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智能手環剛推出的時候,不少人對這一款新型的電子產品都感到極大的興趣。不知道有沒有網友在那時候也購買了一隻智能手環呢?如果購買了的話,那麼到了現在還有使用智能手環的習慣嗎?這裡面智能手環的製造與發展又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智能手環以及它背後的經歷吧。
曾經火爆的智能手環市場,如今卻是顯得不溫不火。現在智能手環給人的感覺是:用過的人感覺沒什麼用處,就不再使用。沒用過的人,大多都不會特意的再去購買,要嘗鮮也早就過了時間點,這造成了智能手環被困在一個進退兩難的階段。
智能手環最早興起於國外,當時人們流行通過佩戴智能手環來實時的監測自己身體各方面的數據。從側面來也可以這樣說,是歐美等國家的全民運動環境造就了智能手環的誕生。而智能手環在國內登陸上市以後,這款功能性的電子產品更多是被賦予了一種外形上的潮流與新鮮。人們佩戴智能手環,多數是被它那新穎的外形所吸引。至於是有多少用戶是真正為了在運動的時候能夠實時觀測自己身體的數據而購買智能手環,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由於國內各種品牌的造勢和爭鋒,使得智能手環在我國快速的興起。這些智能手環除了擁有數據測量方面的功能以外,我國的製造商在功能上也適當的加入了一些適應我國市場環境的元素。
然而,在消費者購買了智能手環之後,除開其本身帶有的數據測量和記錄功能,其他附帶的功能往往只能使人們新鮮一陣子。在新鮮感過後,不少用戶都覺得佩戴著這個智能手環反而會感到不適應。而且裡面的功能也基本用不上。特別是對於一些基本上不進行戶外運動或者鍛鍊的用戶來說,智能手環就相當於一個飾品帶在手上又沒有特別的用處,還不如不帶更方便。
小編認為,智能手盤的製造商在用戶群體的定位上一定要清晰。像那些什麼功能都有一點,但是又算不上功能齊全的智能手環,就沒有必要開發了。開發商應該針對不同的人群,開發不同型號的智能手環,同時在營銷上面也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讓真正有需要的人認識到這種產品。
雖然說這一兩年來智能手環的市場稍微的呈現衰退,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畢竟現在在科技電子產品這一方面的發展日新月異,說不定只要抓住了某一個機遇,智能手環就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換個包裝重新奪回市場。
總的來說,不管在研發方面還是在市場營銷方面,始終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一個產品不思進取不懂得改變,只會逐漸的被時代所淘汰。只有通過不斷的適應與發展,產品和企業才能在這個市場裡面活得更長久。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什麼感想呢?有興趣的網友留言討論,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