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5月22日的一場大暴雨,令當地市民又再一次明白為什麼要繳納車船稅,因為一夜之間愛車有可能秒變「船」(泡水車)。就連車企也同樣遭殃,據報導位於廣州增城區的廣汽本田工廠不幸遭受雨水淹沒,數百輛新車淪為泡水車。
廣汽本田在廣州擁有黃埔、增城、廣州開發區三個廠區,包含四條整車生產線及一條發動機生產線,此次主要受損的是位於增城區的工廠。
從網友曝光的圖片可以看到,這家位於增城區的廣汽本田停車場數排新車慘遭浸泡,粗略估計涉及數百輛,包括飛度、繽智、雅閣新車,以及謳歌品牌新車等,而且水位幾乎已經沒過整個輪轂。
廣汽本田承諾:泡水車不會流入市場
對消費者而言,他們更關心這批泡水車的去向。對此,廣州本田作出回應:「22號因為受到廣州暴雨影響,造成了少量車輛受損,目前正在統計當中,後續這批車輛是不會進入銷售渠道的。這些車輛後期修復後滿足條件的,將內部使用。這個事情對公司影響很小,目前生產秩序也正常推進」。
業內人士稱,按照以往廣汽本田的做法,受損嚴重且沒有修復價值的新車,會進行報廢處理;
而有修復價值的新車,會重新拆解上線,把需要更換的零件全部更換,確保修復後,各項性能完全達到新車標準。這些車將以5-6折的福利價,以抽籤的方式讓員工購買。
購買的員工將籤訂合同,約定限定時間內不能轉讓過戶。不過,限定的過戶時間是多少呢?官方未對外公布,如果時間不長,按照廣汽本田高到可怕的保值率(3年61.5%)來算,說不定員工還賺了。所以還是那句老話,買二手車需謹慎,鬼知道它的前半生都經歷了什麼。
如果消費者擔心買到這批涉水車,可以通過經銷商渠道公開查詢這批車的車架號。
事實上,這並非是廣汽本田第一次突遭暴雨而令新車秒變泡水車。2016年6月8日,同樣是廣汽本田的增城工廠因為暴雨,造成部分車輛受損,涉及同樣為數百輛,被淹沒位置同樣也幾乎沒過輪轂位置。
當時,廣汽本田就發布《廣汽本田部分產品車浸泡受損情況聲明》,表示嚴格排查並鄭重承諾,浸泡受損的車輛不會銷售渠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禁令人為該工廠的風險管理以及相關應對措施打上問號。
此外,廣汽本田還針對市面上受災的泡水車,在6月30日前推出10項受災車輛的關懷服務:免費拖車救援服務;專人管家式理賠服務;免費全車檢測;免費車內除臭殺菌;免費發動機艙清洗;免費更換原廠地毯;免費全車精洗;補貼涉水維修費用;提供代步車補貼;提供續保代金券。
針對泡水車 車企應有的處理方式
由於天氣原因,泡水車事件在國內特別南方地區頻發,廠商對此處理方式不一。廣汽本田這次還算厚道,回爐再造後以低價賣給員工,員工倒也很樂意,能撿到便宜;有的車企則是以正常價悄悄地流入市場。
比如,去年12月上汽斯柯達被曝出在2014年底,要求華東經銷商處理39輛2013年菲特颱風導致的進水車以及20輛質損車和長庫齡車,但並未向消費者告知這批車型的相關情況。
相比之下,國外的做法就顯得有良心多了,2017年本田在泰國的工廠遭遇暴雨,部分新車被雨水浸泡,堅決不讓這些車流入市場,全部簡單粗暴地銷毀這批泡水車,甚至還邀請媒體現場見證。
在暴雨面前,我們都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對車企而言,泡水車就是車企的良心。在明知泡水車會對性能安全、保值率造成影響下,車企仍然罔顧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已經上升到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