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根據上級文件精神,但凡有高中風險地區旅居史、可疑接觸史,或在機場、口岸、港口、碼頭及隔離酒店等高風險場所工作職業,具備「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
減退、鼻塞、流涕、肌痛、結膜炎、腹瀉」等「新冠十大相關症狀」的患者,請務必配合流行病學調查並接受核酸檢查,才能在特定醫療機構就診。
一、秋天來了
伏氣已出,處暑節氣適在日前。
這段時間你是不是夜容易感覺到咽喉有「蠢蠢欲動」感?莫名的瘙癢、異物感、痰粘質,就堵在嗓子眼,欲出不得,欲吞不下,進而引發咳嗽。
在這個季節下,此類咳嗽基本就是「秋燥咳」。
二、關於「秋燥咳」
關於「秋燥咳」,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咽喉莫名的瘙癢,這種瘙癢也並非完全的乾涸、澀痛,而是往往夾帶「起痰」的特質。
通俗來看,當男士們看見非常養眼的美女經過,內心悸動不已,興起那麼一絲略帶猥褻、不安分的愛慕心思,我們把此行為稱之為「起痰」。
在醫學看來,當你的咽喉中有粘濁物質附著,從而引發你不得不咳嗽,儘可能鼓動此異物質從氣道、咽喉排出,我們可以把此類情況定為「起痰」。
三、燥邪的特點
我們知道,「燥」邪傷陰,多表現為皮膚乾燥,體內水分缺失,引起人體各個部位澀滯不適,例如說眼睛乾澀作癢、皮膚掉屑瘙癢、頭髮萎黃開叉脫落、口乾舌燥等等。
但「燥」邪也容易煎迫陰津,凝溼聚痰。
可見,燥邪既把人體好的津液水分損耗掉,也會把體內不好的痰溼凝聚成更頑固膠結的「粘痰質」。
秋天的氣,對應肺金,有肅降斂收的特色,最容易傷害人體嬌嫩的肺臟。「肺為嬌髒」,燥邪易襲之。
四、燥邪有「溫燥」和「涼燥」之分?
有人很意外:燥邪竟然有「溫燥」和「涼燥」之分?
其實,燥邪只是表現為對水分、對溼度的調控,因此,完全不影響其在溫度上可以有寒與熱的區分。
治療燥邪的名方:杏蘇散和桑杏湯。巧妙使用,能快速見效。
治療「秋燥咳」,最怕就是遇上素體痰溼較重的患者,往往痰濁粘結難化,而增加祛除燥邪的難度。
五、食療
大家最關心如何進食去應對「秋燥」。
有米有糧之人:請盡情食用燕窩、魚翅、大鮑魚。
平民化甜品:冰糖雪梨南北杏糖水。
平民化湯譜:豬肺菜乾黃豆白果仁,沙參玉竹百合花旗參,麥冬石斛五味子,馬蹄玉米胡蘿蔔,此外,枸杞子、霸王花也是不錯的湯料選擇喔。
焗服代茶方:西洋參、石斛、枸杞子、桑葚幹、烏梅等滋陰生津的材料,選擇其中一兩種,小煮慢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