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的致富經:生意不嫌小,大錢小錢都是錢,能賺幾分幾釐的機會也絕不放過。
因為一次偶然的事件,一個撿垃圾的小夥子發現了一個商機,結果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並開辦了自己的公司和多家分公司。
溫州青年梁天華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兄妹三人,父親多病,家中所有的重擔全壓在柔弱的母親肩上了。梁天華很小就懂得了要自立自強,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的道理。
1999年,他高考落榜,考慮到家中的生活艱難,他沒有聽從父親去學校復讀的意見,而是跟隨在北京某經典當保安的同鄉來到了北京。但到北京後,梁天華發現,在北京找工作很難。特別是像他這樣沒文憑、沒技術的外來打工仔更是如此。即使想和同鄉一樣去酒店做一個保安,也因為他身高不足一米七,又沒有退伍軍人證,沒有一家酒店肯收納他。
同鄉見他一直找不到工作,憑自己當保安的微薄工資維持兩個人的生計已是捉襟見肘,心裡也很著急,建議他還是回老家務農,或者到其它城市找工作。梁天華不願拖累同鄉,便離開了同鄉的住所。當時,梁天華身上只有不到50塊錢了。他想先找一家建築工地挑水泥、擔磚塊,憑力氣掙點錢養活自己。可是,問了好幾家工地,老闆都說不招人。
到了晚上,梁天華摸了摸身上的那點錢,即使是最便宜的旅館也住不起了,只好露宿街頭。三月的北京天氣還很冷,梁天華多次被凍醒,只得在街上不停地跑著跳著度過漫漫長夜。
一個星期後,梁天華身無分文了。他咬了咬牙,加入了撿垃圾的行列。梁天華白天在大街兩側的一些垃圾箱裡翻撿易拉罐、礦泉水瓶子,送到廢品收購站去換些錢;晚上就蜷縮在郊區的樹下或橋洞裡過夜。
撿垃圾根本就賣不了幾個錢,而且不是隨便就可以撿。有一天,梁天華正在撿垃圾時,被人踢了一腳。他轉頭一看,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中年漢子用仇視的眼光盯著他說:「這裡是我的地盤,滾!」他只好低下頭,提著袋子悄然離開……
梁天華覺得在北京實在呆不下去了。然而就在他準備攢點路費回老家時,機會卻來了。有一天,梁天華在一棟居民樓門口,看到一個帶著眼鏡的老人一手提著一袋垃圾,一手提著一盆花,把花和垃圾袋一起扔進了垃圾桶裡。
好好的花為什麼扔掉呢?梁天華便走過去問:「老人家,您為什麼把好好的一盆花給扔了呢?」老人無奈地說:「養久了,花盆中的泥土越來越少,只能扔啊!」「那您為什麼不放點泥土進去呢?」梁天華又問。老伯說:「小夥子,城裡哪裡還能輕易找到泥土,得跑到郊區才有呀。」
此後,梁天華在撿垃圾的過程中,常看到垃圾桶裡有丟棄的花。他想,這些花被丟掉真是可惜,自己可不可以從郊區帶點泥土來賣給這些養花的人呢?
沒過多久,梁天華又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提著一盆花正準備扔,於是走上前搭訕道:「您這花扔了多可惜,我住的那裡有泥土,我給你送點泥土來,這花還可以好好養一陣子呢。」對方聽了很欣喜,忙說:「真的?那什麼時候給我送點泥土過來?」梁天華當即答應她第二天早上就送來。
當天晚上,梁天華就裝了一塑膠袋泥土,第二天一大早送了過去。那位婦女果然在原處等他。她只要了一小半泥土,連聲道謝,並且付給了梁天華15塊錢。梁天華說不用給那麼多,反正這土不要錢的,隨便給點就行了。可婦女說:「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我是圖個方便,不然這花我只能扔掉了,當初可是花了80多塊錢買來的呢。」梁天華看到北京的泥土竟這樣值錢,便決定一門心思賣泥土了。
當他手裡積攢了1500多元錢時,就在北廟村附近租了一間民房,作為自己賣泥土的基地。每天一大早,梁天華就裝上一袋泥土,從沙子口路走到永定門大街,再到先農壇等居民小區叫賣。但轉了幾天以後,他發現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許多時候,走老半天都遇不到一個買主。
幾天後,梁天華終於想出了一個點子。他想只有養花的人才會買泥土,而他們一般都把花放在陽臺上,如果先在樓下觀察誰家的陽臺上擺了花,記住樓層再去敲門,不就省勁了嗎?有了這個主意,梁天華又提著泥土出發了。可由於太多的樓層都裝有鐵門,陌生人根本就上不去。他只得在鐵門外候著,等到這戶人家有人出來時,就走上前去問:「您家養了花吧,要不要養花的泥土?」令他失望的是,他奔波了整整一天只賣了4塊錢,還不夠來回的車費。這一天,梁天華還受了不少的氣。由於他穿得破爛,許多人不等他把話說完,便嚷著要他走開點,訓斥道:「年紀輕輕不去掙錢來要什麼飯!」
那一晚,已累得筋疲力盡的梁天華久久無法入睡。回想起白天推銷泥土時別人的反應,他覺得得講究方法,這樣盲目地去敲門,盲目地問,只能引起人家的反感。
第二天,梁天華買了一臺呼機,印了一盒名片。他想,喜歡養花的人多半也會志趣相投、互相來往,只要認識一小部分養花的人,就可以通過他們去認識另外的一大部分人。他當即決定,對買泥土的人只象徵性地收點錢,然後送一張名片,並告訴人家如果下次要買泥土或有朋友要買泥土,就打他呼機,他可以送貨上門。
這一招還真管用,不到半個月,梁天華每天至少要接十幾個要買泥土的傳呼。一天下來,他就有數十元錢的進帳,比打工強多了。
然而,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個多月,梁天華收到的傳呼慢慢地少了,有時候一連幾天都沒有人傳呼他。梁天華百思不得其解,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按說生意應該比以前更好才對啊。
為此,他特意提了禮物登門拜訪了一個以前買過他泥土的老人。老人聽了他的困惑後,說:「小夥子,你賣給我們的泥土裡沒有什麼養分,時間一長,花就又枯了。你說大家還會買嗎?」
梁天華這才明白,泥土裡還有其他學問呢。知道了問題的所在後,梁天華進一步分析:賣泥土肯定能賺錢,而且市場不小,關鍵是要解決泥土裡缺少養分的問題。
當天梁天華就去書店買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學習。他從書裡知道,原來花盆裡的土是要加一定比例肥料的。梁天華看了好幾天,慢慢摸索出了一點門道。他按照書上說的,從外面買來了一些肥料,嚴格地按照書上所說的比例放入泥土裡,然後攪拌均勻。他還特地買了一些包裝紙將泥土包裝好,註明「高肥花盆土」的字樣,然後再去兜售。
這樣一來,他所賣泥土的價格相對於以前提高了幾倍,買泥土的人卻比以前多了很多。到了月底,梁天華一算,除去肥料、房租、交通費等一切開支,淨掙了3000多塊錢。3個月後,他接到的傳呼又多了起來。
到後來,一個人無論如何也忙不轉,往往別人要他當天送泥土,可他第二天也不一定有時間送過去。梁天華想,自己一個人跑來跑去的,既辛苦,又不能及時給別人送貨上門,久而久之,會壞了自己的聲譽,不如去請一個人來幫忙。
第二天,梁天華便在勞務市場聘請了一個年輕人,兩個人一起送泥土。後來,兩個人也忙不過來了,梁天華又請了3個送貨員來幫他送貨。每個人分送一至兩個小區。由於業務量大增,梁天華有時候一天能掙500多元。可惜的是,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
他手下的幫手有的賣完泥土後,悄悄地隱瞞了一些收入,或者私自賣給別人不記帳。他安排在朝陽區和石景山區送貨的兩個人跟他幹了4個月後,就向他提出辭職,自己幹去了。梁天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被他們奪去了。
為了保持競爭優勢,梁天華在泥土的配方上下功夫。他先後推出了甲類、甲類A級花盆土等多種品種,分別標明富含鉀、磷、氮等元素,適用於種植月季、菊花等不同的花卉。他還聘請了一位農科院的技師做顧問,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他便跑到顧問處請教,然後再根據顧問的指點為養花人解決實際問題。技術上取得領先地位,梁天華生意又做順了。
2003年3月,當保安的同鄉見梁天華這幾年掙了不少錢,也辭職來投奔他。以前離開他單幹的一個人小打小鬧了一陣子後,也再次投到他的門下。
2003年7月,同鄉告訴梁天華,自己當保安時所在的那家賓館要在大門口和大廳裡擺一些花,可能會要一大批花肥土。
梁天華聽了眼睛一亮,自己以前賣泥土只知道賣給居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賣給一些單位,如果能把泥土推銷給單位的話,一次賣出的花盆土就是一大批,這樣不是更賺錢嗎?
於是,他馬上和同鄉一起去洽談這項業務。因為人很熟,生意一談即成。事後一算,僅這一筆業務,梁天華就掙了3000多塊。
這件事對梁天華的觸動很大,他決定把大部分的精力轉向一些大單位,把普通居民這一塊交給同鄉操作。這樣一來,梁天華的營業額比以前增長了許多倍。
有一次,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一次就在他那裡買了3萬多元的泥土,他除掉成本開支足足掙了1萬元。
2003年5月,梁天華拿出自己多年積攢下的80多萬元錢,註冊了「天華花盆土」經銷公司。
2004年8月,梁天華又在東城區、宣武區、崇文區、朝陽區等地建立了分公司。他的泥土推銷網絡,遍布京城。
梁天華迫於生活壓力,開始撿垃圾之路,當他發現了人們所需後,開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並成功從身無分文成了百萬富翁。
你幫助人們解決一個問題,你就能夠得到錢!你幫助很多人解決問題,你就能夠得到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