃娃臉,所有人都在小看我,認為我不夠成熟。
許多人認為我的投籃選擇也不夠優秀,將我的許多投籃時機稱之為「浪投」。教練們都覺得我以後一定打不了NBA。
就連我一直穿著的30號球衣,也由於太過寬大,當時只好穿上了20號球衣。
偉大的球員總要在質疑中前行,我竭盡全力地努力著。儘管身高和力量不足,可是我具備迅速敏捷的移動能力,精於出其不意的投射。
在我的努力下,我憑藉著突出的表現晉升到了一隊。隨後更是以隊長的身份,代表球隊出戰,帶領球隊過關斬將,三次問鼎賽區冠軍,並三次殺入州季後賽。
三年的時間裡,我得到了三次全州MVP、三次聯盟MVP、三次球隊MVP,甚至畢業季的三分球命中率高達50%。
當時的我曾非常想加入杜克大學,可是老K教練因為我的身材瘦小,認定我適應不了NCAA的比賽強度,拒絕了我。
失魂落魄的我,在父親的帶領下,走遍全美各大籃球名校,但都被拒之門外。最終,只有NCAA一級聯賽中規模最小,1969年來未在NCAA中贏過數的戴維森學院,願意為我提供獎學金。
好吧,既然所有人都小看我,那我一定要靠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畢竟我的信仰就是「i can do all things」
戴維森學院是一所,離我家只有20分鐘車程的小學院,全校總共才1600名學生。大一賽季,我就已經有所發揮,以場均21.5分在南方聯盟的得分榜上佔據首位。
在2007年南區錦標賽中,我投入了122個三分球,一舉打破了新生三分球記錄。
2008年3月NCAA錦標賽中,有一場我至今難忘的比賽。在面對全國排名第七的岡薩加大學,我憑藉著10投8中的三分球,擊敗了對手。這也是戴維森學院1969年以來,在NCAA錦標賽贏的第一場球。
趁著這個勢頭,我們一路高歌猛進,擊敗了NCAA二號種子喬治城大學和全美第三的威斯康辛大學,我在這兩場比賽中分別砍下了33分和30分。
可惜,我最終還是在NCAA精英八強中,以兩分惜敗堪薩斯大學。但我也做到了單賽季命中159個三分的壯舉,成功打破了NCAA的歷史記錄。
接著,我在大學徵戰到了大三賽季。最終藉助NCAA得分王的光環,於2009年正式參加NBA選秀。
由於人們對我身材瘦小的看法還是沒有改變,我最後僅在第七順位被金州勇士選下。這時候的我還沒有意識到,我未來會在這,築起一座金色王朝。
有一個名叫湯普森的哥們,還在未來的路上等著我。
儘管小看我吧,這是我一路以來的遭遇。我還是會去做那些我應該做的事,我還是會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畢竟,看著人們大跌眼鏡的表情,是最爽的事情。
這是,屬於我的成長故事!
期待這個賽季的勇士,仍然能延續他們的故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球星的成長故事、球場趣聞,歡迎關注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