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ToB投資:阿里、騰訊把「錢」花在了這裡

2020-12-26 網易新聞

來源 /ToB行業頭條(ID:wwwqifu)

作者 /海陽· 編輯 /不萌

2020年雖然是市場寒冬,但並不影響網際網路大廠們在ToB投資市場上熱情如火。

根據「ToB行業頭條」整理,2020年度,百度、阿里、騰訊、字節跳動、京東在ToB投資市場總計出手74次,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涉及投資領域包括數據服務、數據安全、人工智慧、小程序、中臺、PaaS、SaaS等十餘個。

雖然不如2019年和2018年的投資規模,但也算得上揮金如土。

那麼這些網際網路大廠都把錢投在了哪裡?他們的投資邏輯又是什麼樣的呢?

01

穩步前進的騰訊

謹慎的阿里

進擊的百度

說起網際網路大廠在ToB賽道的投資,騰訊想必讓所有人印象深刻。

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布正式向ToB轉型,引起市場轟動。加上這一年騰訊在ToB投資市場出手29次,讓人們意識到,此次絕非是喊喊口號那麼簡單。

果不其然,隨後的2019年,騰訊延續著熱情,在ToB投資市場總計出手34次,比「阿里13次+百度6次+京東8次+字節跳動5次+滴滴1次」的ToB市場投資總數還要多。

2020年大環境雖然出現了一些變化,但並未影響騰訊在ToB投資市場的穩健步伐,總計投資28次的手筆,超越了一眾國內網際網路大廠。且投資金額逾越百億人民幣的氣魄,在今年也是一枝獨秀。

不過值得注意,騰訊在ToB投資市場的出手次數及金額,雖然都保持著一種穩定的狀態,但在投資戰略,卻是變得強勢起來。

根據ToB行業頭條統計,今年騰訊在ToB投資市場總計28次出手中,有12筆戰略投資、2筆收購,佔總投資次數的50%,比以往高出不少。

同屬國內頂級網際網路巨頭,且自帶B端基因的阿里巴巴,與騰訊的揮金如土有著明顯區別。在今年不僅沒有表現出強勢向上的態度,反而比2019年還要謹慎。

數據顯示,2020年阿里巴巴在ToB投資市場共計出手10次,投資總金額不足30億元人民幣,同2018年出手31次,投資金額超400億元人民幣、2019年出手13次,投資金額近300億元人民幣的手筆,有著大幅下滑。

唯一有點符合阿里投資風格的數據是:阿里10筆投資中有1筆收購、4筆戰略投資。但同2019年阿里13筆投資中有4筆併購、5筆戰略投資做一個比較,還是收斂了很多。

再看百度,作為曾經的巨頭,最近有著巨大改變。

根據整理的數據顯示,2020年度,百度在ToB投資市場總計出手14次,是2019年出手次的兩倍多;投資金額方面,百度比2019年多出一倍不止,保守估計在40億元人民幣以上。

百度的投資方向也出現一定變化。數據顯示,今年百度投資方向雖然還是偏向人工智慧和雲計算,但是在受到百度投資的企業中,不少已經有一定市場能力和產品。

結合近期市面上百度要和車企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車,在北京、長沙推出無人駕駛體驗車,重新規劃百度智能雲事業部、推出雲手機等舉措,看得出來,百度的一系列投資,或許都在為高新技術進行市場變現作準備。

而這在表明一個意願,百度想通過掙到更多的「錢」,更大的市值,回到和「AT」齊名的時代。

02

專注的京東

帶著秘密的字節跳動

對比BAT這樣早早起步,且有一定技術底蘊的大廠,京東和字節跳動在ToB投資市場相對安靜了很多。但這不意味著,這兩家公司心裡沒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2020年度京東在ToB投資市場總計出手9次。其中京東數科5次、京東3次、京東雲1次。

其中,刨除京東雲投資博雲BoCloud是為了增強基礎雲服務能力,增強PaaS能力。京東投資的企業,更偏向於完善京東電商業務;京東數科投資的企業,更偏向於數據服務、電子商務方面。投資布局有著明顯的區別。

涇渭分明的投資布局,意味著京東已經完成了數科代表的高新技術和金融產品已經脫離京東,自此京東專注於電商,京東數科專注企服,京東雲專注云計算。

業內人士表示,京東的布局看似是分散了力量,但其實是將自己變成一張網,平常因為不受其他方面的牽制,可以專注於自身賽道,發展迅速。戰時三位一體,形成聯動之勢,互相補足,為京東整體業務保駕護航。

如此一來,京東不僅是在ToB市場可以沒有顧慮的高速發展,同時對於自己C端業務也有一定的助推效果。

雖說京東的布局暗藏深意,但總能看出些走向,而字節跳動的布局,就恕我眼拙。

2020年,字節跳動在ToB投資市場總計出手7次,其中投資風暴之心、埃睿迪、才雲科技這三筆可以簡單的理解成為火山引擎及飛書保駕護航。

然而兩次出手投資雲鯨智能、並投資熵智科技、崧智智能的行為,就有點讓人搞不清楚。要知道這三家企業,主營的都是AI機器人業務,且細分場景各不相同。

而這也不由得讓人思考,字節跳動的這幾筆投資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03

生態還是兵家必爭

SaaS成香餑餑

大廠之間的ToB市場投資目的雖然不盡相同,但歸根結底,多數都是在打造全鏈路的終端生態。

以騰訊為例,這家企業看上去是延續著花大錢,廣撒網的投資風格,但其實上有著很細節的方向。

簡單來看,在騰訊的投資項目中,偏終端技術的比重較多。而這就與騰訊近期不斷提及的SaaS方針不謀而合。

騰訊雲總裁邱躍鵬就曾表示,「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新基建最大的改變在於從硬體到軟體的轉變,SaaS化企業服務的價值將越來越得到凸顯。」

於是在9月10日,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說:「騰訊將投入100億資源,幫助中小企業打造專屬的SaaS產品及方案。」

阿里的投資方向,在終端技術上的比重也不少。而這也說明阿里其實也是認同SaaS生態布局的重要性。

就拿阿里巴巴最近一直再提的「雲釘一體」戰略來說,它是參考微軟Azure,以雲技術為核心,為企業提供了軟體+服務的平臺,是屬於作業系統層次的。

在AWS做規模生意已經盈利的情況下,微軟的Azure依舊可以獲得企業的青睞,能夠證明很多企業還是喜歡這一套集成方式。

阿里如果也想走通這一個模式,就需要保證自身的性能穩定且強大外,還需要多元的SaaS連結到「雲釘一體「這個平臺上,所以對於阿里而言,SaaS生態是必需品。

至於京東、字節跳動上文都有分析,同樣看重終端的表現。而這或許代表著未來ToB市場,會有SaaS這樣的終端產品,或許將決定著這些大廠的地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阿里投資奢侈品電商FARFETCH與京東 騰訊攜手成股東
    阿里投資奢侈品電商FARFETCH與京東 騰訊攜手成股東 中國營銷傳播網, 2020-11-08, 作者: 莫岱青, 訪問人數: 3062   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HKSE:9988)宣布與歷峰集團(SWX:CFR)共同對奢侈品電商平臺
  • 阿里和騰訊背後的一群人
    10年前的阿里和騰訊在在中國網際網路起步的道路摸著石頭過河,有夢想有實力卻難免遇到現實的問題,自然而然背後難免少不了的就是我們所謂的天使投資人和實力合伙人,馬雲和馬化騰作為創始人為公司尋求風投資金也是必然的事情,那麼阿里和騰訊背後的那些投資人和合伙人到底是誰?今天我就給大家挖掘一下他們背後的那群人。
  • 2020年文娛融資觀察:300餘家公司拿到367億,騰訊投資44次
    01騰訊最活躍從投資構/公司來看,在 2020 年文娛行業300+起投資事件中,騰訊仍然是最活躍的,其以44 次的投資次數出現頻次排在首位。作為中國市場上最活躍的 CVC,騰訊在文娛行業至今對外投資出手已經有340 次,2020 年也不惜重金押注優質項目。
  • 阿里騰訊看中屈臣氏什麼
    分析認為,若屈臣氏獲取其中一家投資,可以拓寬其渠道,此外,無論阿里與騰訊是否真的參與了競購,兩大巨頭都為屈臣氏賺足了眼球。大佬「高頻」動作根據媒體報導,知情人士表示,騰訊在內的財團正考慮競購淡馬錫擬出售的屈臣氏股份。此外,由於尚未做出最終決定,所以潛在買家不一定會提出切實的報價。估值預期差異可能會讓交易難以達成,而淡馬錫仍可能決定保留該股份。
  • 阿里是楚,騰訊是漢,現在是「楚漢之爭」?
    走封閉走向開放,騰訊轉變了自己的態度,馬化騰與他的團隊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騰訊要走賦能的路線,騰訊這些年在市場上差不多投資了900多家公司,諸如京東、拼多多、美團以及滴滴出行等,他們都是騰訊系陣營,退一步說,即使這裡面騰訊投資的公司未來會和騰訊競爭,但騰訊已經在財務上獲得了極大的回報!
  • B站緣何摘得索尼、阿里、騰訊的「玫瑰枝」?
    通過在B站創作符合年輕人話語體系的內容,官方帳號也能帶動用戶消費旗下產品,這部分增量的年輕人群,將豐富阿里的用戶邊界,尤其是在拼多多從下沉市場崛起,衝擊阿里地位之際。另外,B站的內容優勢也將對阿里大文娛產生增益。據阿里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阿里數字及娛樂業務營收73.96億元,虧損達32.98億元。長時間內,大文娛一直是阿里的虧損「窟窿」。
  • 阿里和騰訊、馬雲和馬化騰是否是外國資本的「打工人」?
    經過蔡崇信的一番資本操作,8月份阿里巴巴成立當年就獲得了以高盛為主的投資機構500萬美元的投資。有了高盛的背書、蔡崇信的關係以及馬雲天馬行空的演講能力,次年軟銀向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2004年再次領投阿里巴巴,到阿里巴巴集團第二次美股上市時持股34.4%,是阿里的第一大股東。
  • 阿里挨罰 為啥糟心的卻是騰訊?
    虎牙吞併鬥魚受阻根據天眼查APP,鬥魚直播是國內最早的遊戲直播玩家之一,當然,其與騰訊結緣也最早。2016年春天,馬化騰便以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的名義與南山資本、紅杉資本一起向鬥魚砸了1億美元,後來又數次領投或跟投,總碼洋在40億元左右。
  • 2020年,這位阿里P11決定開公司
    今天我們從「人」的角度出發,看一看,2020 年還想、還敢、還能出來創業的都是哪些人?截止到 12 月 15 日,IT 桔子收錄到超過 3010 家中國新經濟公司在 2020 年內成立,其中有 206 家獲得了投資,獲投率 6.6%。在投資人普遍縮緊對早期項目的投資時,創業公司獲得投資的機率也更低。
  • 一山容不得二虎,阿里和騰訊是否還有大戰?
    美團花大價錢收購了第三方支付的的支付牌照,京東支付、壹錢包、百度錢包等第三方支付也是加緊步伐。然而這時,騰訊和阿里的戰爭剛剛開始,2013年12月,支付寶首先與快的打車合作,推廣行動支付功能。2014年1月,滴滴打車與微信支付合作。自此,雙方開始了一場大戰。
  • 落後阿里一萬億市值的騰訊,大公司跑得快,好公司跑得遠
    但進入2020年以來,騰訊連續兩個季度沒有再公布雲計算部分的收入,也讓外界普遍認為騰訊雲的增長已經重新失速,和阿里雲的差距越來越大。 在螞蟻和阿里雲表現強勁的同時,阿里今年上半年還出現了另一個現象級產品——釘釘。
  • 剛還完花唄 抖音「放心花」又來了:字節對標騰訊、阿里
    雙11過去了,大家的花唄還完了嗎?在電商這個領域,很快大家就能體驗到抖音版花唄了,目前抖音正在內測「放心花」功能,也是類似螞蟻花唄的借款服務。據Tech星球報導,抖音App內上線了一款名為「放心花」的產品,定位是一個提供貸款服務技術的平臺。
  •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出爐 為什麼沒有阿里、騰訊和京東?
    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這份榜單是由5761家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的企業參與調研而得出。這份榜單既是頭部民營企業的「體檢單」,也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 聚焦|FARFETCH(發發奇)什麼來頭 京東、騰訊後又獲阿里、歷峰投資?
    阿里和歷峰擬以相等金額共同向FARFETCH中國注資5億美元,並將與FARFETCH成立合資企業,運營FARFETCH中國地區的線上銷售業務。阿里和歷峰將共同持有新成立的合資公司25%的股權。在合資公司建立三年後,阿里巴巴集團和歷峰集團將可選擇繼續增持最多24%的該合資公司股份。
  • 高瓴錯失30倍股 美團和阿里騰訊笑了!燒掉2000億後 這個板塊暴漲
    京東出手多次,阿里、美團投資案例雖少,投資總金額並不低。   蔚來融資逾500億,騰訊經歷過山車大賺500億   蔚來從2015年6月開始規模融資,至2020年9月,共計募資66.25億美元,以及70億元人民幣,折合人民幣大約514億元,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融資扛把子(表4)。
  • 屈臣氏賣身,騰訊阿里瘋搶
    白領郭凡說,口碑款骨膠原和燕窩系列包裝N年不變,早已經審美疲勞;2016年,自有品牌美麗加芬爆出面膜質量問題下架,屈臣氏也被她從常去的list裡除名。10年左右韓妝開始流行,出自盈利考慮,屈臣氏沒有就勢引進,貨架上反而擺滿了一些國產三線品牌,最高峰時期,有20多個國內品牌排隊進場。在追求時尚和潮流的一二線消費者眼中,這裡缺少時尚感和專業度,連帶著品牌形象也變low了。
  • 5年內連投5家獨角獸,阿里想在印度複製一個阿里?
    據印度公司 Tracxn 發布的數據,截至 2019 年 12 月 11 日,中國在印度的總投資已經達到 80 億美元,相比十年前增長了 40 倍。原因是過去阿里、騰訊的投資者取得了超高回報,而現在巨頭和機構投資者們希望再下賭注,培育出印度本土阿里、美團、頭條、滴滴等,以期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也是從 2015 年開始,騰訊和阿里開始在印度加大賭注。
  • 阿里、騰訊都要收購的屈臣氏,究竟是塊怎樣的香餑餑?
    阿里、騰訊都要收購的屈臣氏,究竟是塊怎樣的香餑餑?阿里巴巴和騰訊集團同時看上了屈臣氏,作為國內的兩大科技巨頭同時「盯上」的獵物,屈臣氏究竟是一塊什麼樣的香餑餑?3月20日,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考慮出售屈臣氏10%持股,作價打算30億美元。
  • 騰訊全資收購搜狗!與百度、字節、阿里、360一戰?
    這款獨立研發的搜索平臺,在2010年成立了一個搜索事業部,投資超過5億元,挖到了3個Google高管,甚至還持續向百度、必應、雅虎等北京研發公司挖人。 但高額的投資並沒有得到回報,2012年消息透露搜搜虧損了20個億,失敗後隨著2013年9月入股搜狗以後搜搜最終融入了搜狗。
  • 阿里攜易居,騰訊入貝殼,房產交易平臺戰事升級
    2020年7月31日,易居(中國)企業控股公司(02048.HK)(「易居」)與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 09988.HK)(「阿里」)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在包括線上線下房產交易、數字營銷和交易後相關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